國安利劍之下,亂港反對派紛紛作鳥獸散,香港眾志、新民主同盟、支聯會、教協、民間人權陣線、職工盟、公民黨等政黨和組織已陸續分崩離析。今年2月下旬,民主黨亦宣布解散。這個自詡「民主」的香港第一大反對派政黨,最終走向末路,為反對派的亂港歷史畫下句號。
內部三大勢力矛盾重重
民主黨的前身可追溯至1990年由李柱銘等人創立的「香港民主同盟」(簡稱「港同盟」)。1994年,「港同盟」與「匯點」合併,組成民主黨,成為香港反對派的主要政黨之一。建黨初期,民主黨集合本地反對派力量,在1998年香港第二屆立法會選舉和1999年區議會選舉中,分別斬獲9個直選議席和86個區議會議席,躍居立法會第一大黨。
然而,民主黨內部並非鐵板一塊,黨內有三股不同勢力,包括原港同盟成員、原匯點成員原匯點成員及激進的左傾學生勢力,三股勢力分歧導致黨內漸漸陷入派系及路線之爭,觸發數次分裂及退黨事件。在1998年的換屆選舉中,「少壯派」成功推舉劉千石擔任副主席,取代了原先「匯點派」的張炳良。然而,到了2000年立法會選舉時,由於資源分配和選舉名單排序的問題,「少壯派」內部產生了分歧。劉千石因同時隸屬於民主黨和「前線」,被民主黨開除黨籍。這一事件進一步加劇了黨內的緊張氛圍。隨後,在2001年初,馮智活選擇退出民主黨,並與陳國梁等人共同創立了「社會民主論壇」。此舉標誌着「少壯派」內部的分裂與重組的開始。同年2月,「匯點派」的張炳良、馮煒光等人成立了「索尼量網路」。緊接着的4月,包括陶君行、梁永權、徐百弟等在內的十多名參與「社會民主論壇」的少壯派黨員正式宣布退黨,轉而投向了「前線」。同年12月,陳偉業對楊森接任黨主席表示不滿,也選擇了退黨。及至2008年11月,民主黨與「前線」合併,「前線」召集人劉慧卿當選為副主席,為民主黨最後一次大變動。
背離溫和初衷 被激進勢力裹挾
長期以來,民主黨被打上「溫和反對派」的標籤,在政治立場上沒有人民力量、社民連那般激進,屬於「有計傾」的那一類。2010年,公民黨及社民連以爭取所謂的「真普選」為名,發動辭去立法會議席而推動「五區總辭、變相公投」行動,向特區政府施加壓力。當時民主黨拒絕參與。當年5月24日,民主黨三名成員包括主席何俊仁、副主席劉慧卿、資深成員張文光,獲邀到中聯辦與副主任李剛、法律部部長馮巍及副部長劉春華會面,討論香港政制改革,最終雙方達成共識,民主黨支持經修改後的政改方案,新增5席功能界別由其他功能界別沒有投票權的全體選民選出。政改方案之後獲立法會全體議員三分之二多數通過,是回歸至今唯一一次透過本地立法會三分之二多數通過的政改。
然而,也正是因為這番舉動,民主黨遭到激進反對派的猛烈狙擊,在2012年立法會選舉中失利,議席跌至6席,與公民黨平起平坐,不再是反對派第一大黨。也正是這一挫折,讓民主黨內部主張激進的一派佔據上風,逐步放棄溫和路線,在被激進勢力的裹挾和外國勢力的滲透下,於反中亂港的道路上愈走愈遠。
民主黨惡行罄竹難書
2014年,民主黨數十名黨員公然表明參與違法「佔中」,與激進反對派站在同一陣線。2019年,民主黨更於修例風波充當「急先鋒」,不僅對黑暴行徑保持「不割席」的沉默共謀,部分核心黨員更直接參與暴力衝擊。例如民主黨許智峯、林卓廷等時任立法會議員,先後先後參與立法會衝擊、屯門公園騷亂、元朗站暴動等。當年11月的理大暴動事件中,警方最終拘捕814人,當中包括民主黨主席羅健熙。這些行為已非簡單「表達訴求」,而是赤裸裸的恐怖主義行徑。
勾結外部勢力 建立「海外分舵」
民主黨不僅為激進勢力裹挾,更被外國勢力操控。2018年,民主黨成立所謂「國際事務委員會」,聲稱要讓國際了解香港的情況,加深與外國領事及商會的聯繫,但實質上是為與外國勢力勾結提供一個「名正言順」的藉口。而正是在這個委員會成立後半年,香港便爆發了修例風波。李柱銘、涂謹申、許智峯等民主黨成員更為反對修訂《逃犯條例》,主動奔走於西方國家,推動美國實施所謂「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以制裁香港,為反華勢力提供輿論支撐。
不僅如此,民主黨李柱銘、何俊仁與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前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結成的「禍港四人幫」,堪稱本土反華勢力的核心樞紐。何俊仁的政治面目尤為齷齪:其早年擔任反中組織「創會董事」的經歷,早已暴露其政治底色;2014年「佔中」前夕,更引狼入室邀請「台獨」分子來港培訓暴動技術,為香港社會埋下動亂禍因。即便國安法實施後,他仍不知收斂,不僅與海外反華分子保持熱線聯繫,更變本加厲為黎智英支付10萬港元人事擔保,妄圖以法律漏洞庇護「黑金教父」。
國安法立法前後,許智峯、李永達先後逃亡海外,二人表面退黨以切割責任,實則與民主黨形成「雙線操作」:許智峯潛逃澳洲後,頻繁現身外國聽證會扮演「受害者」,更開設付費網絡平台兜售反中文章,將政治騷擾產業化;其2021年煽動「投白票」破壞立法會選舉的卑劣行徑,已觸犯國安法底線,最終遭廉政公署通緝。而李永達逃亡英國初期雖暫時蟄伏,終在2022年6月4日現出原形,於網上論壇公開發表反中辱港言論,其對國安法的肆意歪曲,恰似政治騙子的最後瘋狂。
國家不可叛 民心不可欺
民主黨的滅亡,絕非偶然的政治失勢,而是其政治基因異變的必然結果。其軌跡揭示兩大鐵律:其一,國家不可叛。在「一國兩制」框架下,勾連外患、危害國家安全者,必遭法律嚴懲與人民唾棄。民主黨的覆滅,是對所有「港獨」「黑暴」勢力的嚴正警告:國家安全底線不容觸碰,「愛國者治港」原則不可動搖。
多年來,民主黨持續掀起反中亂港風波,根源在於美西方反華勢力的支持。這些境外勢力提供資金、技術和輿論支持,操縱民主黨進行分裂活動。然而,隨着香港國安法的實施和政治環境穩定,境外勢力對民主黨的支持減弱。特別是當資助民主黨的境外機構陷入困境時,民主黨徹底失去生存土壤。
民主黨的滅亡還與其內部四分五裂、骨幹成員落網有關。隨着香港國安法深入實施和警方嚴厲打擊,民主黨內部出現嚴重分裂。多名骨幹成員因涉嫌違反國安法或其他罪名被捕入獄,民主黨形象一落千丈。
其二,民心不可欺。政黨的生命力,不在選票數字的暫時起伏,而在對民意真誠的敬畏與回應。唯有堅守法治底線、維護國家利益、誠懇服務市民的政黨,方能贏得歷史的尊重與人民的信任。任何政黨若將選票凌駕於市民福祉之上,將政治利益置於法治底線之前,終將被歷史拋棄。
民主黨的衰落,源於對民粹主義的誤判與濫用。民粹策略雖能在短期內聚攏激進選民,卻必然以犧牲廣泛民意為代價,形成「贏者全拿」的政治泡沫。而民主黨打着「民主」旗號,卻行分裂之實,製造對立衝突,使香港社會動盪不安。民主黨成員在立法會內外製造麻煩,破壞社會秩序,完全背離了市民的根本利益和普遍訴求,最終成為了阻礙香港發展的絆腳石。
時代使命下的發展新局
民主黨的滅亡,是一個歷史的必然結果,也是對香港社會的一次深刻警醒:香港的回歸與發展,始終建立在國家強大與民族復興的基礎之上。唯有堅持「一國兩制」,堅守法治底線,才能真正維護香港的繁榮穩定,實現市民對美好生活的期盼。
站在「由治及興」的歷史節點,香港社會面臨的既是挑戰,更是機遇。國際形勢雲譎波詭,經濟復蘇任重道遠,社會融合亟待深化,這些都要求我們以更高遠的視野、更堅定的信念,謀劃發展新局。今日之香港,唯有堅守國家利益至高的政治倫理,維護法治底線的社會共識,方能在新時代征程中,續寫「東方之珠」的傳奇,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香港篇章的壯麗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