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滌心靈的粵劇傳承者政經 / 港澳政經

洗滌心靈的粵劇傳承者

發布日期:2024-02-16 鏡報記者

──訪香港粵劇藝術團花旦梁心怡

梁心怡(左)與鄭程

劇,又稱廣東大戲,是糅合唱做唸打、樂師配樂、戲台服飾、抽象形體等的表演藝術。隨着移民的華人及其對粵劇的喜愛和傳唱,這種源自南戲的廣東主流戲曲也成為世界各地傳播最廣的中國傳統戲曲之一。粵劇於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更於2009年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為保存和弘揚粵劇,進一步承傳和推動粵劇的發展香港政府開拓不同規模的場地以配合粵劇發展需要,包括在西九文化區的戲曲中心設大型和小型劇院。為鼓勵年輕一代通過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體會和連結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實踐傳統美德,關注可持續發展,履行社會責任,鏡報致力促進青少年文化交流,舉辦的第三屆「閩澳港台僑社會責任推廣大使」評選活動,題目以《我眼中的非遺文化》為題,讓學生透過視頻、繪畫或文字作品的創作,分享心得體會:「賡續中華文化,擁抱永續未來」。

傳承粵劇文化到下一代

香港粵劇藝術團於去年年底至今年年初,一連六日,假西九文化區戲曲中心大劇院,公開演出由已故著名粵劇編劇家唐滌生編撰的三齣經典戲寶:《洛神》、《白兔會》及《火網梵宮十四年》。香港鏡新聞鏡報義務法律顧問鄭程律師分享自己觀賞了《洛神》表演的感想。鄭程稱最初觀看粵劇只是抱着一種懷疑的心態,因為整個表演歷時3小時,怕會沉悶,但令她感到驚訝的是,她在中場探望梁心怡時,梁心怡大汗淋漓,但在台上卻表現很輕鬆,這使她明白到原來成為一位花旦背後要付出這樣多辛苦的努力。梁文怡要在這樣短的時間之內,排練這樣多曲目,且擔當着重要戲份,既要記歌詞及對白,又要兼顧不同的造手,殊不簡單。

梁心怡表示,造手要靠平常的學習與訓練,這是平時已經吸收了,是一個肌肉記憶,及一個自然反應,上台表演時自然能從容不迫。所以理解劇本背景、人物性格,對於閱讀曲目、背誦曲目都有很大的幫助。

粵劇是一塊文化瑰寶

香港粵劇藝術團由何陳婉珍女士、鄭李錦芬女士、陳耘女士,還有很多位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創辦,他們的宗旨是希望把粵劇年青化,可以吸引更多的年青人去觀看,一起去參與這種非常重要的文化藝術。香港粵劇藝術團投放了很多心血,整個製作非常講究,演員演出落力,音樂、布景、服裝等都是水準之上。演出中亦加入創新元素、幽默元素、現代元素,那份濃厚的親切感,把觀眾與劇目的距離無限拉近。每幕之間也會通過很唯美的畫面,簡單的文字介紹下一幕,令粵劇新丁更容易去投入及理解。身邊的朋友觀看表演後都對粵劇改觀,粵劇原來並不是大家想像中的傳統、老派,它其實娛樂性都很豐富。香港粵劇藝術團也給了表演者一個很好的空間去做排練和培訓。

梁心怡由對粵劇世界產生興趣,然後慢慢發展到今天成為一位花旦,她自言走這路是她自己沒有想過。小時候她只是一個粵劇的觀眾,她第一次入場觀賞粵劇的時候只有3歲,看《帝女花》,但當時她又不打瞌睡、也不覺得沉悶或嘈吵。回想起她第一次去觀賞大戲時已經全神貫注去看,給花旦的戲服、頭飾吸引着。由課餘活動暑期班開始接觸粵劇,開始去學習,漸漸地產生興趣。「粵劇真是一塊文化瑰寶,博大精深,有很多唱做唸打的元素,包含了中國武術、舞蹈、中樂,甚至布景、服裝設計都包含了中國的國畫概念在當中,所以是非常豐富的一種藝術。」

要同時兼顧學業與興趣,梁心怡反而覺得上粵劇排練班或演出是有一種減壓的方法,因為讀書可能對着課本久也會感到沉悶,反而去唱粵曲,或者去演出,調劑了她的生活。在大學時期開始讀法律比較需要一個理性思維,到投身社會工作時,她面對客戶都要很冷靜、理性、壓抑自己的個人情緒。但相對地做戲要求性發揮多點,她覺得在人生當中可以有這樣一個平衡,是挺有趣的。

梁心怡選擇放棄律師這樣高薪行業,轉跑道成為一位全職的粵劇花旦演員,投身年青人覺得比較陌生的行業來。她稱離不開自小有一份對粵劇藝術熱衷,她考慮到法律界人才輩出,但粵劇可能相比起法律界承繼人比較少些,於是她抱着一份責任心,她覺得自己有責任,與年輕人一起同心協力,將前輩藝術承接下去。因為粵劇是包含很多不同的風格、派別,及學問在當中,單憑一兩個人是絕不能承接所有粵劇藝術的,所以她希望加入這一個新一輩承接的團隊。

法律工作同粵劇工作是相輔相成

梁心怡稱,律師樓的工作的確比較穩定,但她覺得一個人的收穫未必是要用金錢去衡量。因為其實做粵劇會為她帶來心靈上及精神上的富足,給她一種滿足感。她認為法律與藝術在社會上同樣重要,發揮着不同的作用。法律是規管人的行為,但藝術可能是心靈上的洗滌,所以兩樣都在社會上有它們獨特的作用。「我覺得不論是做律師,還是做一個粵劇演員,都可在社會上作出貢獻。」其實法律工作同粵劇工作是相輔相成,因為接觸很多不同的客戶,接觸到不同人背後的故事。

梁心怡談到自己在推廣粵劇方面,除了自己在舞台上的演出之外,也會到中小學做推廣,因為小時候她也是因為接觸到粵劇,就種下苗子在心中,所以同樣地,她們希望粵劇能夠長遠發展,不論是培育新一代的演員,或者是新一代的觀眾,都需要由現在做起。所以她們經常都會有帶戲入校園活動,將粵劇用一些很簡易的方法或者比較貼近小學生學習的兒歌,希望令到小朋友對於粵劇產生興趣。她認為,如果舉辦一些演前的座談會,或者演前的導賞工作坊,對於第一次接觸粵劇的年輕人是會有很大的幫助。

在訪談中,深深感受到梁心怡對粵劇事業的熱愛,由衷祝願她在粵劇界繼續發光發熱,開創自己的一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