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斯風波」的三大疑團政經 / 港澳政經

「美斯風波」的三大疑團

發布日期:2024-04-08 文軒

年2月4日,阿根廷球王美斯作為隊長的國際邁阿密(Inter Miami CF)來港進行表演賽,吸引萬千球迷來港,更有球迷專程搭12小時飛機來一睹球王風采。然而,比賽當日,一臉冷漠的美斯始終坐在後備席,及至完場,亦未上場一分鐘。

賽後,國際邁阿密主教練赫拉多·馬蒂諾出席記者會解釋,美斯因「肌肉炎症」而缺陣,另一球星蘇亞雷斯因在之前的比賽中撞傷膝蓋導致發炎,亦未能上場。這一敷衍的解釋自然難以平息大眾怒火,當日比賽門票價格範圍為880至4880元(港元,下同),不少觀眾強烈要求「回水」(退票)。

好好的一場盛事鬧得不歡而散,當中過程也頗為曲折離奇。是次活動獲政府承諾贊助1600萬元,當中定明除非有安全或健康狀況,否則美斯必須出場至少45分鐘。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楊潤雄表示,開場前主辦單位Tatler Asia(下稱Tatler)仍然確認,美斯在下半場上陣,但至下半場,政府發現美斯仍未上場,已多次向主辦方Tatler要求,立刻聯絡國際邁阿密,盡快安排美斯落場;隨後Tatler通知當局,美斯可能因傷未能出場,政府再向主辦方提出美斯必須落場的要求。直至完場前約10分鐘,Tatler才確定美斯不能出場。最後政府要求,美斯出面向球迷講幾句話,或在頒獎禮上向球迷打聲招呼,但這麼簡單的要求亦未能如願。

疑點重重 處處透着詭異

國際邁阿密此次香港之行處處透着詭異,美斯似乎從一開始就帶着一股莫名的怨氣。香港立法會議員霍啟剛在微博貼文透露了球隊剛來港時的一個細節:「為了接待『球王』大駕光臨,香港機管局作出特別安排,在停機坪舉行歡迎儀式……然而,在儀式尚未結束時球員便離場,對司儀的呼喚也無動於衷,不知道球員是聽不懂還是聽不見,便匆匆登上大巴。場面令人譁然,看着直播的我感到非常失望,也為現場的嘉賓及司儀感到尷尬。我們為球隊到來準備的精心安排,卻被狠狠踐踏,令人遺憾。」

有細心的觀眾還發現,美斯在比賽當日連球鞋都沒有穿,似乎從一開始就沒有打算上場,而不是像主辦方說的臨時變卦。不僅如此,全程黑臉的美斯在賽後的握手環節,直接繞開隊伍,拒絕與特首李家超握手。在大合影環節,美斯又故意找了一位比他高的隊友站在前面,擋住自己,以不露臉的方式去合影。對於中國球迷的呼喊聲,美斯是全程無視,面無半點笑容。

儘管傷病一說疑點重重,但不少鐵桿球迷仍抱着一絲希望,相信自己的偶像不會欺騙自己,而這一絲希望在三日後徹底破滅。國際邁阿密5日離港前往日本,並於7日進行下一場表演賽。離開香港的美斯仿佛換了一個人,整個人神采奕奕,不僅6日中午在當地獨自出席記者會,承認自己在香港時並未受傷,只是感到「不舒服」而未能上陣,下午還參與了球隊整課操練,到晚上更開心地參加歡迎派對。日本男公關羅蘭曬出與美斯在酒店的合照,相中美斯笑容燦爛,親切友善,與在港時判若兩人。7日的比賽上,在香港還膝蓋發炎的蘇亞雷斯首發上場,患「肌肉炎症」的美斯也於第60分鐘替補上場,連同補時比賽在場上約33分鐘,期間健步如飛,「又扭又射」,沒有半點「不舒服」的痕跡。人民日報社旗下的《健康時報》曾就此評論道,「腹股溝拉傷很難短期恢復」,腹股溝拉傷的恢復時間屆乎2週至4個月或更久。美斯的表現令人直呼「醫學奇跡」。

結束日本行的國際邁阿密返回美國,16日與紐維爾舊生(Newell's Old Boys)進行熱身賽,美斯與蘇亞雷斯均正選上場。回顧國際邁阿密自今年1月下旬開始的六場季前賽當中,美斯唯獨缺席香港場,其中所謂「傷病」的真假不言而喻。但美斯好好的為何要「詐傷」,其背後真正的受益者是誰?下面將逐一分析這諸般疑團。

疑團一:美斯不上場是誰決定的?

美斯作為國際足球巨星,為什麼要在香港上演如此容易被戳穿的拙劣把戲?要弄清楚事實原委,事件中有三個重要角色不可忽視,即主辦方Tatler Asia、美斯所屬的球隊國際邁阿密,以及美斯本人。首先,Tatler是一家瑞士傳統時尚雜誌,近年才轉型為多媒體企業,並沒有體育背景。毫無疑問,Tatler以盈利為目的,這次向香港特區政府申請1600萬元資助泡湯的是它,要為門票退款的也是它。美斯缺陣,其利益直接受損。此外,Tatler曾在記者會上稱,上半場結束後才接獲國際邁阿密通知美斯因傷無法出賽,但之後接受傳媒訪問時又改口稱「比賽開始前15分鐘」才知道美斯不會上場,言辭矛盾,不盡不實。

其次,國際邁阿密是前球星碧咸於2018年一手創立的一隻美國球隊,雖然陸續簽入幾個球星,但表現一直平平。去年7月,美斯加盟國際邁阿密,令之名聲大噪,不僅球隊實力提升,出場費也大增。此後,球隊四出征戰,此次來港出場費高達650萬美元,賺得盆滿缽滿。

國際邁阿密的價值很大程度上依賴美斯,美斯在球會中也有很重的話語權,完全是「廟小和尚大」。因此,有人說是這次事件是國際邁阿密的內部矛盾所致,美斯派和碧咸派在暗中較勁:此次香港行由碧咸大力促成,所以碧咸在香港表現得非常賣力;美斯則全程「黑臉」。香港行結束後,碧咸並沒有跟隨球隊去日本,反倒隻身前往卡塔爾看球,在日本的美斯卻如魚得水,一反在香港的頹態。這一說法表面上看似成立,但實則多有紕漏。試想一下,這般內鬥直接損害的是球會利益,不論是美斯還是碧咸都沒有好處。美斯加盟不過半年,如果不是內鬥到了極端白熱化的情況,都不會選擇兩敗俱傷的局面。

最後則是美斯本人。有人說,美斯是故意針對中國,但從過往表現來看,美斯至少八次到中國作賽,對中國球迷並無惡意。最近的一次是去年6月,美斯隨阿根廷國家隊在北京與澳洲球隊上演友誼賽,當時還發生了一個插曲:一名內地球迷衝入球場擁抱了美斯,美斯對此並無抗拒,其親民的態度還成為一時美談。而且,值得留意的是,在香港「詐傷」的除了美斯,還有蘇亞雷斯,如果說美斯因為自己的政治立場不願上陣,那沒必要帶上蘇亞雷斯,兩人共同進退,倒更似球隊的統一安排。再加上上文提及接機歡迎儀式上的無禮舉動,均非個人行為。

疑團二:為什麼選擇在香港?

種種反常舉動,令各方面更傾向從政治角度進行分析和解釋,而且只有從政治角度才能解釋得通。國際邁阿密作為一隻美國球隊,如果受到來自美國的政治壓力而作出這一決定,倒也不足為奇。

有個假設很有趣:如果這場比賽發生在中國內地,美斯還會這麼做嗎?或者說,還敢這麼做嗎?相信大部分人的答案都是「不會」。由於香港獨特的歷史淵源和政治地位,許多西方國家不敢直接叫板中國,卻敢挑釁香港,藉此測試中國的底線。沒有人會蠢到跟14億人口的中國撕破臉皮,哪怕是美國也不會如此不智,更何況是一個小小球隊或個別體育明星。

既然有人想測試,那自然是要讓其求仁得仁。美斯所在的阿根廷國家足球隊原預定今年3月要來杭州和北京參加友誼賽,2月9日晚間,杭州市體育局突然發布公告稱,前期某公司與阿根廷足球隊洽談於今年3月份來杭州進行友誼賽,「鑒於目前眾所周知的原因,據向主管部門瞭解,該賽事舉辦條件不成熟,已決定取消該賽事舉辦,特告!」北京市足球運動協會則在2月10日發布聲明稱,「近期許多球迷和網民朋友詢問美斯來京比賽資訊。據核實,北京目前沒有舉辦美斯參加的相關比賽的計劃。特此聲明!」

疑團三:美斯風波最終誰得益?

美斯風波在國內外掀起了巨大的輿論浪潮,從表面上看,這次事件沒有贏家。香港特區政府銳意打造國際盛事之都,從去年12月就開始鋪天蓋地地為這次活動進行宣傳,最後結果未如理想;主辦方Tatler面對輿論壓力,無奈宣布將為當日入場的觀眾提供50%的門票退款,預計退款金額達5600萬元,整場活動「倒蝕」4300萬元;國際邁阿密發聲明道歉;至於美斯本人,更是損失了香港乃至全中國的廣大球迷。

但是,沒有人會故意製造一個多輸的局面。看見香港這場盛事舉行得未如預期,誰會笑得最開心?是美國媒體。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率先將事件形容為「美斯之亂」(Messi Mess),隨後美聯社、《赫芬郵報》和《邁阿密先驅報》等媒體也陸續使用了這一說法。表面上,這些美國媒體是在玩諧音梗,但實際上,製造香港「亂」的印象才是其真正目的。

香港近年經歷了諸多重大政治事件,好不容易才走上「由亂到治,由治及興」的正軌,這正是美西方反華勢力最不願意看到的景象,因為這不僅意味着他們不再能夠輕易滲透香港,也不能借香港政治議題大做文章,少了一張能制約中國的牌。儘管目前還沒有充分的證據,但這卻是目前最合理的一個解釋,解釋通了美斯為什麼會毫無來由地背棄自己的球迷,為什麼在香港一直眉頭緊鎖。

誰說體育就不摻雜政治?如今香港的外部政治環境依舊錯綜複雜,「美斯之亂」只是幌子,美西方勢力真正的目的是阻礙香港的復興之路。這才是最值得我們警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