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冼漢迪:建議試行設立內地與港澳“通關白名單”專輯 / 兩會專輯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冼漢迪:建議試行設立內地與港澳“通關白名單”

發布日期:2024-03-04 鏡報高級記者顏菁報導

今年是香港回歸26週年,也是內地與港澳全面恢復通關後的第二年,最近,國家出入境管理局又宣佈國務院批准增加西安和青島為內地赴港澳「個人遊」城市。隨著港人「北上消費」熱度增加,內地城市開放赴港澳個人遊,使得通關人數逐漸恢復至疫情前高位水準。
然而長期以來,因為內地與港澳社會制度和經濟社會發展水準差異,以及出於對加強邊境管理和國家安全等方面的考慮,內地與港澳居民之間需要經歷一系列的「通關」才能正常來往,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內地與港澳之間的交流。在民眾方面,總有「香港、澳門既然屬於中國,為什麼要過關才能到?」、「為什麼外國人到香港比內地人還方便?」的疑問。
針對這一問題,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冼漢迪針對內地與港澳通關這一重要議題提出了一項建議:《建議試行設立內地與港澳“通關白名單”,運用創新科技手段進一步推動內地與港澳地區更高頻度交往交流交融》。這一建議在促進內地與港澳地區更加緊密聯繫的道路上,為彼此的交流合作提供了創新性的思路和方案。
面對著內地與港澳地區之間的交流合作日益密切的大環境,冼漢迪代表建議試行設立「通關白名單」,“運用創新科技手段進一步推動內地與港澳地區更高頻度的交往、交流和交融。”「通關白名單」的概念是針對符合條件的內地或港澳居民進行備案,使其經過專門設立的特殊通道時,無需人工審核或指紋識別等環節,依靠人臉識別等創新技術實現「快速通關」甚至「無感通關」。
在冼漢迪代表看來,這一建議對於解決上述問題有諸多好處。
一是強化民眾「一國」心理認同。港澳回歸祖國20多年來,「一國兩制」構想成功實踐,但對比新加坡、泰國等國對中國的免簽政策,總是凸顯出內地與港澳之間出行的不便利。而設立「通關白名單」的舉措可以進一步推動「一國」觀念持續深入人心。
二是緩解通關壓力。基於用地、人力等經濟成本考慮,內地與港澳之間也不可能無上限增加或擴建通關口岸。設立「通關白名單」可以利用既有的人臉識別等成熟創新技術手段,實現通關效率的大幅提升,進一步緩解通關壓力。
除此之外,「通關白名單」不僅能解決既有問題,冼漢迪代表還指出,它具有強大的後續力量。
一方面,通關便利性的提升,將進一步提升內地與港澳居民之間流通意願,強化內地與港澳各方面交往交流交融的頻度和深度。

另一方面,冼漢迪代表表示,“隨著內地經濟社會發展及與港澳交流合作加強,相信最終內地與港澳之間的通關口岸會像曾經的深圳「二線關」一樣被撤銷,但鑒於兩地民眾認受度差異,需適當過渡時間與方式。「通關白名單」及無感通關模式有助於探索新的通關模式並形成示範效應,而「人臉識別」技術的實踐應用可以倒逼技術升級和優化,進而促進創新科技的發展與進步。”
冼漢迪代表的建議呼籲進一步探索創新科技在通關管理中的應用,以促進內地與港澳之間的更緊密聯繫和更高效率的交流。這一建議的提出,將為加強內地與港澳地區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搭建更加便利、高效的橋樑。
編輯:陳曉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