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廟街夜市重現香港品牌政經 / 港澳政經

打造廟街夜市重現香港品牌

發布日期:2024-02-16 徐新英 鏡報執行社長

街,這個充滿歷史底蘊和獨特文化氛圍的地點,曾經是香港聞名世界的亮麗名片。廟街夜市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它是一個繁華的露天市場。從服裝、飾品到日常用品,應有盡有。到了晚上更是熱鬧非凡,各種小吃攤、遊戲攤點吸引了大批市民和遊客。然而,近年來日漸式微,尤其是疫情的衝擊更是讓這裏變得冷清,廟街夜市逐漸失去了昔日的繁華。

回到了那個熟悉而親切的時代

筆者近日重遊了廟街,還在大排檔親自品嚐了夜市美食,深有感受。的確,隨着香港的全面復常,廟街開始恢復了往日的熱鬧與繁華。夜幕降臨,燈火通明的廟街熙熙攘攘,仿佛又回到了那個熟悉而親切的時代。而這一切的背後,是香港特區政府對廟街夜經濟的重視和大力推動。旅發局去年12月中開始為傳統廟街之旅注入新動力,推出為期半年的新推廣活動「食聚廟街」及「藝綴廟街」,行政長官李家超也在文化體育及旅遊局長楊潤雄陪同下到訪廟街先後視察了多個攤檔。

經過「破釜沉舟」式的努力、轉型後的廟街夜市令人耳目一新。22個特色美食攤位及10個懷舊小食攤位聚首於近佐敦一段的廟街,而廟街的北段,近文明里,也新開了許多大牌檔,匯聚成多國特色美食夜市,讓市民和旅客掃街品嚐美食,包括地道小吃:煎釀三寶、碗仔翅、懷舊點心、牛雜、魚蛋、燒賣、炸大腸、果欄果汁、蛇羹等。風味美食有土耳其咖啡、烤羊架、墨魚餅、蘿蔔糕、胡椒餅、生煎包、蔥油餅、巴基斯坦小食、尼泊爾小食、脆皮腸、和牛牛肉串、燒烤串、煎蠔仔餅等。懷舊小食有缽仔糕、糖蔥餅、龍鬚糖、叮叮糖、爆谷、涼果及糯米糍等。除了增設廟街風味美食攤檔,現場還設置了11個具有老香港及廟街元素的發光「打卡」藝術裝置,匯聚廟街特色並激發新鮮感。香港旅發局邀請了本地建築師蕭國健沿廟街多個地點設計具有老香港及廟街元素的發光打卡藝術裝置、特色路標及投影裝飾等。原有「廟街」路牌亦加入卡通版的廟街牌樓、煲仔飯與炒辣蟹等,料成旅客打卡留影熱點。

大多遊客對香港文化的印象來自港產電影,如果你熟悉香港電影,來到廟街,你會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這裡曾經是1993年公映,由劉青雲及袁詠儀主演的《新不了情》,故事講述廟街粵曲藝人際遇、1996年公映由周星馳自編自導自演的《食神》,更有趣地展現出路邊大牌檔風味。早年不少港產片都在廟街取景或以此作背景,包括《廟街皇后》、《九龍冰室》、《廟街.媽.兄弟》、《酒店風雲》和《PTU》等,而取景地之一的美都餐室,到現在已經開業73年了,見證着老香港文化變遷。

廟街的發展可追溯至1887年,廟街得名,源於街上的天后古廟。當時油麻地天后宮分為廟北街和廟南街。上世紀二十年代,天后宮前榕樹頭廣場逐漸成為坊眾休憩地,聚集了許多販賣小物和餐飲的攤販。這並非單獨一座,而是一列五間,當中四座為廟宇,供奉名目不同的民間神祗,由出生至死後都有兼顧,迎合善信在心靈上的各種祈求。

此建築群過去集宗教、議事和教育於一身,是區內的重要地標。這五座相連的建築物位處油麻地中心,是市區最大規模的民間廟宇建築群。廟前的廣場滿種榕樹,人稱「榕樹頭」。曾幾何時,該處容許小販擺賣,入夜後有江湖賣藝者表演,又有占卦算命、演唱歌曲、說書講故,十分熱鬧。其後當局在附近劃出地方,讓小販和表演者晚上營業。

開業最初,廟街夜市本地居民與遊客比例是九比一,現時約四成是外地旅客,參觀廟街夜市是在香港旅遊的精髓體驗之一。有「平民夜總會」之稱,這一個多世紀以來,由5個街口串連的攤檔、商販和相士都帶給當地人和遊客帶來不少樂趣。這個夜市擁有一種獨特的氣氛,即使您不打算購物也很值得去感受一番。

廟街是香港最富特色的社區,昔日是市民流連忘返的樂園,由傍晚至深夜,絕無悶場。由於廟街及女人街等已是具知名度及完善的交通配套,短期內應先活化,後再考慮在其他地方設新夜市。廟街夜市應突顯以香港地道的生活文化為主,例如販售特色小吃、糖水、本土特產,或安排街頭表演節目,吸引年輕人前來打卡。

廟街是香港夜市的一個縮影

廟街是香港夜市的一個縮影,打造廟街對振興香港夜經濟有象徵性意義。重開的廟街夜市開啟了一個良好的勢頭,政府和業界要繼續開動腦筋、集思廣益、與時俱進、推陳出新,在保留傳統特色的基礎上展現新思維,開發更多具特色和賣點的夜市消費產品和服務。

香港是一個多元城市,不單只有購物,更匯聚了城市風景、自然景觀和人文風貌於一身,新舊交替相容,可說是百看不厭。

讓旅客走到哪區都有夜繽紛

港九新界販商社團聯合會主席陳錦榮最近接受採訪時透露,夜市開業至今反應較預期好,未來應擴展夜市規模,考慮多一條手信街。運作一個多月的廟街夜繽紛成功吸引本地客及旅客消費,這次探索已為未來18區夜繽紛帶來正面效果,不論本地客還是外地客,旅遊或消費都着重感官刺激,要新鮮感,要噱頭。筆者近大半年去過多個內地城市,如長沙、福州、成都、湖南、廣州、肇慶等的夜市都為當地帶動人流和龐大的經濟效益。

筆者認為,下一步特區政府應該加強規劃和布局,完善相關政策法規,在社交平台上作廣泛宣傳,把夜繽紛打造成香港旅遊特色,重現香港國際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