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證國家民主政治蓬勃發展──2024全國兩會感悟專輯 / 兩會專輯

見證國家民主政治蓬勃發展──2024全國兩會感悟

發布日期:2024-04-30 高天卿 香港鏡報全國兩會特派記者

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暨香港特別行政區代表團全體會議現場

為香港媒體記者,2024年,我又一次親臨全國兩會現場,親身感受這一政治盛會的莊重與熱烈。在那莊嚴的氛圍中,我深刻體會到了國家政治生活的脈搏與活力,也見證了中國民主政治的蓬勃發展。

國務院總理李強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再次重申了全面準確、堅定不移貫徹「一國兩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針,以及依法治港治澳,落實「愛國者治港」、「愛國者治澳」原則。這些方針政策的重申,不僅彰顯了中央政府對香港的長期支持和堅定信心,也為香港未來的發展指明了方向。

我在兩會期間,特別關注與香港發展、民生改善以及法治建設相關的建議。此外,我也十分關注香港與內地經濟、文化等領域的交流合作相關的議題。

來自全國的人大代表和全國政協委員們齊聚一堂,共商國是,為國家的未來發展獻計獻策,港區代表委員們通常會提出諸多關於香港未來發展的建議,這些建議旨在促進香港的繁榮穩定,提升居民的生活水平,加強香港法治建設與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

我有幸採訪了多位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霍啟剛代表在接受香港媒體採訪時提到香港已成功舉辦多項大型體育賽事,如賀歲杯足球賽,吸引了世界級球星和眾多觀眾。香港還計劃舉辦枱球、高爾夫球等頂尖賽事,進一步吸引國際體育明星。霍啟剛強調,香港的獨特魅力使體育明星們感到親切,而特區政府也在不斷提升軟硬件水平,以吸引更多明星來港。這些努力不僅提升香港的國際影響力,也為市民帶來文化娛樂享受,展現香港作為國際體育中心的潛力。霍啟剛的發言彰顯了香港在體育事業上的積極態度和堅定信心。

冼漢迪建議激發港股市場活力,助力國家及灣區金融高質量發展,推進香港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他希望通過優化港股市場的制度環境,吸引更多國際資本流入,不僅提升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還能為國家及灣區的金融發展注入新動力。

李應生代表則就推動中醫藥治療慢性病、推廣中醫數碼化以及發揮中醫藥未病先防理論等方面提出了寶貴的建議。他認為,通過數碼化技術的應用,可以更好地傳承中醫藥文化,提升中醫藥服務的便捷性和精準性。

今年兩會的委員通道,全國政協委員、上海科技館館長倪閩景分享了他對教育方面的見解,他說創新沒有天選之子,每個孩子都能成為拔尖創新人才,無論考試成績好壞,只要擁有三個特質,就能成為拔尖創新人才。第一是自主,有行動力;第二是對某個領域特別感興趣,很鑽研;第三是有韌性,能堅持。未來,在人工智能發展的背景下,全球的科學教育正朝着創新去轉向,要培養激發孩子的創造力,不要光做習題,「在黑板上做實驗」,用雙手去探究自然,才是科學應該有的樣子。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關鍵並非選拔,而是呵護、尊重。

我非常認同他的觀點,我們應該為我們的下一代,提供豐富多樣的選擇,保護他們的興趣和好奇心。因為教育多樣化是培養拔尖創新人才的本質和方法。

我深知作為香港媒體人的責任與使命。今年是香港《鏡報》創刊47年,立足香港、背靠祖國、面向世界,不僅成為香港的主流媒體、輿論先鋒,也是一份全球性的大型政論月刊,讀者遍布世界100多個國家和地區。我力求客觀公正地呈現兩會盛況,讓世界全面瞭解我們國家的發展動態和政策走向。

回顧這次兩會報道的經歷,我不僅深刻領悟了國家的重要政策和發展方向,也感受到了香港在國家發展大局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同時,我也深感作為一名媒體人的社會責任,我將繼續秉持客觀、公正的原則,為香港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為傳遞正能量、促進社會和諧而不懈努力。

展望未來,我期待香港能夠繼續發揮其獨特的優勢,在國家的整體發展大局中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為香港的繁榮穩定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