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巴黎奧運會落下帷幕,中國代表團的綜合表現非常出色,斬獲40枚金牌成為歷史第二多。中國本屆金牌數超越2012倫敦39金、2020東京38金,僅次於2008年北京奧運會48金。因此,中國隊在本屆奧運會刷新紀錄,創造境外奧運參賽的歷史之最。美國隊在壓軸上演的女子籃球決賽險勝法國隊,中美各得40金平手。
本屆參賽中國選手中,盛李豪、潘展樂、全紅嬋、陳藝文、王楚欽、孫穎莎、樊振東、陳夢、王柳懿和王芊懿各奪2金,陳夢躋身奧運4金選手,全紅嬋、孫穎莎和樊振東成為奧運3金選手。還有馬龍、曹緣連續4屆奧運奪金,其中馬龍6金成為中國奧運第一人。
本屆奧運會中國隊的驚喜多多,比如潘展樂泳壇一騎絕塵,鄭欽文網球單打問鼎,王楚欽/孫穎莎乒乓混雙、鄧雅文自由式小輪車首次奪金,以及中國花樣游泳隊、中國藝術體操隊、中國拳擊隊等,多個項目迎來歷史性突破,創造多項歷史。
中國代表團強勢發揮,以40金27銀24銅收官,金牌數與美國隊並列第一,獎牌榜排名第二。中國香港在本屆奧運會也有不俗表現,中國香港拿到2金2銅。「微笑劍后」江旻憓後來居上,「劍神」張家朗精準把握時機「一劍封喉」定乾坤,何詩蓓打破歐美壟斷的游泳池,趙顯臻和貝俊龍分別創出香港賽艇和帆船奧運賽事史上最佳戰績,小將李思穎成為香港歷來首個完成奧運公路賽的女選手,張心悅年僅17歲便奪得資格征戰兩個背泳項目……一個又一個出色表現,還有眾多港將克服傷患困擾永不言棄的棈神,極大地鼓舞了全港市民。
各參賽項目中,中國奪得金牌最多的是跳水項目,直接包攬8枚跳水金牌。這是史無前例的,中國跳水隊創造歷史,是該領域絕對的王者。射擊、乒乓球和舉重各奪5金,綜合表現都非常出色,其中乒乓球包攬這個項目的5枚金牌,而舉重6人參賽5人奪金。
其他項目,拳擊拿到3金也非常耀眼,競技體操、游泳、羽毛球、皮划艇靜水和花樣游泳各奪兩枚金牌,田徑、網球、自由式小輪車和藝術體操各奪1金。此外,運動攀岩、摔跤、跆拳道、蹦床、曲棍球、射箭、柔道、霹靂舞和高爾夫都獲得獎牌。
中國代表團個人獎牌最多的是張雨霏,1銀5銅拿到6枚獎牌,其次是楊浚瑄4枚獎牌,然後潘展樂、孫穎莎、徐嘉余、鄒敬園、唐錢婷和張博恒各得3枚獎牌。此外,除前面的雙金得主,還有陳芋汐、黃雨婷、覃海洋、王宗源等多名選手獲得2枚獎牌。
有驚喜就會有遺憾,每屆賽事總會留下意難平。競技體操男子團體,金牌掛到脖子上都被取下來;運動攀岩兩場決賽,眨眼不到的時間惜敗;中國女曲驚喜闖進決賽,距離冠軍無限接近;拳擊選手楊柳在決賽面對性別爭議選手,頑強戰鬥到最後。
1917年4月1日,陳獨秀主辦的《新青年》雜誌上,一篇題為《體育之研究》的文章格外引人注目。這篇文章把體育是否昌盛上升到民族和國家興衰的高度。文章的作者是毛澤東(二十八畫生),這是他第一篇公開發表的文章。甩掉「東亞病夫」的帽子是一代開國者的夢想。
1908年,《天津青年》帶着強烈的感情色彩向讀者介紹奧運會,並發出了「奧運三問」:什麼時候,我們才能參加一屆奧運會?什麼時候,我們的運動員才能奪得一枚金牌?什麼時候,我們才能舉辦一屆奧運會?「奧運三問」的後兩問,都是在中國改革開放後才有了答案。
1908年,中國人就發出了中國要參加奧運會、舉辦奧運會的第一聲呼喚。1932年,經過3個星期的海上漂泊,劉長春終於在7月29日抵達洛杉磯,而第二天就是奧運會開幕的日子。但是因為體力不支,他遺憾地離場。1932年的《大公報》辛酸地寫下了這樣一段文字:「我中華健兒,此次單刀赴會,萬里關山,此刻國運艱難,願諸君奮勇向前,願來日我等後輩遠離這般苦難!」 新中國成立前,我國運動員費盡周折參加了3屆奧運會,雖然竭盡全力,但從未獲得一塊獎牌。這也是舊中國苦難深重、積貧積弱在體育事業上的反映。
國運的變化往往意味着一個民族發展的轉捩點。國運興則體育興。從劉長春代表中國首次參加奧運會,到許海峰實現中國奧運會金牌零的突破,到2008年北京「無與倫比的一屆奧運會」,再到2024年巴黎奧運會,東升西降,巴黎奧運看國運港運。中國用一個多世紀對「奧運三問」作出了鏗鏘回答。
從2008年到2024年,中國如今已成長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連續多年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穩定器和動力源,面對百年變局,中國正在中國式現代化道路上闊步前進,中國人民平視世界的目光中透露出前所未有的自信。今年巴黎奧運會,距離1984年中國奧運金牌0的突破剛好四十年,而改革開放也差不多剛好四十年。這種有趣的對應,似乎也是冥冥之中的歷史重影:迴響着過去、揭示着未來。到頭來,西方模式的失靈加劇了東方覺醒,西方社會的文化內戰,更是嚴重掏空「價值觀外交」、「普世價值」的號召力,最明顯案例便是中東國家不顧西方所謂「新疆種族滅絕」敘事,堅持要與中國深化合作。如今的東方面對西方,已不再是全然的從屬與跟隨心態,而是有意掌握發展主動,在行動上更加積極有為,在心態上更加自信平視,「東升西降」已非純然的經濟現象,而是歷史大勢。
中國正作為一個先進的「技術社會」脫穎而出,在許多技術領域,中國已經與美國齊頭並進,在一些領域甚至超越了美國。中國高水準技術社會的建立體現在其全球領先的國家工業體系、以及在綠色創新和發展方面的卓越成就。正是由於技術社會的逐步發展,中國使大約8億人成功脫貧,全面消除了絕對貧困,並擁有超過4億人的中等收入群體。
正如美國公然宣稱的那樣,數十年來一直把香港作為「自由堡壘」,企圖以「香港模式」改變中國內地社會制度。美國對中國可打的牌不多,取消香港特殊地位是僅有之一,所以美方一直作勢出牌,以為可以恫嚇中方,但這是誤判。美國此舉損人害己,傷害在香港的美國企業利益,制裁香港將自食惡果。
奧運一百多年的歷史早就證明奧運與國運有密切關係。數百年來,從日不落帝國到兩次世界大戰,再到美國獨霸全球,世界霸權多次交替,「東方從屬西方」的權力格局卻基本未變,西方長期佔據世界權力體系的核心,其發展模式及制度也被東方視作現代化的最佳範本。
「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說法始於2017年。伴隨歷史遞進,西方漸露發展疲態。在經濟場域,由於實體經濟自西方大量出走,歐美各國又放寬金融管控,資本紛紛流向金融領域,歐美實體經濟日漸虛化。金融泡沫的持續增生,更是導致金融風暴、債務危機的息而復起,美國已成全球最大債務國,東亞的中國和日本便是其主要融資國家。
中國經濟回升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沒有改變。中國將以自身高質量發展,為世界經濟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1952年,我國派出40人的代表團參加赫爾辛基第十五屆奧運會,五星紅旗第一次在奧運賽場上高高飄揚,向世界宣告了新中國奧林匹克運動的存在。國運興,體育興。隨着改革開放不斷推進,我國大踏步邁入世界體育大國行列。1984年,在洛杉磯第二十三屆奧運會上,我國體育健兒一舉實現中國奧運金牌零的突破,掀開了中國參與現代奧林匹克運動歷史的嶄新一頁。1984年是中國體育史上具有劃時代偉大意義的輝煌的一年。這一年8月,第22國健兒,組成了353人的空前龐大的代表團,開賽第一天,我國射擊選手許海峰「一鳴驚人」,在男子自選手槍比賽中,奪得本屆奧運會的第一枚金牌。中國人自參加奧運半個多世紀以來夢寐以求的獎牌的「零的突破」,凝聚着我國老一輩體育工作者好幾代人的多少心血、汗水、眼淚和夢幻!
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成功舉辦,是中國第一次舉辦世界性的體育賽事,這次奧運會既是中國走向世界的重要一步,也是向世界全面展示中國改革開放成就的重要舞台。2008年,世界與中國一同吟唱着北京奧運會的口號「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主辦國中國以48面金牌成為奧運歷史上首個登上金牌榜首的亞洲國家,強化了中國作為體育強國的地位。
2024年8月7日,路透社報道了美國反興奮劑機構(USADA)曾以免除處罰為條件讓興奮劑陽性運動員當「臥底」的消息,世界反興奮劑機構(WADA)就此發表聲明,譴責美方的違規做法。此事立即引起巴黎奧運會上多國媒體、運動員和體育人士廣泛關注,也暴露了美國在反興奮劑問題上的雙標行徑。世界反興奮劑機構斥美:多麼諷刺又虛偽!
2024年巴黎奧運會,於7月26日至8月11日在法國舉行。今年巴黎奧運會,距離1984年中國奧運金牌零的突破剛好四十年,而改革開放也差不多剛好四十年。這種有趣的對應,似乎也是冥冥之中的歷史重影:迴響着過去、揭示着未來。日光之下再無新事。這句話深刻揭示了歷史的循環往復,不僅迴響着過去的回聲,更預示着未來的走向。
在2008年到2024年這十幾年中,「東升西降」的歷史趨勢並沒有變化。但隨之而來的,是美國對中國的態度和戰略發生了根本性改變:從合作轉向競爭,從友好轉向對抗,從接觸轉向遏制。2018年,美國更是對中國發起貿易戰,並逐漸將其演變為圍繞「人權」意識形態和文化價值的「新冷戰」乃至「文明衝突」。這就意味着,中國崛起不僅是基於自身歷史經驗探索「現代化道路的中國方案」的過程,更是基於自身歷史文化傳統探索「現代文明的中國方案」的過程。
事實上,正是在這短短十幾年中,中國看待世界的眼光和心態也悄然發生了變化:從凸顯中國特色的特殊主義敘事,轉向更為包容世界的普遍主義敘事;從追求被西方承認的刻意努力,轉向平和心態的自我認同。這種變化最直觀地體現在巴黎奧運會上。
永不言敗的「香港精神」
2024年奥運張家朗何詩蓓江旻憓合奪2金2銅創最佳。張家朗達成創舉,連續兩屆奪金!江旻憓亦成功衝金,在女子重劍決賽中勇奪金牌。何詩蓓則在200米及100米自由泳獲取佳績,為香港摘得兩銅。巴黎奧運港隊再創佳績,張家朗、江旻憓分別於女子重劍和男子花劍奪得金牌,何詩蓓於200米、100米自由泳連奪2面銅牌。港隊於巴黎奧運已獲得2金2銅、共4面獎牌。香港運動員繼上屆東京奧運的精彩表現後,在巴黎再創下破紀錄的歷史性佳績。如果東京奧運1金2銀3銅是因為疫情之下的奇蹟,早已復常的巴黎奧運,2金2銅絕對是實力的證明。獎牌榜上,一個我們從前不敢想像的地位,是香港運動員以汗與淚寫下的盛夏童話。
香港市民對港隊健兒的亮麗成績單倍感自豪與感動。一眾菁英運動員在競技場上的全力拼搏、出色發揮,則充分演繹了何為永不言敗的「香港精神」,更在香港社會起到正向的鼓舞人心作用。香港人口僅700多萬,卻能持續出現世界一流劍手,站穩世界頂尖隊伍之位。圈內人士稱,全港習劍人數保守估計多達2萬人,主要來自大中小學校隊以及香港劍擊總會旗下近50間私人劍校。
在中美兩國近年來的互動中,中國政治的穩和定,同美國政治的亂和動形成了鮮明對照。中美關係在2024年的最大不確定因素,是美國國內政治爭鬥可能引發的混亂局面。不過,2023年以來的中美官方和民間接觸使雙邊關係的發展上限和衝突底線趨向清晰。中美關係難以改善,卻可望基本穩定。
習近平總書記的體育情懷,始終承載着國家強盛、民族復興的夢想。習近平總書記在多個場合提及熱愛的體育項目,多次與體育愛好者互動交流,為中國運動員加油,為中國體育事業助威,為建設體育強國指明方向。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從體育強國到健康中國,人民的健康、人民的體質、人民的幸福,都是一脈相承的。體育承載着國家強盛、民族振興的夢想。「體育強則中國強,國運興則體育興。」發展體育事業不僅是實現中國夢的重要內容,還能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凝心聚氣的強大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