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習主席用「三個好制度」來充分肯定「一國兩制」的強大生命力
夏寶龍主任全面闡述習主席重要講話精神時指出,習主席在深刻總結「一國兩制」實踐的基礎上,用「三個好制度」來充分肯定「一國兩制」的制度優越性和強大生命力,再次向世界莊嚴宣示全面準確、堅定不移貫徹「一國兩制」方針的堅定立場,極大激發港澳各界推動香港、澳門實現更好發展,為強國建設和民族復興偉業作出更大貢獻的豪情壯志。
●澳門早前慶祝回歸祖國25周年,習主席親自往訪,並且發表重要講話
●夏寶龍主任全面闡述習主席重要講話精神時指出,習主席在深刻總結「一國兩制」實踐的基礎上,用「三個好制度」來充分肯定「一國兩制」的制度優越性和強大生命力
「一國兩制」作為一種創新的政治模式,自香港和澳門回歸祖國以來,展示了其強大的生命力和實踐價值。習主席用「三個好制度」凝煉概括「一國兩制」的制度優勢,這確實是對其價值的高度總結,也是在「一國兩制」實踐中的重要里程碑。這一新思想的提出,進一步鞏固了「一國兩制」的實踐基礎,為未來的發展指明了方向,這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港澳篇」的最新成果,在「一國兩制」發展進程中具有重要里程碑意義。
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強調要發揮「一國兩制」制度優勢,港澳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進入「快車道」。當前,國家紮實推動高質量發展,大力培育新質生產力,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競相湧現;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進入加快速度、縱深推進的新階段。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全面深入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是港澳實現更好發展的大勢所趨、機遇所在。
香港近年在金融、航運、物流、專業服務等方面發展成就突出,在「一國兩制」的優勢下,圍繞建設「三個中心、一個高地」,積極主動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充分發揮其國際化優勢,勇於開拓創新,成為內地與國際之間的「超級聯繫人」,在推動「一帶一路」建設和全球經濟合作中發揮更大的作用。香港當守正創新,發揮獨特優勢,積極發展科技產業。未來,港澳應在金融、旅遊、會展、創科等領域展開深入合作,利用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和專業服務優勢,結合澳門的世界旅遊休閒中心地位,構建更加多元和穩健的經濟結構,實現長期繁榮穩定。
(二)特首李家超守正創新鞏固提升香港國際地位
特首李家超表示,他出席專題研討會香港分場,有四點深刻體會。第一,「一國兩制」是具有顯著制度優勢和強大生命力的好制度。第二,「一國兩制」的價值理念具有時代意義和世界意義。第三必須把握好推進「一國兩制」實踐行穩致遠的四條規律性認識,第四,「一國兩制」實踐已經進入新階段,其重要使命具有深刻內涵。李家超表示,習主席強調,實現香港、澳門更好發展,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作出更大貢獻,是新時代「一國兩制」實踐的重要使命。我以此作為現屆香港特區政府的施政藍圖,並在《施政報告》中予以落實。我上任後推出多項改革措施,去年發表的《施政報告》特別以「齊改革同發展 惠民生建未來」作為主題,推出超過600項涉及不同範疇的政策措施,深化各項改革,在守正創新同時鞏固提升國際金融、航運和貿易中心地位,並發掘新經濟增長點。
●香港作為國際金融、經貿、航運中心,必須胸懷祖國、放眼世界,主動對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國家發展戰略
英國智庫Z/Yen集團與中國(深圳)開發研究中心聯合發布的第36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數報告》顯示,香港再度超越新加坡,位居全球第三位。瑞士洛桑國際管理學院新鮮出爐的「2024世界人才排名」,同樣令人鼓舞。在全球最具人才競爭力的經濟體中,香港今年排第九位,較去年大幅上升七位。
繼去年的「三聯通、三便利」措施後,金管局及人民銀行1月13日再宣布涵蓋三大範疇的6項措施,以進一步深化香港與內地金融市場互聯互通,強化香港作為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的地位。諸多好消息顯示,香港還要不斷強化競爭力,順應時代變化,識變、應變、求變,牢牢把握發展主動權。
(三)「三期許」「四希望」同樣適用於香港
習主席提出的「三點期許」和「四點希望」不僅適用於澳門,也同樣適用於香港。
習主席對澳門提出的「3點期許」——登高望遠、海納百川、銳意進取,不僅是對澳門的殷切期望,也是對香港未來發展的明確指引。香港作為國際金融、經貿、航運中心,必須胸懷祖國、放眼世界,主動對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國家發展戰略。香港應充分利用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和制度優勢,發揮「超級聯繫人」和「超級增值人」的作用,促進內地與世界的經濟文化交流,為國家的對外開放和經濟發展作出更大貢獻。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相關決定指出,必須深入實施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並要深化粵港澳大灣區合作,支持香港打造國際高端人才集聚高地。本屆香港特區政府通過優化各項輸入人才入境安排,截至去年11月底已批出超過26萬宗申請,逾17萬名人才已抵達香港。推動國際高端人才集聚香港,致力打造新型、高增值產業鏈,發掘新經濟增長點。改革創新是香港未來發展的必由之路。國家「十四五」規劃明確支持香港建設「八大中心」,包括打造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本屆特區政府銳意發展「新型工業化」,重點扶持生命健康科技、人工智能、先進製造與新能源科技等戰略產業發展。
習主席重要講話又提出「4點希望」,即「着力推動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着力提升特別行政區治理效能」、「着力打造更高水平對外開放平台」,以及「着力維護社會祥和穩定」。香港經濟處於轉型與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時期,在實踐「4點希望」的過程中,商界應積極配合特區政府施政,發揮主力軍作用,體現「烈火金剛」的堅強品質,積極探索新產業、新業態,共同推動香港繁榮穩定。
(四)香港回歸逾27年須超越舊模式
逾27年來,「一國兩制」在香港實踐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功,全港市民一同歷經風雨,創造輝煌,書寫新時代的香江傳奇。香港回歸逾27年,超過了四分之一世紀,也呼喚新的思路來建設這個獨特的城市。可以肯定的是,鄧小平所主張的一國兩制的概念歷經各種衝擊,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可以迎難而上,突破當前的困境。
●本屆香港特區政府通過優化各項輸入人才入境安排,截至去年11月底已批出超過26萬宗申請,逾17萬人才已抵達香港
回歸以來,香港經歷過不少挑戰,包括亞洲金融危機、環球金融海嘯衝擊、非典型肺炎和新冠疫情等侵襲,以及非法「佔中」、旺角暴動、「黑暴」等等。香港回歸逾27年的歷史,讓廣大市民深刻認識到,香港國安法律是保安全之法、保發展之法、保民生之法。對於那些危害國家安全的極少數人,這部法律是高懸的利劍;對於廣大香港市民和外來投資者,這部法律是保障其權利、自由、財產和投資的「保護神」。築牢維護國家安全屏障後,香港向全世界展現了更安全、更自由、更開放、更可預期的營商環境,全球投資者都可以放心大膽地來港投資興業,香港發展如虎添翼。
「一國兩制」始終是香港長期繁榮穩定的最佳制度保障,讓香港成功戰勝各種挑戰。國家始終是香港最堅強的後盾,而「一國」原則愈堅固,「兩制」優勢愈彰顯。
在國家的堅實支持下,在特區政府和社會各界共同努力下,香港在多項國際排名上位處前列,是全球最自由經濟體、全球三大國際金融中心之一、全球競爭力也位列前五位。特區政府2024年12月17日公佈最新年度調查結果,母公司在海外及內地的駐港公司數目在今年增至9,960間,香港初創企業數目則增至4,694間,兩項數字均創新高,顯示香港營商吸引力有增無減,繼續是海內外企業設立或擴展業務的理想地點。憑藉在「一國兩制」下的獨特優勢,香港是海外企業開拓內地市場和內地企業「走出去」的最佳雙向平臺,是它們的首選投資目的地;儘管環球經濟不明朗、疫情後市場模式轉變,以及地緣政治等因素窒礙企業擴展環球業務的計劃,香港營商友善的環境仍然繼續保持其獨特優勢和吸引力,為企業帶來龐大機遇。
不斷鞏固提升香港的國際化優勢,促進資金、人員、貨物、信息更便捷有序流通、推動國際標準與國家標準的更順利對接,將讓香港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北部都會區建設等發展戰略中,扮演好重要橋樑和關鍵節點的角色。
(五)應對特朗普2.0的挑戰
1月20日,特朗普便會重返白宮,他的「美國優先」理念是以犧牲別國利益為代價的。特朗普在貿易政策上對中國和其他國家加徵關稅,試圖保護美國的製造業和就業機會。香港作為國際貿易的重要樞紐,面臨着來自中美貿易摩擦的挑戰。這些措施可能會影響香港的出口和轉口貿易,進而對經濟增長產生負面影響。
面對保護主義、單邊主義等挑戰,國家推動高水平雙向對外開放的政策毫不動搖。香港作為超級聯繫人和超級增值人,可更好發揮「內聯外通」的優勢。香港也有機會在這些挑戰中尋找新的機遇。例如,香港可以利用其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發展更多的金融服務和科技創新,減少對傳統貿易的依賴。此外,香港還可以加強與其他國家和地區的經濟合作,分散風險,提升經濟韌性。
●面臨日益嚴重的老齡化問題和勞動力短缺的挑戰,加上政府需要同時為兩個大型基礎設施項目提供資金,這對香港的財政來說是一個考驗
目前香港經濟面臨挑戰。過去連續多個財政年度出現財政赤字,今個財政年度(2024至25年度)的綜合赤字在計及發債所得後,預計將在一千億元以下。香港的經濟增長預測已經從原來的3%下調至2.5%。這些挑戰主要來自於中美關係的緊張和全球經濟的不確定性。
香港作為一個規模較小的開放型經濟體,未來將繼續面臨來自內部和全球的挑戰。香港一度引以為傲的財政盈餘已經連續三年出現赤字。面臨日益嚴重的老齡化問題和勞動力短缺的挑戰,加上政府需要同時為兩個大型基礎設施項目提供資金,這對香港的財政來說是一個考驗。好消息是全球科技業已經度過低谷期,中國內地也實行了更積極的刺激措施,這應該有助於改善出口。
過去20多年時時刻刻都充滿挑戰,甚至可謂驚濤駭浪,例如檢視今日香港,大家或會覺得現狀不足為奇。正如長實主席李澤鉅所說,「邊個賭香港長期差都錯」,香港總是「難關難過關關過」,問題最終都會克服。
香港的高增值發展確實主要集中在金融業和創新科技這兩個領域。金融業是香港的傳統強項,擁有高度發展的金融市場和全球化的視野。而創新科技則是香港未來發展的關鍵方向,積極投入創新科技,可以提升香港在全球市場中的競爭力。加速與大灣區的融合,吸引大灣區的資源流入香港,不僅可以幫助香港嵌入大灣區的高科技產業鏈,還能夠充分利用內地高科技迅速發展的機遇,推動香港的經濟轉型和升級。香港需要在目前的經濟困難中保持靈活,積極應對各種挑戰。
回歸後的事實證明,中央的支持和「一國兩制」是香港克服困難、戰勝挑戰的最大信心來源。在這樣的背景下,香港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獨特優勢,抓住「一帶一路」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和北部都會區建設的機遇,這些重大有助於提升香港的國際競爭力,還能促進與內地和其他國家的合作交流。大灣區建設可以為香港帶來更多的科技創新和產業升級機會,而「一帶一路」建設則能夠加強香港作為國際金融和貿易樞紐的地位。通過積極參與這些戰略,香港可以實現更高水平的經濟增長,為市民帶來更多的福祉。作為香港創新發展的重大行動,北部都會區開發既是未來經濟增長點和創新突破口所在,也是香港深度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關鍵一招。
在習主席重要講話精神指引下,背靠祖國,聯通世界,香港澳門攜手合作,更好發揮「一國兩制」優勢,堅定不移落實「愛國者治港治澳」原則,守穩走好符合香港澳門實際的民主發展道路,一定能為香港和澳門由治及興提供堅實的政治重要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