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幸獲邀赴廈門集美,參加「弘揚嘉庚精神主題活動——促進國際合作(2025)」大會。佇立在這片由嘉庚先生心血澆灌的土地上,心中感慨萬千。作為一名生長於緬甸的愛國華僑後代,陳嘉庚先生的名字,不僅是一個歷史符號,更是融入我們家族血脈、代代相傳的精神燈塔。今天,我們重溫嘉庚先生的偉大事蹟,不僅是為了緬懷與敬仰,更是為了從中汲取力量,思考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征程上,我們應如何傳承並弘揚這份寶貴的精神遺產,以「嘉庚精神」為指引,共築時代新篇。
鏡報副社長徐世和先生參观陳嘉庚紀念館
薪火相傳的精神源流
先父徐四民先生在世時,時常向我們憶及那段戰火紛飛的歲月裡,陳嘉庚先生為國家民族奔走的身影。1940年,嘉庚先生率「南僑籌賑總會慰勞團」歸國,途經緬甸仰光,對當地的愛國華僑運動給予了極大支持。尤其在他訪問延安後,再次回到仰光召開僑胞大會,將他在陝北看到的軍民團結、吏治清廉、一致抗日的嶄新氣象,生動地傳達給了海外僑胞。他那句「中國的希望在延安」,如同一道光,穿透了戰爭的迷霧,為當時心繫祖國卻又感到迷茫的僑胞們指明了方向,極大地凝聚了僑心,堅定了僑胞們支持祖國抗戰的決心。這段家族記憶,讓我自幼便深刻地理解到,嘉庚精神從誕生之初,就與國家民族的命運緊密相連,它是一種能夠跨越時空、凝聚人心的強大力量。
植根中華的文化基因
嘉庚先生留給我們的精神財富,其核心可概括為「忠公、誠毅、勤儉、創新」。這八個字,並非憑空而來,而是深深植根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沃土,並在特定歷史時期綻放出的璀璨之光。
「忠公」是嘉庚精神的靈魂與內核。它源自儒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價值理想。嘉庚先生傾其畢生財富,創辦集美學村與廈門大學,支援抗日戰爭,他所實踐的,正是超越個人與家族、澤被蒼生的「大愛」。他將「小我」融入民族「大我」,是對「致公無私」最完美的詮釋。「誠毅」是嘉庚精神的堅韌基石。「誠」者,信也;「毅」者,堅也。無論是商業經營還是辦學育人,嘉庚先生皆以誠信為本,百折不撓。「寧可變賣大廈,也要支持廈大」的誓言,是他「士不可不弘毅」的品格最光輝的寫照。這種源自「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文化基因,是我們民族在任何逆境中都能砥礪前行的動力源泉。「勤儉」是嘉庚精神的樸素本色。嘉庚先生富可敵國,卻自奉甚儉。他以「勤」創業,以「儉」養德,將「克己奉公」的傳統思想,在現代社會中身體力行,賦予了勤儉這一傳統美德以新的時代內涵和崇高的道德感召力。「創新」是嘉庚精神的時代活力。嘉庚先生並非墨守成規之人,其辦學理念緊密結合國家建設需要,其經營之道善於吸收西方先進經驗。這種既植根傳統又放眼世界的開放胸懷,正是中華文化生生不息、歷久彌新的活力所在。
活動現場
照亮復興的時代之燈
撫今追昔,嘉庚先生的夙願早已實現。今日之中國,已巍然屹立於世界東方,正朝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闊步前行。在國家推進「一帶一路」倡議、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新格局下,嘉庚精神更彰顯出其不朽的當代價值。
香港作為「一國兩制」下的特別行政區,擁有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獨特優勢。弘揚嘉庚精神,對於今天的香港社會尤具現實意義。新時代的香港企業家與年輕一代,應當以嘉庚先生為榜樣,將個人的事業發展與香港的繁榮穩定、國家的發展大局緊密結合起來。我們要發揮香港作為國際金融、貿易、航運中心和「超級聯繫人」的角色,以「誠毅」之道深耕國際合作,在服務國家高質量發展的同時,成就自身更大的輝煌。
作為香港鏡報的一員,我深感企業的發展與國家的命運休戚與共。將嘉庚精神融入企業的社會責任實踐,不僅是對先賢的最好紀念,更是我們這一代人對國家、對民族應有的責任。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但精神之燈永遠明亮。當下,我們紀念陳嘉庚先生,就是要以他的精神為鏡,校準我們人生的航向;以他的精神為旗,引領我們前進的步伐。讓我們海內外全體中華兒女,包括廣大香港同胞,攜起手來,共同傳承與弘揚嘉庚精神,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盡獻己力!
——徐世和(鏡報副社長、鏡報企業社會責任發展委員會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