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左丹红主席 – 國際工商聯合會
維港的霓虹映照天際,我們凝望的不僅是璀璨的都市繁華,更應看見歷史長河中那些以鋼鐵之翼守護家國的星辰,現如今,我們是否還能憶起那些曾以青春與熱血劃破長空的先驅?今年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建軍七十六周年、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八十周年。在這個歷史交匯點,國際工商聯合會主席左丹紅博士所珍藏的家族記憶,為我們揭開了一段塵封卻壯麗的航空史詩。香港,作為這段歷史的重要見證者,重溫這段「斷層文化」,對於我們理解「航空報國」精神,厚植家國情懷,具有非凡的時代意義。
破曉之翼:馮如的星火與絕響
中國的航空夢,肇始於一位名叫馮如的先驅。1909年,在萊特兄弟首飛僅六年後,他便在美國成功試飛自製飛機,讓孫中山先生發出「吾國大有人矣」的讚嘆。他並未滿足於個人的榮譽,而是毅然攜帶飛機與技術回國,投身辛亥革命的洪流,將天空的夢想與國家的命運緊緊相連。然而,天妒英才,1912年,馮如在廣州的一次飛行表演中不幸失事,臨終前他留下了「吾死後,爾等勿因是失其進取之心」的遺言。他的生命雖如流星般短暫,卻以絕響的方式,劃亮了中國航空事業的黎明,播下了「航空救國」的第一顆星火。
基石之奠:留法幼鷹與航校初創
星火燎原,需要一代代人添薪聚力。進入1920年代,在張作霖、張學良父子的遠見卓識下,左丹紅博士的外祖父陳鴻陸先生等十二位青年才俊,作為中國首批公派航空學員,遠赴法國深造。他們是中國的「留法幼鷹」,在異國他鄉以驚人的毅力掌握了當時最先進的航空理論與技術。1925年,這批學成歸來的精英在瀋陽創辦了中國第一所正規航空學校——東北陸軍航空學校,陳鴻陸先生出任總教務長。這所學校的建立,標誌著中國空軍從零散的嘗試走向系統化的建設,為國家的藍天防線奠定了第一塊至關重要的基石。
陳鴻陸赴法留學前攝
碧血長空:筧橋精神與烽火淬鍊
歷史的車輪滾入1930年代,日寇侵華的烽火燃遍神州。在杭州筧橋中央航空學校,「我們的身體、飛機和炸彈,當與敵人兵艦陣地同歸於盡!」的校訓,成為一代航空人最決絕的誓言。他們多是名門之後與知識精英,本可安享優渥,卻選擇了這條平均年齡僅23歲的報國之路。1937年「八一四」空戰,「空軍軍神」高志航率隊以6:0的戰績首戰告捷,打破了「日本空軍不可戰勝」的神話。然而,在力量懸殊的搏殺中,更多的年輕生命義無反顧地衝向敵機。陳懷民在座機受創後猛撞敵機,沈崇海放棄跳傘與敵艦同歸於盡……他們用青春與生命,在長空之上鑄就了一座不朽的精神豐碑,詮釋了何為「碧血長空」的英雄氣概。
香江歸航:兩航起義與歷史抉擇
歷史的洪流奔騰不息,香港在這偉大的轉折中扮演了不可替代的角色。1949年11月9日,香港啟德機場上空,上演了一場驚心動魄的愛國壯舉。原國民政府旗下的中國航空公司與中央航空公司(簡稱「兩航」)的2000多名員工,在中國共產黨的感召與策動下,毅然發動起義。12架飛機冒著巨大風險,如歸巢的鴻雁般騰空北飛,成功降落在新中國的土地上。這場發生在香港的「兩航起義」,不僅為初生的共和國帶回了寶貴的航空人才、技術與設備,更是一次震撼世界的人心抉擇。周恩來總理高度評價其為「新中國民航事業的起點」。僅僅兩天後,11月1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正式成立。香港,在這關鍵時刻,成為了連接過去與未來、見證人心向背的歷史舞台,譜寫了「香港故事」融入「中國故事」的輝煌篇章。
雲端燈塔:精神永續,時代新章
在太平山頂仰望星空,那些閃爍的星辰中,或許就有馮如未竟的航空夢、陳鴻陸的教鞭、高志航的機炮火光。香港作為「兩航起義」的歷史現場,更應成為傳承航空報國精神的前哨。
「兩航起義」的光輝歷史,是香港城市記憶中不可磨滅的一頁,它雄辯地證明,「愛國愛港」的精神在香港有著深厚的歷史根基和光榮的傳統。今天,香港邁入由治及興的新階段,重溫這段歷史,更能讓我們深刻理解香港與祖國同呼吸、共命運的血脈聯繫,激發我們在新時代的歷史自覺與使命擔當。
左二,馮華建大律師,全國政協委員。左三,陳香梅會長。右二,左丹紅主席
先輩的鐵翼丹心,已在蒼穹鐫刻下不朽的家國記憶。作為後人,我們當傳承這份寶貴的精神遺產,將其轉化為建設香港、貢獻國家的強大動力。讓我們銘記歷史,心懷感恩,共同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為香港的長期繁榮穩定而努力奮鬥,續寫屬於我們這個時代的壯麗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