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恐襲背後的四重迷局政經 / 國際聚焦

莫斯科恐襲背後的四重迷局

發布日期:2024-06-04 辛玉壺

3月22日晚,莫斯科近郊克拉斯諾戈爾斯克市「克羅庫斯城」音樂廳發生嚴重恐怖襲擊事件,導致144人死亡、551人受傷,成為俄羅斯20年來發生的最為嚴重的恐襲事件。4月11日,俄聯邦安全局表示,安全人員挫敗了一起計劃對莫斯科猶太教堂實施恐襲企圖,嫌疑人拒捕時被打死。該中亞男子曾對教堂提前踩點,並購買了製造爆炸裝置的部件。

誰是幕後黑手

俄羅斯偵查委員會4月5日宣布,對「克羅庫斯城」音樂廳恐襲嫌犯試圖銷毀的手機進行檢查後,獲取了重要信息。消息稱,這些信息能夠證實恐襲行動與特別軍事行動存在關聯。

俄偵查委員會此前表示,恐襲嫌疑人在最初的供詞和後續審訊中說,他們在恐襲準備階段和襲擊後的行動,都是由一名使用化名的男子通過社交媒體「電報」發送語音信息協調的。根據其指令,嫌疑人在實施恐襲後駕車前往俄烏邊境,以「越境抵達基輔領取向他們承諾的報酬」。調查證實,恐襲實施者從烏克蘭收到大量資金和加密貨幣用於準備襲擊。

俄偵查委員會稱,將繼續調查烏克蘭情報部門和國際恐怖組織是否參與組織和資助此次恐襲。針對俄方指控,美西方多次宣稱恐襲事件與烏克蘭無關。烏官方也極力撇清關係。恐襲發生後不久,美國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戰略溝通協調員約翰·柯比即稱,「暫未發現烏克蘭政府或公民參與這一事件的跡象」。

俄外交部發言人扎哈羅娃質疑稱,當悲劇還在發生時,美方「究竟以什麼為依據得出某某沒有參與的結論」?確實代表了外界的某些疑問。或許美方是為了「保護」情報來源?畢竟美駐俄使館在3月7日即警告稱,極端分子將對莫斯科大型集會發動襲擊,「包括音樂會在內」。

恐襲事件發生後,極端組織「伊斯蘭國呼羅珊分支」(ISIS-K)聲稱製造了這起事件。但這一說法未得到俄方確認。

3月25日,俄總統普京在聽取恐襲調查進展匯報後表示,這起罪行是由激進伊斯蘭主義者實施的,但「我們感興趣的是,誰才是策劃者」。他強調,對恐襲調查必須要回答一系列專業、具體的問題,而終極問題是——誰能從中受益。

為何發生在莫斯科

4月9日,俄聯邦安全局局長、國家反恐委員會主席博爾特尼科夫表示,「敵方」加強了對俄運輸和能源基礎設施、國防企業和醫衛系統等重要領域的破壞活動。由於及時採取行動,今年以來俄方已挫敗了27起針對此類設施的恐襲。

自蘇聯解體後,俄羅斯作為獨立國家,曾多次遭遇大規模恐襲,僅死亡人數過百的恐襲事件至少就有5起。如1995年6月14日,在斯塔夫羅波爾邊疆區的布登諾夫斯克,車臣武裝分子將1586名居民劫為人質,造成129人死亡,317人受傷;1999年9月8日,莫斯科一棟九層居民樓遭遇爆炸襲擊,造成100人死亡,200多人受傷;5天後,在莫斯科卡希爾斯科耶公路附近的一棟八層居民樓再次遭遇爆炸,造成124人死亡,7人受傷;2002年10月23日-26日,在莫斯科杜布羅夫卡劇院,車臣武裝分子劫持912名觀眾和演職人員,造成130名人質死亡;2004年9月1日「開學日」,車臣武裝分子在北奧塞梯共和國別斯蘭市第一中學將1200多人劫為人質,最終造成335人死亡,其中包括186名未成年人,958人受傷,其中包括639名未成年人。

從恐襲組織者來看,此前發生的恐襲事件大多為其國內恐怖勢力和分離勢力在外部力量扶持下組織實施的,如北高加索地區的民族分離組織等。隨著俄政府一面加大剿滅力度,一面全方位發展當地經濟,使得「不靖之地」漸趨平穩,恐襲事件大幅減少。但隨着俄烏衝突加劇,俄境內安全再起波瀾。俄官方指責烏軍情部門與俄境內「叛國者」相勾連,在俄境內滲透、破壞。俄外交部3月31日發表聲明,要求烏方立即逮捕並引渡近年來參與對俄實施一系列恐襲的所有涉案人員,包括烏克蘭國家安全局局長馬柳克在內。馬柳克3月25日承認烏克蘭組織了2022年10月克里米亞大橋爆炸事件,並透露了在俄境內實施的其他恐襲行動細節。

從恐襲實施者來看,10年前的恐襲實施者基本是民族分離主義者或被其要脅者,多是團夥式武裝組織或自殺式炸彈襲擊者,如臭名昭著的「黑寡婦」等。但近年來恐怖組織分散化、本土化和網絡化趨勢明顯,許多涉恐人員是通過勞動移民方式或非法方式赴俄的獨聯體公民,這些人當中有相當一部分曾在中東地區受訓甚至參戰。此次被拘捕的涉案人員皆從事基層服務工作甚至無業,收入低薄,通過網絡招募而為獲取招募者承諾的50萬盧布(約合5千美元)或100萬盧布而鋌而走險。

此外,一些俄極右翼、新納粹反政府組織,比如在俄烏衝突早期創建的武裝組織「俄羅斯志願軍團」和「俄羅斯自由軍團」(皆被俄方認定為恐怖組織)頻繁潛入俄境內對輸油管道、機場、軍用倉庫、油庫等重要設施進行襲擊破壞。這兩個恐怖組織的總部都設在烏克蘭,他們的武器裝備和資金來源已不是秘密。

從恐襲目標來看,恐怖分子一直「青睞」人員密集場所和列車、地鐵、飛機等大型交通工具,而莫斯科作為首都,無論是人員密集程度、破壞度和影響度,可滿足其無數「想像」。這些地區一般都是集購物、娛樂、美食、休閒等為一體的大型建築群,堪稱「城中城」。

恐襲帶來什麼影響?

恐襲發生後的第二天,普京即出面發表電視講話,慰問受害者、安撫民眾。俄強力部門一方面全天候搜救,一方面循跡追凶。在短暫的恐慌情緒過後,俄民眾心理趨穩。國際層面上,在俄烏衝突延宕、俄廣受西方指責的背景下,俄羅斯主動出擊打響輿論戰,以不屈和悲情獲得國際社會輿論廣泛支持和同情。

近年來,俄羅斯反恐力度不斷加大。博爾特尼科夫去年底在介紹2023年反恐工作時說,俄去年阻止了228起恐怖主義犯罪,其中包括146起未遂恐襲。俄方還破壞了73個秘密恐怖組織的活動。

此次恐襲也暴露出俄在安全保障方面仍存漏洞。俄政治學者米哈伊洛夫認為,政府有必要完善大型群眾活動的組織方案。他指出,實施此次恐襲的犯罪分子手段專業,且對建築物內部環境、出入口位置和安保部署等情況瞭若指掌,這表明相關人員很可能提前對事發地點進行了詳細調查。俄軍事專家丹迪金指出,恐怖分子是如何將武器帶到音樂廳的,值得有關部門反思。

恐襲發生後,俄政府已在全國範圍採取額外的反恐和反破壞措施。各聯邦主體也宣布採取更為嚴格的安保措施,俄航空、鐵路等部門也加強安防和檢查工作。

安保力量的加強,也意味著商業中心等安保成本提高。據《俄羅斯報》報導,俄商業中心聯盟副主席柳林表示,恐襲發生之後,商業中心需要增加保安數量,一些機構還要購買安檢器材。如果商業中心增加武裝安保,每年需增加600萬至1800萬盧布預算,如果增加訪客保險每年還需額外增加100萬盧布支出等。據其估算,這些將會導致購物中心安保支出上漲20%-30%,乃至40%。

目前俄羅斯共有1.7萬家登記的安保機構,安保人數為70萬,負責140萬個機構的安保工作。信息顯示,2023年俄安保人員平均月工資水平為稅後47162盧布。2024年第一季度數據顯示,該數字已上漲到48282盧布。莫斯科安保人員工資水平最高,每月可達56070盧布。

隨著案情調查的逐步公布,俄許多政界人士稱此案暴露移民法漏洞,呼籲強化移民流程監管的聲音漸高。移民問題歷來是俄羅斯的一個「頭疼」問題,不僅涉及安全,也涉及宗教、經濟、文化等。中亞地區勞務移民在俄移民群體中佔據大多數,他們文化水平較低,多從事計程車司機、外賣員、衛生清潔、售貨員等俄羅斯人不願從事的工作,賺取工資寄回國養家。中亞移民如同一把「雙刃劍」,一方面填補了俄勞動力短缺的問題,另一方面也存在犯罪率高的現實。

俄羅斯如何「報復」

恐襲事發後,俄偵查委員會主席巴斯特雷金親自督戰,接連多次召開調查工作專項會議,聽取彙報,下達指令。可見俄方對於恐襲的怒火、懲凶的迫切。

普京在3月25日強調,這起恐襲的所有實施者、組織者和策劃者都將受到應有懲罰。「無論他們是誰,無論是受誰指使,都將被繩之以法。」

至於組織和策劃者是極端組織的說法,俄方依然存疑。一切尚待調查結果。如果最終證實此次恐襲確為極端組織策劃、組織,依照普京以往對待涉恐案的強硬態度和鐵血手段,俄羅斯必將會追至天涯海角也要對其痛下殺手。

如果最終證據顯示,烏克蘭以某種方式參與其中,則俄方可能會在對烏軍事行動方面採取更大動作,俄烏衝突的性質、規模將可能發生重大轉折,未來局勢更加難料,更何況近期國際社會勸和促談的呼聲漸高。

至於俄方近期對烏克蘭軍事、決策目標以及能源基礎設施等實施大規模集群密集打擊,俄官方說法是報復烏方對俄境內目標的炮擊和無人機襲擊,至少從明面上未將其與音樂廳恐襲事件直接「掛鈎」。

俄偵查委員會4月9日表示,決定對美國和北約國家高級官員涉嫌資助恐怖活動進行刑事立案,現已查明通過包括某石油天然氣公司在內的多家商業組織獲取的資金,近年來被用於在俄境內外實施恐怖活動。在與其他特勤和金融情報部門合作下,該委員會調查組正在審查相關聯資金來源和流動情況,以及恐怖行為實施者與外國幕後操縱者、組織者和資助者之間的聯繫。據俄媒稱,這家石油天然氣公司就是與拜登家族有關的烏克蘭布裡斯馬公司。

可以確定的是,一旦查明恐襲背後的完整鏈條、確定目標,俄方將以各種雷霆手段予以「鐵血」報復。

在普京總統新任期即將開啟、俄烏衝突延宕、中東局勢驟然升級背景下,作為首善之地的俄羅斯首都莫斯科,恐襲事件背後及引發的一系列問題引發舉世關注其幕後黑手至今撲朔迷離,至少有四重迷局尚待解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