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歷史角度思考聯匯制度的改革政經 / 港澳政經

從歷史角度思考聯匯制度的改革

發布日期:2024-04-08 馬建波

2023年10月17日是香港聯繫匯率制度實施40周年,有許多學者開始思考香港聯匯制度的前途和對香港未來經濟的影響。早在2012年6月12日,前金管局總裁任志剛就以香港中文大學全球經濟及金融研究所傑出研究員的身份,公開發表一篇題為《香港貨幣體制的未來》的研究文章,提出「應檢討香港聯繫匯率制度」,並從「與一籃子貨幣掛鈎、拓寬聯匯波幅和放棄預設匯率目標」等三個方面提出相關建議。當時任志剛的建言引起社會極大反響,港府官員紛紛強調「香港聯繫匯率是香港經濟穩定的基石,聯匯制度絕對不會改變」。如今香港聯匯制度已實施40餘年,香港金融管理局總裁余偉文表示:聯繫匯率制度是一個好制度,是香港貨幣和金融穩定的根基,我們無意亦無需改變聯匯制度。

回顧香港貨幣史, 1841年英國對香港實行殖民統治,當時中國採用複本位貨幣制度有兩個層面:即紅銅、青銅或鑄鐵錢幣用於小額交易;銀錠用於大額商業交易、交稅及儲存財富。當時香港已是亞洲貿易中心,銀元被廣泛使用。早期港英殖民政府曾試圖推廣英鎊作為香港的官方結算貨幣,但由於英鎊並不普及且供應短缺,無法以英鎊徵稅,港英政府於1863年宣布當時流通的國際貨幣「銀元」為香港的法定貨幣(簡稱:法幣),並於1866年開始發行香港銀元,直到1935年,香港的貨幣制度一直是實施「銀本位制」。

1935年11月,美國及其它金融體系銀價飆升,引爆全球白銀危機,港英政府遂放棄銀本位制,於1935年11月9日宣布「港元」為香港本地貨幣,並同英鎊直接掛鈎,確定與英鎊的固定匯率為1港元兌1先令3便士(1英鎊兌16港元)的匯率。根據1935年頒布的《貨幣條例》,銀行須向外匯基金交付用於支持該銀行發行港元紙幣的所需白銀,以換取「負債證明書」,外匯基金則把收到的白銀投資於英鎊資產,「負債證明書」即成為發鈔銀行發行紙幣的法定基礎。發鈔銀行若需增發紙幣,必須以相應的英鎊購買「負債證明書」。香港貨幣發行制度雛形由此奠定。

1972年6月,英國政府決定英鎊自由浮動。港元開始與美元掛鈎,發鈔行可用港元購買「負債證明書」。1974年11月,由於美元轉弱,港元改為自由浮動匯率制。但1977年由於貨幣及信貸過度增長,導致貿易逆差擴大,通貨膨脹高企,港元匯率持續下跌,投機炒賣活動推升了搶購商品風潮,令港元加速貶值。港英政府遂於1983年10月15日決定實施穩定港元的新匯率制度,即以1美元兌7.8港元的固定匯率同美元掛鈎的聯繫匯率制度(Hongkong linked exchange rate system)。並於1983年10月17日起實施,以確保港元匯率的穩定。發鈔銀行先向外匯基金繳納美元,換取等值港元的「負債證明書」後,才能增發港元現鈔。

同時港英政府承諾港元現鈔從流通中回籠後,發鈔行同樣可用該固定匯率兌回美元。實施該制度的保障就是必須有充足的外匯儲備。而香港並無真正意義的貨幣發行局,港元紙幣主要由3大發鈔行:滙豐銀行、渣打銀行、中銀(香港)有限公司發行。均需按1美元:7.80港元的匯率向金管局交付等值美元,並記入外匯基金的帳目,以購買「負債證明書」作為發行紙幣的依據。回收港元紙幣時,金管局會以美元贖回「負債證明書」,發鈔行則收回等值美元。金管局發行的紙幣和硬幣,則由代理銀行負責儲存及向公眾分發,金管局與代理銀行之間的交易也是按1美元:7.80港元的匯率結算。

1983年9月中英就香港前途問題談判進入關鍵時期,又恰逢第二次世界石油危機爆發,國際油價由1978年的每桶13美元,快速上升到1980年的每桶34美元。到1983初已突破每桶56美元,年底突破每桶100美元。繼而引發香港金融市場信心危機和嚴重的港幣貶值,導致港股快速下跌超過30%,港元劇烈波動並迅速貶值達1美元:10港元。為此,港府緊急應對研定策略,並於1983年10月17日果斷實施聯繫匯率制度,以穩定香港的金融局勢和貨幣市場。

2003年底至2005年,由於美元疲弱,人民幣升值預期強烈,及香港經濟強勁復蘇,大量資金流入香港。為加強利率調節,金管局於2005年推出三項優化聯繫匯率制度的措施,推出1美元:7.75港元的強方兌換保證,在港元升至強方邊際,可以按固定的匯率把美元兌換成港元;將弱方兌換保證匯率設定為1美元:7.85港元。即:港元匯率的「強弱」安全邊際區間鎖定於1:7.75:至1:7.85之間。若港元匯率波動超出安全邊際範圍,金管局就進行公開市場操作以確保香港金融體系穩健運行。因此,從歷史角度而言,香港聯繫匯率制度的制定,也是因應香港回歸前,中國改革開放形勢的需要和迎接香港回歸後「一國兩制」方針設計中的一項鞏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的金融制度安排,符合香港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具有重要歷史意義。

事實證明,自聯繫匯率制度實施40餘年來,已多次避免了香港金融市場隨拉美石油危機、87股災、97亞洲金融危機、2008全球金融海嘯和歐債危機蔓延等激烈動盪的衝擊,以及助力香港有效應對各種經濟問題的嚴峻挑戰,為香港經濟社會的持續發展提供了穩定的金融環境和資本供應,凸顯了該制度的穩健與可靠。因此余偉文強調,聯繫匯率制度成功的關鍵之一是多年來逐步建立的公信力,而這種信心是建基於該制度符合市場規律的嚴謹設計、高度透明化和制度化的操作,有充裕的外匯儲備、穩健的政府財政以及具活力的經濟等因素支持。

香港聯繫匯率制度的誕生,有其支持內地改革開放和迎接香港97回歸,實現平穩過度的歷史背景,也是一個重要的金融歷史節點。我們可以從下面兩個維度來加以分析。

一是政治維度。1982年9月中英開啟談判時機已經成熟,而1983年是中國推行改革開放戰略的第五年,對外開放進程加快,經濟高速發展,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日益提升。中國已經有了按計劃於1997年7月1日堅決收回香港的充足實力與底氣,因此,從政治維度看,此時加快中英談判進程,時機很好,主動權在我,鄧公斷然否決英方提出的「以治權換主權」等無理要求。回歸後的法律制度安排、金融制度等都在搓商設計之中。鄧小平先生於1984年6月就明確提出了「一國兩制、港人治港」方針中「愛國者治港」的核心要義。即:港人治港有個界線和標準,就是必須由以愛國者為主體的港人來治理香港。愛國者的標準就是尊重自己民族,誠心誠意擁護祖國恢復行使對香港的主權,不損害香港的繁榮和穩定。因此只有堅守這個初心原則,才能保障好其他各項制度的順利施行。

二是經濟和金融維度。1983年10月17日,香港實施港幣與美元直接掛鈎,並錨定窄幅波動的安全邊際即:1:7.75至1:7.85的「聯繫匯率」制度,歷史意義非常重大。首先是進一步降低了港元隨環球經濟和金融市場大幅波動,而對本港經濟造成衝擊。其二是通過港元直接掛鈎美元,而人民幣掛鈎港元,以間接掛鈎美元,打開了中國改革開放的最前沿—東部沿海經濟特區的國際資本通道,促使源源不絕的國際資本引入中國改革開放的價值窪地。極大地推動了沿海和內陸省區的對外開放、招商引資和引智引產工作,促進了中國東部沿海經濟特區的騰飛,也促進了中國金融體制與外匯管理制度的深化改革(如:1994年1月匯率並軌、2005年7月二次匯改啟動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並為「一國兩制、港人治港」方針的順利貫徹落實及行穩致遠,奠定了堅實而穩健的金融基礎。

然而40年也是一種貨幣制度的效用邊際期。因此,一些學者提出聯繫匯率制度的改革思考,不應成為禁區,應與時俱進研究探索未來聯匯制度的改革方向,以助力加快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使香港更好地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因此,有關方面,應同中國央行積極探索「聯繫匯率」的改革方向。畢竟「聯匯制度」從中國改革開放初期,到香港回歸以來,已非香港本身的金融貨幣制度的單一選項,而是同中國改革開放緊密聯繫在一起的中國金融體制改革的重要一環,也是關乎中國未來產業、經濟、綠色金融轉型升級和應對人民幣國際化挑戰及防範未來世界貨幣戰爭的戰略問題。

自2008年華爾街金融海嘯後,世界已埋下貨幣戰爭的伏筆。16年後的今天,世界貨幣戰爭已從美歐之戰,演化為美中之戰、美俄之戰。俄烏戰爭交織着美俄與歐俄金融較量。俄羅斯雖扛住了美國的金融閃擊、經濟封鎖與制裁打擊,卻未能躲過歐盟的金融獵殺,俄在歐洲金融資產損失高達數千億美元。去年10月30日,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這是繼2017年全國金融工作會議後,時隔6年再次召開,也是新成立中央金融委員會和中央金融工作委員會後,首次召開的中央金融工作會議。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首次提出要建設「金融強國」的重要思想。明確提出:「金融是實體經濟的血脈,為實體經濟服務是金融的天職,是金融的宗旨,也是防範金融風險的根本舉措。」

金融機構持續增加先進製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科技企業等重點領域金融供給,發長動能着力增強。其中,高技術製造業貸款同比增長22.5%,數字經濟核心產業貸款同比增長22.8%。凸顯了金融支持產業重心的調整力度和方向。

去年人民幣跨境收付規模超過40萬億元,人民幣成為我國第一大跨境收付幣種。人民幣在全球貿易融資中佔比達5.8%,排名上升至第二位。目前香港已成為全球最大的人民幣離岸結算中心,人民幣存量超過1萬億,經香港處理的全球離岸人民幣支付結算額超過70%。隨着香港加快進入東盟(10+5)RCEP經濟協定《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未來香港人民幣離岸結算中心的規模和支付總額還將大幅提升,將有力推動人民幣國際化戰略的進程。

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的美俄金融戰爭已給中國敲響了警鐘,隨着中國提出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綠色經濟的加速發展和全球去美元化趨勢形成,未來中美金融之戰不可避免,並將增加國際貨幣戰爭的廣度、深度和烈度。人民幣國際化的大趨勢已不僅僅是人民幣在國際貨幣特別提款權(SDR)權重地位的爭奪和參與美元所主導的舊國際金融結算體系的深度與廣度定義。而將發生新一輪全球貨幣戰略價值的重構或洗牌,即未來以人民幣為核心的國際金融結算體系與資產定價權的構建,同以美元所主導的舊國際金融結算體系與資產定價權的一次巔峰對決。俄烏戰爭膠着,以巴衝突未息,將拖累美國經濟加速衰退,全球正加快去美元化,這就是當前或未來一段時期此消彼漲的中美金融戰略態勢。中國要抗衡美國的全面圍堵打壓,就必須儘快建立起獨立於美元國際結算體系的,以人民幣為核心的世界新經濟國際金融結算體系,這才是人民幣國際化戰略的核心價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