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相助 胞波情深:香港緬華社團馳援緬甸地震災區特稿

守望相助 胞波情深:香港緬華社團馳援緬甸地震災區

發布日期:2025-04-10 鏡報記者 童鈴

2025年3月28日,一場突如其來的7.9級強震襲擊了緬甸中部地區,曼德勒、實楷及首都內比都等地受災嚴重。地震摧毀了包括阿瓦大橋在內的多座標誌性建築,數千人不幸遇難,數萬人流離失所。這場「百年最嚴重地震之一」的災害規模和影響牽動了全球的目光,也激發了中國內地與香港社會跨越國界的救援力量。這場自然災害考驗的不僅是一國的應急救災能力,更檢驗整個國際社會的協作擔當。緬甸是中國的重要友好鄰邦,連日來,中國內地和香港特區救援力量迅速集結,與時間賽跑,派出救援隊展開生命救援,在緬甸7.9級大地震後近125小時,再現奇跡,合力救出被困災民,共救出了9名倖存者。用實際行動詮釋中緬深厚胞波情誼,踐行患難與共、同舟共濟的中緬命運共同體精神,堅持生命至上,為全球人道主義事業注入溫暖與力量。

特區救援隊前赴緬甸災區抵達現場後立即加入救援

特區救援隊無懼高溫蚊患搜救

緬甸:香港緬華同胞的第二故鄉

緬甸與中國香港之間的關係源遠流長,不少香港市民的祖輩來自緬甸,那裡有他們熟悉的語言、文化和親人,這使得他們對緬甸有着特殊的情感,此次地震災害更牽動着他們的血脈親情。香港緬華互助會與香港緬中友好協會的會員們關心着生活在緬甸的各團體和親友們,地震發生第一時間大家發信息、致電問候,盡快和他們取得聯繫,並發慰問信,密切關注災情的最新發展。鑑於災情日益嚴峻,兩會迅速決定採取具體援助行動,自發組織募捐活動,展現了深厚的文化與歷史紐帶。地震無情,人間有愛,4月8日,香港緬華互助會主席兼香港緬中友好協會主席王錦彪先生,香港緬華互助會會長、《鏡報》執行社長徐新英女士,香港緬中友好協會會長王德聖先生一行到緬甸駐香港總領事館拜會緬甸駐港總領事漢溫奈先生,將香港緬華互助會與香港緬中友好協會會員們募捐籌得的第一筆港幣50,000元交給了緬甸駐香港總領事漢溫奈先生,漢溫奈先生向兩會表示衷心感謝,並頒發感謝狀。

4月8日,香港緬華互助會和香港緬中友好協會一行人到緬甸駐香港總領事館拜會總領事漢溫奈先生

香港緬華互助會主席兼香港緬中友好協會主席王錦彪先生表示,此次地震災情牽動着每一位香港市民的心,更牽動着每一位緬華同胞的心。他指出,這次捐款只是援助工作的起點,兩會將持續發動募捐行動,匯聚更多社會資源,籌集善款和物資,重點支援受災最嚴重的曼德勒等地區。

緬甸駐港總領事漢溫奈先生接受了香港緬華互助會與香港緬中友好協會捐贈的50,000港元支票後向兩會頒發感謝狀。緬甸駐港總領事漢溫奈先生(右三)、王錦彪(左二)、徐新英(右二)、王徳聖(左一)、曾昭詢(右一)

感謝狀

香港緬華互助會會長、《鏡報》執行社長徐新英女士說,她出生在緬甸,有眾多華僑早年移居緬甸,大家對緬甸很有感情。她指出,媒體的作用不僅在於報道災情,更在於動員社會各界的力量,《鏡報》將繼續關注緬甸局勢,並呼籲各界伸出援手,共同支持人道救援工作。此舉不僅體現了華僑華人對緬甸的深厚情誼,也展現了《鏡報》作為媒體的社會責任。她強調:「我們無論身處何地,人道主義關懷和互助精神都應得到弘揚。」

香港緬中友好協會會長王德聖先生則表示,此次捐款體現了香港緬甸歸僑對緬甸同胞的深切關心。他希望後續的籌款和物資募集工作能夠幫助緬甸早日重建家園,並呼籲更多香港市民加入援助行列,為緬甸人民送去溫暖和希望。

緬甸駐港總領事漢溫奈先生說,曼德勒、實楷和首都內比都是受災最為嚴重的地區,當地基礎設施損毀嚴重,災民急需食品、飲用水、臨時住所及醫療救助。他對中國中央政府、香港特區政府以及民間團體的迅速援助表示衷心感謝,並特別提到中國政府派遣的雲南救援醫療隊是第一支進入災區的國際救援隊伍,為災區人民帶去了希望和信心。他接受此次捐款時承諾將妥善運用捐款,幫助有緊急需要的群體。漢溫奈先生表示未來雙方將致力加強中緬民間交流、促進友好合作。

香港緬華互助會、緬中友好協會常務副會長劉國尊先生回憶了他每天從網上看到的很多慘不忍睹的視頻和照片,言語間充滿了擔憂和悲傷。他表示,緬甸人民在重建家園的道路上面臨着巨大的挑戰,希望此次捐款能夠幫助災民渡過難關,逐步恢復正常生活。

守望相助 胞波情深:香港社會的團結精神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這不僅僅是一句口號,更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香港緬華社團的行動正是這種美德的體現。他們心繫故土,慷慨解囊,用實際行動詮釋了血濃於水的同胞之情。香港社會的各界人士紛紛響應,捐款捐物,展現了強烈的人道主義精神。

緬甸人民在經歷了這場災難後,重建家園的道路充滿挑戰,但他們並不孤單。在未來的日子裡,讓我們共同期待緬甸人民能夠早日走出陰霾,重建美好的家園。中國香港與緬甸的友誼,也將在這次災難中得到進一步昇華,成為兩國人民心中不可磨滅的印記。希望緬甸早日恢復和平穩定,人民安居樂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