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委員王煜:樹立“友好中國”國家形象,進一步打通入境遊“堵點”問題專輯 / 兩會專輯

全國政協委員王煜:樹立“友好中國”國家形象,進一步打通入境遊“堵點”問題

發布日期:2024-03-04 鏡報記者


全國政協委員、春秋航空董事長王煜接受鏡報記者採訪

發展入境遊,對快速提振經濟復蘇,增加外匯收入,平抑服務貿易逆差,發揮民間外交等具有重要意義。 全國政協委員、春秋航空董事長王煜建議樹立“友好中國”國家形象,進一步打通入境遊“堵點”問題。

王煜指出,近年來,我國針對簽證、支付、國家形象等“堵點”問題,做了大量卓有成效工作,如最近對六國單方免簽,首月僅昆明口岸涉六國旅客增幅就達352%。又如文化和旅遊部“你好中國”對外旅遊品牌標識系列宣傳,頻頻在海外亮相,有力支撐了我國入境遊發展。他說,“但由於當前紛繁複雜國際局勢,在西方反華勢力煽動、干擾下,來華外國人出現了較大程度減少。據國家移民管理局統計,2023年上半年我國出入境外國人844萬人次,僅為19年同期水準的17%。從對入境遊客回饋及調研看,當前我國發展入境遊的主要‘堵點’,已從原來的簽證、支付等便利性問題,轉變為友好的國家形象問題。”

王煜認為,友好的國家形象對入境遊發展至關重要。國之交在於民相親,國際社會民眾對我國越瞭解,好感度越高,則我國入境遊國際競爭力越強,在國際政治、外交、貿易中也越主動,反之亦然,如歷史上印尼曾經的反華事件至今對中國遊客出境選擇造成深遠影響,也嚴重影響中國民眾對印尼貿易、投資、工作、學習等選擇。

我國自新中國成立以來,就堅定踐行和宣揚世界人民大團結理念。天安門城樓懸掛的兩句標語中,一句為“中華人民共和國萬歲”,另一句即為“世界人民大團結萬歲”,應將“大團結”理念融入國家形象建設中去。對內,通過國家“世界人民大團結”正面引導,使民間形成成熟理性、有利於國家發展的“友好中國”國民形象,為國家更高水準對外開放保駕護航。對外,通過“友好中國”國家形象的樹立,滲透到西方各國民間,針對抹黑“對症下藥”展現真實的中國,吸引更多西方民眾來華旅遊,現身說法,破除謠言。

在王煜提交全國兩會的一件提案中,他對如何樹立“友好中國”國家形象提出了幾條建議:

頂層設計,由國務院牽頭,外交部主辦,中宣部、文化和旅遊部協辦,共商相關部門制定《2035“友好中國”國家形象行銷計畫》。在“你好!中國”系列推廣活動基礎上,形成更進一步系統性、延續性的推進方案。

對外,進一步完善外宣模式,自主和外包多管道改善對外行銷效果。除自主宣傳外,更要積極用好目標市場本地的專業行銷能力,以當地人視角和文化背景,用當地民眾易於理解的話語體系和表達方式來增強行銷效果和可信度。如某國產品牌汽車出海,通過國外經銷商承接行銷工作,國外行銷團隊直擊該國用戶“痛點”,取得出乎意料的良好效果,“一炮走紅”。

對內,將2035“友好中國”國家形象行銷計畫納入中宣部國家宣傳主題。佈置各類媒體、網路視頻大力宣傳“世界人民大團結”主旋律,形成良好的民間輿論氛圍。

重點,做好外籍人士“引、安、留”等服務工作。通過舉辦各類全球性活動、展覽,有效拓展中國品牌和吸引各國來賓,更多吸引外資企業,更好吸引外籍員工留居,從而通過這些人自發和他們的母國親友宣傳中國,吸引他們的親友來中國。這部分人群不僅是入境旅遊的重要客源,更是抵禦外國媒體妖魔化中國的最能令目標國家人民信服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