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領導人經常說:我們正經歴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這裡的重點是:大變。相對我國數千年歴史,近年大國博弈變化之快,令人瞠目結舌。香港在其中,則可以配合國家應對變局,肩負深化國際交往合作的角色,助力「民心相通」。這裡的關鍵詞是:深化。
香港作為我國最具國際化的城市,又是我國唯一實施普通法的地區,一向在國際交往合作肩負角色。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據說當時解放軍已到達樟木頭,但卻改派民兵趨近羅湖地界。因為中央領導人當時對香港的定位是:長期打算,充分利用。在適當時候才收回香港。這個決策相信是和中共的組織記憶有關的。中共建黨初期,尤其在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中共被迫轉入地下,而香港當時則成為中共領導人躲避國民政府迫害之地。周恩來在1927年南昌起義後,南下途中染上瘧疾,陷入昏迷,當年10月便在聶榮臻護送下來香港養病。此事記載在《聶榮臻元帥回憶錄》中。說到十大元帥,根據記載,其中有5位曾在香港避禍,這包括:聶榮臻、劉伯承、賀龍、徐向前和葉劍英。建國前夕,中共在香港建立華潤公司,為當時已在中共掌握的東北地區土特產做國際貿易,賺取外滙的同時,又為解放區採購所需物資。建國伊始,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我國被西方無理封鎖,香港成了提供中國人民志願軍亟需要的藥物的進口地。改革開放時,香港提供了國家亟需要的資金、技術和人才,是國家經濟改革的 jump starter ( 搭電寶)。近年香港則成為我國最重要、最大規模的人民幣離岸市場及資金池。
隨着國際博弈急劇變化,香港不應滿足於現有角色,而是要「深化」其國際交往合作的角色。這是來自國家領導人的要求。
總理李強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內提到香港和澳門一段,全文是:
「我們要全面準確、堅定不移貫徹『一國兩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針,維護憲法和基本法確定的特別行政區憲制秩序,落實『愛國者治港』、『愛國者治澳』原則。支持香港、澳門發展經濟、改善民生,深化國際交往合作,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保持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
「深化國際交往合作」是排在「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之前。在提到「深化國際交往」前,李強提及「支持香港、澳門發展經濟、改善民生」;這裡的「支持」是包括後面的「改善民生」、「國際交往合作」和「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很多港人直觀地認為「國際」便是以美國為首的「五眼聯盟」的英語國家,頂多加上歐州等幾個大國和亞洲的日本,加起來還不到10個;然而全球有190多個國家,港人的目光不宜只局限於這些國家。
香港在文化交往方面,可以助力國家民心相通,深化國際交往。我們有一個斥資319億港元的啟德體育園,雖然剛開幕後有好幾個安排都為人詬病,但只要特區政府銳意改善,那些問題都可以克服。除了啟德體育園,香港本便建設好一大批不錯的表演場地,香港可以在文化交流方面,助力國家,且目光不應只集中在歐美,而是放眼世界,讓香港更具備國際城市的氛圍。舉例來說俄羅斯的芭蕾舞,舉世稱善、「韓流」所向披靡,其演藝明星也吸引大量少男少女捧場。香港也應憑藉國家悠久的歴史文化,以軟實力來為國家和香港特區,聯通國際,說好故事。
舉個例子,由紀文鳳女士創辦及出任董事會主席的香港天籟敦煌樂團,該團最近出訪倫敦和巴黎。該團憑藉我國極具魅力的敦煌文化和高超的音樂技巧,廣受當地群眾歡迎。
翻查資料,在2019年底,該樂團更有幸被邀請參與第四屆海上絲綢之路國際藝術節之「一帶一路」藝術演出週項目,在11月30日於泉州大劇院舉行《敦煌﹒絲路迴響》音樂會,並受到泉州市人民的喜愛,也獲得了公眾各界的好評。
除了文化藝術,香港也可以在慈善醫療方面,為「一帶一路」國家作貢獻。例如由全國政協副主席梁振英創立及出任理事會主席的共享基金會,7年以來為老撾、柬埔寨、吉布提、塞內加爾及毛里塔尼亞等5個國家的人民提供19000宗免費消除白內障手術,讓他們重見光明。2024年,共享基金會在東帝汶開展的「登革熱防控先導項目」成效顯著。由基金會團隊撰寫的此項目成績的文章更獲國際權威醫學雜誌《剌針》(The Lancet) 刊登。
除了「引進來」(在香港舉辦活動)和「走出去」(到別國作藝術表演或提供慈善醫療),我們還可以善用香港既有的設施。例如歴史悠久的外國記者會(The Foreign Correspondents Club, FCC))。該會成立於1943年的重慶。2年後的1945年時,國共在重慶舉行和談,其中一幀最經典照片便是毛澤東和蔣介石互相敬酒。這幀黑白照片經常出現在有關重慶和談的史料中,而毛蔣兩人舉杯的地點便是重慶的FCC。該會在解放戰爭後才搬至香港。由此可見,該會也是我國波瀾壯闊的近代史的見證者。今天該會座落在中環下亞厘畢道的牛奶公司倉庫舊址。據悉該會每月付給特區政府60萬港元租金,並承擔這歴史古跡的維修費用。雖說該會付出租金較同地段市場價格為低,但也是遠較其他佔用特區土地的會所高。例如備受注目的粉嶺高球會用地,其地租便遠較FCC的租金便宜。據說FCC還有外交團體會員,不少西方國家駐港領事館也有參加。這可是一個便捷的說好中國和香港特區故事的場所。無怪乎外交部駐港特派員公署新聞及公共關係部發言人黃景睿會在2024年9月底蒞臨FCC,在其午餐會上,發表講話及回應提問。至於該會在2018/19年時的表現,那是前《港區國安法》年代,和今天不可能同日而語。
總而言之,香港在我國不同歴史階段都已為國家肩負內引外聯的角色。今天李強總理明確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支持」香港「深化國際交往合作」,香港行政當局宜加把徑,和社會一道,善用各項設施、人脈和渠道,說好國家和香港特區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