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德爾松迅如閃光的彗星文化 / 海角萍踪

孟德爾松迅如閃光的彗星

發布日期:2024-06-04 沈大力 法國

者特別喜歡德國作曲家孟德爾松的《E小調小提琴協奏曲》,欣賞它旋律的流暢和飄逸。孟德爾松極具天賦,敏慧過人,幼時「神童」聲名極盛,跟莫扎特一樣受人寵愛。九歲他就開始當眾演奏鋼琴,聽者中有海涅、黑格爾、洪堡和格林等詩人、作家和賢哲。十歲起,他開始作曲。一個童年的朋友見證道:「孟德爾松譜寫出第一首四重奏後,我們一起到花園裡玩耍。他在籬笆間跳跳蹦蹦,跑呀唱啊,像松鼠一般攀附綠樹秀木」。

音樂家策爾特將孟德爾松介紹給73歲的歌德,老詩人在自己家中接納這個神童。少年熱愛古典文學,滋養他的音樂生涯。二人的深厚友誼,一直維持到老翁辭世。

少年孟德爾松被蒂羅爾當地的音樂吸引,覺得它充滿浪漫氣息,如同空谷回聲一般美妙,由此產生了《意大利交響曲》、《赫布里底群島》和《蘇格蘭交響曲》等浪漫色彩的作品。1829年,孟德爾松滿20歲,他厭煩柏林的封建官僚作風,離開柏林,赴英國開闊胸懷。剛抵達倫敦三天,他就以出類拔萃的鋼琴演奏和紳士風度博得崇尚高雅的上層英吉利人歡心。當年七月,他跟詩人克里基曼登臨蘇格蘭高地,沉浸於當地迷人的景致。印象最深刻的是他造訪斯塔法島海岸神秘不可測的蘇格蘭山的芬格爾山洞。該玄武岩洞穴,因詩人濟慈十年前光顧,嘆其「壯麗超過最美大教堂」而聞名。這裡海潮奔騰洶湧入洞,產生奇妙的自然音響,給孟德爾松譜寫交響樂《芬格爾山洞》(亦名《赫布里底群島》),以飄悠的靈感。

沉醉於古典音樂美

孟德爾松深受莎士比亞浪漫思想感染,為莎翁的《仲夏夜之夢》譜曲。1826年,他滿懷激情地寫信給姐姐范妮:「我夏天在屋裡想到為莎士比亞的《仲夏夜之夢》譜曲,已經完成了三個鋼琴樂段」。跟威廉·布拉克用畫筆一樣,他用曼妙的音符反映雅典城郊森林裡精靈王奧伯龍和仙後泰坦尼亞跟一群仙女夜舞的幻景。孟德爾松將仙氣輸入音樂旋律,讓人從序曲一開始就感到莎翁筆下的小精靈們在騰蹈飛舞,沉醉於古典音樂美。

暮秋,鋼琴家莫什勒聆聽孟德爾松演奏《仲夏夜之夢》,驚喜自己發現了「一個如許年華的天才」。聖誕節時,孟德爾松在家庭範圍演奏此作品。翌年二月,這部交響樂在斯泰汀首次公演。演奏會不同凡響,被譽為「仙樂」。舒曼云:「整個作品包含着美麗的青春印痕」。他的朋友鋼琴家伊涅茲姆斯聽了《仲夏夜之夢》演出稱讚:「這個風華正茂的少年再度邁出了巨人的步伐」。不久,在演繹了泰勒斯的拉丁劇《阿德里安娜》後,孟德爾松有幸被柏林大學錄取,跟隨黑格爾研究美學。

孟德爾松珍視本民族的藝術遺產。1829年,他大膽指揮演出巴赫的《聖馬太受難曲》,這是巴赫逝世後該樂曲的首次公演。孟德爾松欣喜宣稱:「此乃一個猶太人再次向世界展現最偉大的基督教音樂」。正是他足夠的勇氣和奮力透徹解析,讓被遺忘如塵封百年的巴赫音樂結晶又清晰昭明,重放光輝,為德意志民族音樂添彩。孟德爾松的文學體驗將他引向了為維克多·雨果的《呂·布拉斯》譜曲,儘管法國詩人這部悲劇的暴力色彩不那麼符合他的性情。該劇於1839年在萊比錫公演。雨果描述西班牙查理二世王室的陰謀與愛情,表達一個僕人對王后的愛戀和民眾對另一世界的憧憬。循此主旋律,孟德爾松傾向於柏遼茲風格,以雄渾的文思在序曲開端用小提琴和長笛表現僕人呂·布拉斯,作為第一主題。第二主題裡,他採納單簧管、巴松和大提琴輪奏,表露王后的心態。到第三主題,則奔湧出愛情的沉醉,結為尾聲。

孟德爾松認識歌德時,歌德剛完成《浮士德》下篇。孟德爾松依據《浮士德》的篇章譜寫了「弦樂八重奏」,這是他完成的第一部成熟作品。一些評論家認為:「這位卓越的少年超過了莫扎特和舒伯特」。1846年孟德爾松創作清唱劇《伊利亞》,在伯明罕音樂節演出,歌詠猶太先知奉耶和華指令行道,乘風升天的神跡奇事。其曲節奏鏗鏘,神韻妙曼,他的合唱作品受到聽眾歡迎,雖不及巴赫和亨德爾的戲劇性深度,卻不愧為絕佳的詠嘆調。

年輕的英國維多利亞女王和亞伯特親王是孟德爾松的擁躉,兩度邀請他到白金漢宮作客。首次會面時,親王為孟德爾松演奏鋼琴,女王則演唱孟德爾松譜寫的歌曲。1858年,女王長女婚禮就是在演奏孟德爾松的《婚禮進行曲》氛圍裡舉辦的。筆者最欣賞的,還是孟德爾松處於創作巔峰時譜寫出的《美人魚與騎士》。1833年,他接觸到奧地利詩人弗·格里帕澤爾根據一則中世紀傳說寫的劇作《美麗的梅魯希娜》,心生以此神話題材譜寫一部前奏曲的念頭,以表達他的「大海情結」。故事敘述梅魯希娜憤於其父虐待其母,將他埋入深山,為此遭貶,被罰每週六變成海蛇。其夫婿奇怪愛妻為何每到週末就失蹤,心生疑惑。一日,他撞見妻子變成了美人魚,大驚失色,後者因此再無望回復人形。

孟德爾松將「序曲」提升到高度藝術水平外,還破例獨創「羅曼司」(romance),給予輕柔的浪漫曲以清歌嫋嫋流星雲。最典型的是他的「系列五言羅曼司」,包括《春之歌》、《威尼斯船歌》和四首奏鳴曲。這一獨闖超越型音樂構成了十九世紀浪漫主義的先聲,啟迪了勃拉姆斯、理查·施特勞斯和德沃夏克。

至今仍在人間閃耀

孟德爾松一生夫妻生活和諧,伉儷之情甚篤。兩位高尚女性護佑着他:妻子塞西爾美麗溫柔,他的姐姐范妮說她像「一股清爽的微風」。姐姐范妮不僅貌美,而且愛好音樂。歌德稱她跟弟弟一般「具有音樂天賦」。她的確寫過一些優秀歌曲,承擔巴赫作品的獨奏音樂會。孟德爾松姐弟的感情密切到了難捨難分的程度。1829年八月末,孟德爾松從倫敦回國,參加姐姐跟韓塞爾的婚禮。但歸途中遇阻,他騎馬受傷,寫信給姐姐:「這是你結婚前收到我最後一封信了。千言萬語卻難盡述,仿佛失去了我往日賴以生活的引韁。」1847年五月,孟德爾松突然得到姐姐病逝的噩耗,精神受到強烈刺激。范妮是在指揮一座教堂的唱詩班時,驟然撲倒在鋼琴上與世長辭的。當年十月四日,孟德爾松在38歲上患腦溢血症逝世,埋葬在范妮近前,今已墓草久宿。

十九世紀上半葉,歐洲上空,一顆彗星隕落了。然而,對一個人來說,死並不是生涯的終結。追憶往跡,彗星的彗尾拖曳數千公里,一代宗匠孟德爾松的音樂天才之光,至今仍在人間閃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