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閩景委員:完善熊膽粉等名貴動物藥人工開發相關政策,有效緩解珍稀瀕危中藥材緊缺問題專輯 / 兩會專輯

倪閩景委員:完善熊膽粉等名貴動物藥人工開發相關政策,有效緩解珍稀瀕危中藥材緊缺問題

發布日期:2024-03-04 鏡報高級記者 顏菁 記者 高天卿 江躍中


倪明景委員接受記者採訪

“有‘藥中黃金’美譽的熊膽,已有千年的藥用歷史,從《唐本草》到《本草綱目》,編錄其藥效的典籍達360餘部,具有保肝、利膽、明目、解熱、養心、抗菌、抗炎、抗病毒 、抗驚厥、抗疲勞、退黃、鎮咳、祛痰等功效。目前,已有150餘種藥品使用熊膽作為原料。”全國政協委員、民進上海市委副主委、上海科技館館長倪閩景,在今年全國兩會開幕前夕,提交提案,建議完善熊膽粉等名貴動物藥人工開發相關政策,有效緩解珍稀瀕危中藥材緊缺問題,實現珍稀瀕危中藥材的傳承和保護之間的平衡,為中醫藥事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堅實保障!

倪閩景委員介紹,目前,牛黃、麝香、虎骨均有批准上市的替代品,唯獨熊膽尚無替代品。相關企業的生物轉化熊膽粉專案,被列入國家“十二五”“十三五”重大新藥創制專項,並獲得科技部重大專項資金支援,現已完成全部臨床前研究,達到與天然熊膽粉具有化學等值、生物等效,可作為天然熊膽粉的代用品,可解決熊膽粉資源緊缺問題,為保護珍稀瀕危動物作出了重大貢獻。

中醫藥學是中國古代科學的瑰寶,也是打開中華文明寶庫的鑰匙,中藥文化經過幾千年的繼承和發揚,已成為現代社會疾病防治的重要力量。為保護瀕危資源,2005年,國家食品藥品監管局頒佈的《保健食品申報與審評補充規定(試行)》,規定不得以熊膽粉作為原料申請保健食品;2008年,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頒佈的《含瀕危藥材中藥品種處理原則》,對含有熊膽粉的品種,不批准已有國家標準中藥的改劑型及仿製,始終限制熊膽粉的開發及使用。2019年10月印發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意見》中,就已經提出“加強珍稀瀕危野生藥用動植物保護,支持珍稀瀕危中藥材替代品的研究和開發利用”。去年7月,國家藥監總局成立珍稀瀕危中藥材替代品監管政策與技術要求研究專家工作組,旨在加強珍稀瀕危野生藥用動植物保護,支持珍稀瀕危中藥材替代品的研究和開發利用。但是不知何故,國家一直未對熊膽替代品放開利用。
倪閩景委員建議:儘快出臺相關政策,鼓勵及資助珍稀瀕危動物替代的研發。充分利用現代生物技術,在堅持中醫藥特色的基礎上,加快體外培育熊膽等產業的政策引導和市場培育;完善體外培育熊膽粉等珍稀瀕危中藥材替代品中成藥成分替代等政策,有效緩解珍稀瀕危中藥材緊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