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營世代傳承不及選民新陳代謝政經 / 台海兩岸

藍營世代傳承不及選民新陳代謝

發布日期:2024-06-04 陳培文

六、二零、二四,接連三屆大選國民黨皆大敗,三連敗的共通點俱是沒得到年輕人支持,朱立倫和韓國瑜都輸超過兩百萬票,年初侯友宜和賴清德差距不足一百萬票,表面看以為有進步,但若不是柯文哲所得的三百六十九萬票從綠營哪裡拿得更多,綠藍的差距恐怕照舊不會少於兩百萬票。

四十歲以下選民在大選中幾乎不會投藍,如此得票結果,很容易讓人得出結論,國民黨要在往後的大選贏得勝利,先要贏回年輕選民歡心。要說檢討選舉得失,最容易而又準確的說法,藍營就是要年輕化,對內是國民黨的年輕化,對外是如何吸納年輕選民。

甚且有聲音指出,要拉近和年輕人的距離,國民黨應考慮調整政治路線,甚至正名。一時間,國民黨改革彷彿年輕就行。但如果看得深遠一點,首尾八年,除了三次大選敗陣,國民黨也曾兩次在九合一選舉中大勝,而最近一次「立委」選舉,更一舉成為議會內第一大黨,足證選民對藍營其實並未完全唾棄。國民黨大選失利,豈會是政治理念,政治路線問題?選民不買單,顯然還有其他原因。

百年大黨底氣不足

最近的三次大選,其實都是三腳督選舉,一六、二零除了藍綠對決,親民黨宋楚瑜原來都有軋一腳,橘營在理念上貼近藍營,可也是各選各的,自從連宋合後,老宋便再沒被要求藍橘合。反而自詡墨綠出身的柯文哲,明擺着理念跟藍營南轅北轍,第一次參與大選,即被探求藍白合的可能。

國民黨在三腳督選舉中從來沒準確定位自身,既要自詡百年大黨,偏又底氣不足。大黨心態,就是大黨必定要有人出選,底氣不足就是擔心小黨出選,自家票源必受瓜分,而不自覺藍營基本盤本已一路萎縮。因此,每次籌謀相合出選,根本就是誠邀別人來當副手!長期以來,事實只進行過一次連宋合,國民黨和親民黨的關係,名義上是跨黨相合,實際卻是藍藍相合,連宋合敗陣之後,親民黨已然泡沫化。現在的民眾黨根本就不是藍營出身,國民黨要與之談整合,泡沫化的最終只會是「藍白合」這個設想。

自馬英九卸任後,三次大選的國民黨參選人都屬帶職參選。一六年朱立倫,二四年侯友宜俱在連任新北市長後出選,二零年韓國瑜更是難得新當選高雄市長。共通點是三人看起來在地方上都有較高民意基礎,但從地方所得支持,放諸大選卻原來無法成正比增長。

帶職參選準備不足

剛在地方當選,馬上又投入大選,重點不是有沒有帶職,而是把參選人當時的地方支持度看成大選的勝選機率,偏又大家都刻意忽略,選民對於地方選舉和大選有着不同要求。雖然僅隔一年,卻無論朱、韓、侯,大選時跟當選市長時的在地得票,皆相去甚遠。帶職參選反映的是對大選有否作充份準備?成大事者鮮有急就章,選民對競逐大位者的格局、視野和能力普遍有着更高要求。

國民黨雖屬百年大黨,但推出大選參選人的方式卻無甚原則,表面是按規章程序,實際渾沒定法,連三次推出參選人都經一番波折,幾番質疑。一六年藍營氣勢薄弱,朱立倫從無意參選最後竟接受黨的徵召換人,弄成「換柱風波」。二零年韓流氣勢強勁,韓國瑜經黨的徵召參與初選,最後卻以郭台銘退黨收場。二四年國民黨又不辦初選了,而是收集有出選意願和潛力的同志進行各方諮詢和民調對比,以期找出勝選機會最高的同志黨友出選,但確定徵召侯友宜後,郭台銘照樣愛選不選。

如何推出大選參選人,變來變去雖然可以理解成隨機變化,但連三次隨機下來,非單沒讓大選變得容易,反倒讓參選人一出場,民調便往下滑。初選無既定制度,每次作法不同,黨主席不但讓外界質疑師心自用,實際也易於影響黨內團結,郭台銘兩次不滿的是初選結果,但黨內不少聲音,更不滿的是那種不清晰、不透明的初選機制。

誰出選誰不選,國民黨花樣很多,最終卻難免一敗塗地。而三次大選,三次徵召,徵召換人、徵召初選到徵召出選都有,每次徵召又都未能服眾,表面看像權力鬥爭,心有不甘,往回看又可說是傳統慣性,最有希望的參選人從不追求當仁不讓,尋求自助人助,反而渴望黃袍加身,聽候簇擁。某程度更像黨性使然,硬要塑造出一副「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的模樣。

徵召機制未能服眾

徵召或初選勝出,雖然都具備出選資格,觀感卻有所不同。前者是銜命出征,為黨出力;後者是謀求自身政途,更上層樓。意義上徵召是被動獲得,初選是主動爭取,徵召靠一時民望便可,毋須再次歷練;初選則要準備政見,甚至進行辯論,接受公眾檢驗。三次大選,三個參選人都曾聽候徵召,最終只樂於得到簇擁,而對大選反而疏於準備,最終耽誤大選勢頭。

謀求大選政黨相合,偏偏自曝底氣不足;帶職參選,偏又對大選毫無準備;初選鬩牆,偏又連黨內團結都做不來,遑論整合非綠;聽侯徵召,偏又疏於準備,錯失出選時機。國民黨大選三連敗,除了年輕人不愛國民黨,藍營該自問有否推出最強的參選人?出選過程有否做到最好?細看三次敗陣的共通點,更關鍵的是國民黨一而再,再而三的自找麻煩。

國民黨讓人憂心,除了年輕選民吸納不易,中間選民難於維繫,近年更恐怕連基本盤也有所流失。選民是舊的已去,新的不來,藍營檯面上的政治人物或許有新面孔,但領導層仍由舊勢力把持,黨內的世代傳承追趕不上選民的新陳代謝。出亂子的未必是藍營的政治理念,而是最基本的有制度不依,自信心不強,黨內不團結,甚且是參選人能力不足!

首尾八年,除了三次大選敗陣,國民黨也曾兩次在九合一選舉中大勝,而最近一次「立委」選舉,更一舉成為議會內第一大黨,足證選民對藍營其實並未完全唾棄。國民黨大選失利,豈會是政治理念,政治路線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