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美川普米萊能否拯救阿根廷政經 / 國際聚焦

拉美川普米萊能否拯救阿根廷

發布日期:2024-04-08 胡后法

個首屈一指的發達國家,盡然一夜之間回到了「解放前」,這個國家就是拉美的阿根廷。近年來,阿根廷經濟處於崩潰邊緣,惡性通貨膨脹難以遏制,對外債台高築,民眾生活苦不堪言。面對瀕臨崩潰的經濟和民眾的怨言,一位發誓拯救國家的川普式「政治素人」登上了阿根廷總統的寶座。他聲稱要放棄主權貨幣比索,改而實行全面美元化,他要對政府體制大動干戈,砍掉主要政府管理機構,他要對國民經濟實行全面私有化,廢除國家對經濟的管制,甚至取消央行、實行人體器官貿易的自由化等等。他就是去年底上台的阿根廷總統米萊。他的競選演說總能引起全球關注,因為他對拯救阿根廷開出的「藥方」不是讓人振奮就是讓人驚訝。他要採取最激進的自由化措施,對阿根廷進行全面改造,從而「讓阿根廷再次強大」,讓跌落的「潘帕斯雄鷹」重新展翅飛翔。米萊的雄心引起了國際社會的高度關注。他掀起的「自由化旋風」使阿根廷成了當今世界罕見的社會大實驗場。米萊的實驗如果取得成功,他很可能成為「世界偉人」,如果失敗,則將給人類的發展探索提供反面教材。

一個富國衰敗的「神話」

阿根廷地理位置優越,國土面積約為中國的三分之一,但人口僅4600萬。阿自然資源豐富,自1816年擺脫西班牙殖民統治後,很快走上了現代經濟發展的快車道。廣袤的潘帕斯大草原,是世界上水草品質最好的草原之一,憑藉其得天獨厚的自然稟賦,阿根廷的農業和畜牧業尤其發達,可耕地達2720萬公頃。由於大量輸出糧食和肉製品,被譽為「世界糧倉」和「世界肉庫」。如果排除人口增長因素,阿根廷僅憑糧食、肉類和乳製品的輸出,就可讓阿根廷國民過上頗為體面的生活。上世紀初,阿根廷經濟就進入最繁榮的時期。首都布宜諾賽勒斯成為美洲的一枝獨秀,繁榮程度堪比美國,被稱為「美洲巴黎」。阿根廷在二十世紀初的頭二十年,經濟增長一直保持在4%左右,超過了美國、加拿大和澳大利亞等國,在整個美洲獨佔鰲頭。

然而,阿根廷由於滿足於農牧業和豐富資源帶來的巨額財富,沒有制定長遠的經濟發展戰略,未能及時改變產業結構單一的經濟「軟肋」。發達國家在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後,便大張旗鼓地推進工業革命,不斷創新科學技術,推出經濟結構的多元化戰略,但阿根廷沒有跟上世界發展潮流,而是躺平在既有的單一發達農牧業上,為後來的不斷衰敗埋下了禍根。事實證明,一個國家僅僅靠發達的農牧業而沒有先進工業的支撐,是很難實現財富快速增長的,也難以保持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隨着二戰的結束,全球經濟快速發展,新科技革命和產業升級換代在各國迅速推進,這對阿根廷構成了巨大衝擊,昔日的經濟優勢越來越成為經濟發展的軟肋。戰爭期間在發達國家被忽視的農牧業在戰後快速恢復,阿根廷農牧業因此而面臨更激烈的競爭,國際市場對阿根廷農牧產品的強勁需求開始出現疲軟。另外,科技的發展給世界農牧業插上了翅膀,歐美國家不僅實現了糧食自給自足,而且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以較少的勞動力投入實現了高產出。而阿根廷由於缺乏先進科技和產業支撐,農牧業的生產效率相形見絀,生產成本居高不下,競爭力與發達國家的差距越來越大。曾經在世界上大受歡迎的阿根廷農產品銷量日趨萎縮,阿根廷在世界經濟中的地位開始跌落。1982年與英國的馬島戰爭使阿根廷經濟雪上加霜,不僅打擊了阿根廷人的信心,而且也使阿經濟大傷元氣。

在歐美國家大力推進工業革命的同時,農業也隨之快速發展,西方國家還基於有利的成本優勢,逐漸取得了對大宗農產品的定價權。作為農業大國的阿根廷,只能被動地適應國際市場的價格變化,利潤空間遭到美國等西方大國的擠壓。國際市場的任何風吹草動,都對阿根廷經濟構成打擊。二戰以來的歷次經濟危機,阿根廷都無一倖免。由於財政收入萎縮,阿政府只能靠借債度日,以維持社會穩定,而債務的積累又使政府無法按時償還,致使貨幣不斷貶值,通脹持續擴大。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債務危機成為阿根廷衰敗的標誌性現象,阿經濟社會進入惡性循環,民眾收入下降,失業增加,社會動盪,政府頻繁更迭。作為人均收入曾經超過德國、法國的拉美富國,阿根廷從此一蹶不振,踏上了「由富變窮」的衰敗之路。

阿根廷的發展之路給國際社會留下了深刻的教訓和啟示。它告訴人們,一個國家,僅僅依靠單一的經濟優勢,是不可能在國際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的,而必須緊跟世界經濟發展潮流,不斷推進科技創新、產業創新,在促使傳統優勢產業變得更優的基礎上,提升產業結構,增強第三產業,確保整體經濟的競爭活力。

放眼全球,富可敵國的中東阿拉伯產油國與阿根廷情況類似,這些國家經濟結構單一,加上原油市場的變化多端和可再生能源在世界範圍內加快發展,日益暴露出產油國的脆弱性。也許正是吸取了阿根廷的教訓,近年來,沙特、阿聯酋等中東國家都及時制定國家長遠發展藍圖,相繼出台了一系列經濟多元化發展的戰略舉措,將原油出口獲得的巨額收入用於數字技術、新能源技術等高科技領域的開發,大力發展旅遊業、金融業等等。經過幾年努力,中東產油國在調整結構、產業轉型等方面已經取得積極成果,讓國際社會刮目相看。

阿根廷在經濟治理方面的教訓也很發人深省。過去幾十年中,阿根廷歷屆政府在管理經濟方面往往呈現「病急亂投醫」的現象。每當面臨經濟危機,阿政府總是從吸引選票的需要出發,出台一些「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短期政策,而不是尊重經濟規律,探索一套適合本國國情的經濟治理體系。

「另類」總統雄心勃勃

「時勢造英雄」,而米萊能否成為阿根廷的「英雄」,目前無人能作出預測,但有一點是肯定的,米萊之所以能成為總統,是阿根廷連年不斷的亂象「造就」的。他被認為是川普式的「另類」總統,以大膽敢言着稱,針對各類棘手經濟社會難題,總會提出一些聳人聽聞的看法。他的「出格」言論吸引了大批選民,他有關「讓阿根廷再次強大」的種種政見讓他在政壇獨樹一幟。他是一個極端自由主義者,主張廢除國家干預,甚至提出關閉央行。他要讓市場完全主導經濟活動。他認為,槍支和人體器官也應該自由交易。他提出大幅度裁減政府行政人員,壓縮政府福利開支,將應對生活壓力的責任推向每個公民。

米萊上任至今還不到百日,人們還難以預測他的激進改革能否取得成功,國際社會都在密切關注米萊改革計劃的命運與走向。米萊上任後,阿根廷貨幣比索的官方匯率已貶值50%以上,加上放鬆貿易管制、促進出口等措施,阿此前連續9個月的貿易逆差已經得到扭轉,實現了十多億美元的順差,超出了市場預期。據阿央行估計,未來幾年阿對外貿易形勢將不斷改善,2024年可望實現224億美元的貿易順差。股市也傳來好消息,米萊上任以來,阿股市指數創下歷史新高,同比上漲400%多。

為安撫民心,米萊政府出台了一些緩解激進改革對底層民眾衝擊的措施,如增加對低收入困難家庭的補貼,明年起降低稅收、提高兒童津貼等等。米萊的這些政策措施得到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肯定,雖然阿根廷已欠下430億美元的貸款,但該組織於1月31日批准再次向阿提供47億美元貸款。米萊當前面臨的最大難題是居高不下的通貨膨脹,去年阿通脹高達211%,預計今年還將保持在200%以上,而通脹的高企嚴重惡化了米萊推行激進改革的社會環境,引起了民眾的強烈不滿。

米萊總統是一個極端支持市場化的奧地利學派經濟學家,政治上並不屬於「極右翼」人士。他主張保護產權、自由交易、尊重權利。米萊的極端自由主義經濟主張其實並不是他的發明創造。回顧歷史,當今世界上的各種經濟理論和「主義」在阿根廷幾乎都曾採用嘗試過,但都沒有取得最終成功。從古典主義、奧地利學派到新自由主義、貨幣主義、供給學派,從凱恩斯主義、劍橋學派到瑞典學派、新凱恩斯主義,都在阿根廷歷史上留下了痕跡。不僅如此,胡安·庇隆和基什內爾兩位總統在執政期間還根據本國實際情況,用自己的理念解釋和改造西方經濟理論,提出了所謂的「庇隆主義」和「基什內爾主義」,為尋求國家發展進行不懈探索,但最終都以失敗而告終。

米萊的激進改革計劃實際上是阿根廷發展道路艱難探索的繼續。然而,任何改革都將帶來陣痛,而全國上下接受這種陣痛是改革成功的重要前提。但是,從目前阿根廷的權力架構看,無論朝野黨派,還是社會各個階層,都沒有承受改革陣痛的全民意願。相反,反對改革、維護既得利益成為社會的主流。米萊上任1個多月後,阿根廷就出現了大規模的全國性大罷工,據稱有150萬人走上街頭抗議新政府的激進改革,僅在首都布宜諾賽勒斯就有60萬人上街示威。

阿根廷歷史上,不乏致力於改革的政治家,但最後大多因社會動亂甚至政變而失敗。目前,米萊同樣面臨巨大挑戰,他的執政基礎並不十分牢固,無論是在中央層面還是在地方,反對黨的勢力均非常強大。米萊雖然在大選中贏得多數選民支持,但他所屬的政黨「自由前進黨」在參議院72個席位中僅佔8席,在眾議院257個席位中只佔38席。在24個省級行政區,代表中左翼勢力的正義黨和代表中右翼勢力的「變革聯盟」掌控了至少四分之三的省份,而米萊所在的黨卻沒有任何執政的省份。

至今,米萊推出的「休克療法」改革計劃已遭到社會廣泛反對,國內國外對他改革成功的質疑聲也越來越多。由於阻力太大,米萊不得不淡化原定的改革法案,競選時提出的廢除央行、國家貨幣「美元化」等激進綱領更是難以付諸實施,因而近來不再被他提及。

然而,不管米萊的改革綱領正確與否,也不管其改革雄心能否實現,他的大膽探索精神和不甘於國家衰敗的勇氣,都是值得稱道的。即使米萊的改革再次以失敗告終,也可以讓其他類似國家吸取教訓,少走彎路,而這正是觀察分析「米萊現象」和他執政下的阿根廷未來發展走向的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