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在台軍備謀劃有何居心政經 / 台海兩岸

美在台軍備謀劃有何居心

發布日期:2024-04-30 張崇信

2月23日,美眾議院「美中戰略競爭特設委員會」主席加拉格爾率團訪台,強調美國將與台灣聯合在台生產和儲存武器彈藥。在俄烏衝突無限期延長、巴以衝突調停未果、中美博弈持續加劇的背景下,美國想要與台灣聯合生產和儲存武器彈藥,將進一步推高台海衝突風險,危及台灣人民福祉。主要分析如下:

一、美為什麼想要與台聯合生產和儲存武器彈藥?

一是醞釀已久,企圖將台灣打造成「不沉的火力基地」。拜登政府上台以來,對台政策延續特朗普時期「以台制華」總體基調,將台灣問題作為與中國開展「大國競爭」的重要抓手。2021年6月,美「台海安全研析中心」主任梅復興鼓吹台灣應向美軍開放軍事設施,提議美在台預置戰備物資,以利於戰爭爆發時迅速投入使用,將台灣轉型成為「不沉的火力基地」。美方計劃在台生產和儲存武器彈藥,既是應對戰時美台聯盟作戰的需要,也是推動「以台制華」戰略的具體舉措,美國始終在堅定執行其對台戰略,並力爭將台灣變成美軍的「戰爭儲備庫」。

二是汲取教訓,為應對大陸對台封鎖作戰提前「武裝」台灣。俄烏衝突中,烏方受制於武器彈藥生產及儲備能力不足,基本上處於守勢。台四面環水無陸上運輸通道,一旦被圍困,武器供應難度將明顯高於烏克蘭,因此美台高層認為應在台儲存大量彈藥。此外,美台雙方認識到,規模較小的軍隊若實行「不對稱」作戰、專注於機動性和精准攻擊,將可擊退較為強大的敵人。因此,美軍政高層紛紛強調要助台強化持久防禦作戰能力,要求台軍大量採購「標槍」、「毒刺」等「不對稱」武器,並加強專用彈藥庫建設,成為足以嚇阻大陸發動攻擊的「豪豬」。如在2022年8月佩洛西訪台後,美高度警惕戰時大陸對台實施封控,積極推動台加大彈藥、維保和後勤零部件儲存預置,並試圖將美軍在韓、日、菲等地的彈藥儲備改儲至台灣。

三是迫於現實,急切希望台灣緩解其國內軍工生產壓力。俄烏衝突以來,美援烏武器彈藥數量巨大,這方面的供應已消耗美國內大部分的武器生產能力。今年2月9日美眾議院就發布報告檢討美對外軍售延宕問題,其中有19筆、共計220億美元的對台軍售需要推遲至2027年甚至更晚才能交付。該報告也提及,對台軍售除生產不及外,也受到俄烏衝突等因素影響。由此可見,美為緩解其在俄烏衝突和巴以衝突中出現捉襟見肘的情況,試圖考慮「拉台救急」。美在台聯合生產武器彈藥,一方面是為了解決對台軍售延宕問題,保住其所謂的「國際信譽」,另一方面也可能希望台灣能緩解其國內軍工生產壓力。

二、美推動與台聯合生產武器彈藥的主要手法

一是推動立法,尋求法理支撐。2022年9月,美眾議院外委會亞太小組議員夏波和舍曼提出「加速對台軍備移轉法案」,要求美行政部門優先把台灣列入美軍軍備儲存地點名單,並在台海出事前就預先在台島儲存彈藥及軍備。2022年12月,美總統拜登正式簽署《2023財年國防授權法案》,其中就包括授權美總統為台灣打造包含彈藥及其他「合適防衛武器」的「區域應變軍備庫」(Regional contingency stockpile)。2023年6月,美眾議院軍事委員會公布「2024財年國防授權法草案」,提到美台聯合生產武器彈藥的可能性,以解決對台軍售延遲交付問題。

二是放風試水,借助輿論造勢。早在2022年10月19日(中共二十大期間),日媒率先報導美政府考慮與台聯合生產武器,以此加速武器交付速度,提升台灣地區軍事力量。日媒報道此事時特意標注了「消息引述自熟悉拜登政府內部商議狀況的人士」,這也表明是美政府提前借外媒「放風」試水,為後續造勢鋪墊。2023年3月,美眾議院外委會主席麥考爾在媒體表示「美國應在台海出事前就向台灣提供武器」。

不久,台「國防部長」邱國正也向媒體表示,台美之間正在商討將美軍在韓、日、菲等地的儲備彈藥改儲至台島內的議題。此外,美國內部分智庫及親台議員也在社交媒體大肆渲染「美台聯合生產武器彈藥是值得探索的嘗試」「美將保持對台灣的承諾」,企圖進一步拉旗造勢。

三是深入調研,派員多次赴台商討聯合生產和儲存武器彈藥細節。美台雙方先後通過美高階代表團、美台「蒙特雷會談」、美台「防務工業會議」等時機,圍繞武器清單、儲存位置、需求量等細節持續磋商。

2022年6月,美台在「蒙特雷會談」中商討了台購美裝備物資儲存問題,台還向美提交了武器建議清單。

2023年5月,美汲取烏克蘭經驗教訓,允許台增購「海馬斯」多管火箭系統及各型無人機和導彈等防衛急需的武器裝備,以達成在台大量預存「不對稱」武器彈藥意圖。美還計劃參照美盟及北約常規彈藥標準協台建設彈藥生產線,以在戰時高戰損情況下保證供應。

2023年9月,洛馬(Lockheed martin)、雷神(Raytheon)等25家美國國防承包商組團赴台參加「台美國防產業合作論壇」,公開宣布將評估與台聯合開發生產無人機與彈藥等事宜。

三、美台相關行為對台海局勢的影響

(一)升級中美博弈烈度。拜登政府上台以來,把中國視為「最嚴峻的競爭對手」,對華展開全面戰略圍堵,並將台灣問題作為與華開展「大國競爭」的抓手,頻打「台灣牌」,慫恿盟友塑造「聯合遏華」態勢,企圖以軍事手段介入台海衝突。未來,一旦美台最終敲定在台存儲武器彈藥方案,隨之導致美台高層頻繁互動、美艦機頻繁抵台活動等狀況,均在不斷觸探中方主權「紅線」,中美戰略博弈烈度將進一步升級。

(二)推高台海衝突風險。蔡英文上台以來奉行「親美日、遠大陸」政策,固守「台灣主權獨立」理念,不斷推進「柔性台獨」和「去中國化」。

俄烏軍事衝突爆發後,烏克蘭對俄羅斯的抗擊行動,為台幻想「以小搏大」注入「強心劑」。賴清德政府即將上台,其「台獨」思想與蔡亦步亦趨,下步還可能會借鑒衝突經驗啟示,加快戰力建設步伐,並着力爭取美及美盟更大援助,企圖將自身打造成「無法吞咽的刺蝟」,戰時依託台灣海峽天塹,運用「全民戰力」與大陸抗衡,達成「固守待援」企圖。在如此背景下,美拉台聯合生產武器彈藥,將進一步助長島內「台獨」勢力「以武謀獨」氣焰,提升台灣與大陸對抗「底氣」,並進一步推高台海地區緊張局勢,引發戰爭衝突風險。  (三)危及台灣民眾福祉。美國因持續對烏克蘭提供軍援,國內軍工生產能力大大削弱,加之俄烏衝突、巴以衝突、中東危機「多點開花」,嚴重牽扯美戰略重心,美國對台灣的關注度和支持度也大打折扣,近幾次的軍售延宕正好說明了美對台支持立場存在鬆動。美國一面鼓動兩岸對立,故意挑起衝突事端,一面承諾給予台灣支援,助長「台獨」囂張氣焰,但一旦台海生戰,台島四面環水,美國及其盟友無法像援助烏克蘭一樣持續對台提供軍援,美國可能會因為「有心無力」,放棄「保護台灣的承諾」,屆時將「棄」台灣民眾於「水火之中」。

此外,美台儲存武器彈藥,將會把台灣變成「火藥桶」。如今年1月,台軍被曝光曾發函給住宅大樓、宮廟等民間設施單位,要求簽署戰時協助儲存彈藥的支援協定,屆時,這些彈藥庫將成為「隨時可能爆炸的火藥桶」,危及台灣民眾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