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喜洲古镇密藏白族文化密码特稿

大理喜洲古镇密藏白族文化密码

發布日期:2024-04-16 杨清林

它是中国著名作家老舍先生《滇行漫记》里的“东方剑桥”,是坐落在大理市风花雪月美景的苍山洱海间的“世外桃源”,这就是大理的闻名遐迩的历史文化名镇、白族文化发祥地之一的喜洲古镇。每天,都有来自海内外的游客来这里探秘这个白族风情第一镇。4月9日至12日,本刊记者以香港期刊传媒采访团一员,得以亲临喜洲古镇,探访珍藏着中国古老的民族之一的白族的文化密码。

白族人於神溝通的密信的甲馬版畫

甲马版画:白族人与神沟通的密信

走进喜洲古镇中心的匠志集甲马版画艺术馆,这里收藏、展示着六百多幅画着各种夸张怪异的神仙鬼怪的版面,这就是白族人流传至今的“甲马“。

出現在宋代《清明上河圖》上的銷售甲馬的王家紙馬店舖

“甲马”,又称“纸马”,古老的白族的先民画神像于纸上,具有马的乘骑功能,白族的借其寓意,将其作为与神仙沟通、交流的神秘使者。

关于白族甲马的早期记载见于清朝人虞兆隆所著《天香楼偶得》:“俗于纸上画神佛像,涂以红黄采色而祭赛之,毕即焚化,谓之甲马。以此纸为神佛之所凭依,似乎马也。”

时至今日,甲马仍是大理、昆明、楚雄、保山民间的祈福必备神器,祈福时都会搭配一张“甲马”,诸如 “送福神马”、“精神甲马”、“孔雀甲马”,“追赶甲马”,“报喜马子”等等,希望把人们的心愿迅速准确地传送给神灵,并得到神灵这方面的护佑。

不过,与古代的手画甲马不同,随着印刷技术出现,甲马早就演变为刻板印刷了。在甲马版画博物馆里,展示了宋代张泽端的《清明上河图》的放大版,在右上角有一家名为《王家纸马》的小铺,专卖纸马,说明在宋代,甲马已经广泛使用印刷、使用。

甲马艺术馆馆长张仁华是甲马版面的传承人,传到他这里已经是第四代,他的父亲因出售、毁坏等原因,只有200多幅甲马版面的木刻雕板传到他手里,经过多年努力,他已经搜集到了600多幅甲马版画。现在,他一边向儿子传授甲马版画的制作,一边在艺术馆里让游客体验甲马版画的印制,在作好传承工作的同时,也让更多的人了解甲马版画这一白族的独特文化艺术。

扎染:世上没有第二件的手工扎花布

在喜洲古镇匠志集.百工馆里,还藏着白族的另一项古老而神奇的文化瑰宝:扎染。

扎染俗称 “扎花布”,是白族人发明的一种古老的手工印染工艺,其原料为纯棉白布或棉麻泥纺白布,植物染色,经过设计、扎花、沉染、拆线、漂洗等13道工序,变成各种深深浅浅的蓝色的花布,既是白族人的衣服、居家常用布料,更发展出丰富的扎染艺术品。

这种古老的手工印染画布让人着迷的地方是:它通过结扎布料,再进行染色,每一件扎染布料不会出现相同的颜色和图案,每一件扎染布都是大自然独一无二的鬼斧神工的杰作。

扎染近年来备受国内外游客喜爱,因此,在喜洲古镇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和发展,在这里,很多白族人都在制作、销售扎染,扎染颜色越来越丰富,扎染作品类型也越来越多,喜洲镇周城村更获得了“白族扎染之乡”的美誉。

在扎染的传承上,百工馆蓝续品牌的扎染传承人张斌是其中的佼佼者。张斌在北京上完大学后,喜欢上了家乡的扎染工艺,于十余年前和爱人一起回到家乡,从事扎染传承和研究工作。为了传承好扎染艺术,他还到香港理工大学专门进修。

在过去十多年里,张斌在继承传统扎染技艺的同时,不断创新扎染技艺,在全面继承了扎染古老技艺的同时,还不断创新,创新出了花色和款式紧跟潮流和时尚的新的扎染时装,成为广受国内外广受欢迎的时装艺术品。

在整个喜洲古镇,扎染已成每个白族家庭都喜爱的艺术品,许多家庭和村庄都在传承这项古老的手工染色技艺,喜洲镇周城村是其中传承的佼佼者,拥有“白族扎染之乡”的美誉。

严家大院:见证喜洲商帮和白族文化的国宝

喜洲古镇是茶马古道重镇,因此,喜洲的白族商帮自古闻名,被称为茶马古道上的“犹太人”。闻名茶马古道的喜洲商帮不仅留下了商业传奇,更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存,喜洲古镇的国宝级文物:严家大院就是其中的最杰出代表。

严家大院坐落在喜洲古镇的中心处,由喜洲商帮的代表人物严子珍于清朝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7年)兴建。

严子珍生于1870年,白族人,严子珍的生父姓杨,但其生父在其童年时去世,严子珍的母亲改嫁严家,他因而改姓严。严子珍由此尝尽人间辛酸,但其并未因此沉沦。他以借贷起家,于1903年与江西人彭永昌、喜洲人杨鸿昌在大理下关合资创办了“永昌祥”商号,开始从事茶叶贸易

由于经营有方,严子珍在茶马古道的茶叶贸易中,缔造了庞大的商业帝国,“永昌祥”商号不仅在大理府城、昆明、丽江、维西和四川的会理和宜宾7处设有分号。除总号外,另有70余处分号,遍及中国大江南北、东南亚,严子珍因此成为富甲一方的喜洲商帮代表人物

嚴家大院裡的大理地區第一幢鋼筋混凝土西式建築:小洋樓

在经商赚取了巨额财富后,严子珍像中国其他升官发财的官绅富商一样,于1907年在自己的家乡喜洲古镇营建彰显自己财富和地位的深宅大院——严家大院,由此,给后人留下一座集中了白族建筑文化的国宝级建筑瑰宝

严家大院由五个院落组成,每个院落均是一套独立的四合院,第一个四合院由一面白族特有的具有反射阳光使房间更敞亮的白色照壁和三面木质房屋组成,是严家大院护卫居住,具有门卫的作用;第二个四合院落是主人居住的正房和用于接待和宴请的正堂,这个院落雕梁画栋,白族的木雕、泥塑、石刻等艺术品云集,显示着主人的实力和品位;第三个四合院落是家人居住的院落,典雅幽静;第四个四合院落是严家的客房,是其生意伙伴谈生意和居住的地方,幽静而私密;第五个院落是一幢小洋楼,是严子珍1936年在见识了外面的世界后,精心建造的一幢西式建筑,当年,建设这幢西式小洋楼所需的钢筋和水泥当地根本没有,全部是从境外购买并运回的,成为大理地区但是唯一的钢筋混泥土建筑。

严家大院不仅富丽堂皇,而且严格遵循白族建筑的 “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的传统:在第一进高达三层的四合院落里设置反射光线的白色照壁、在每个四合院的外面布局五个天井,使得房屋的采光充足,深得深宅大院同样亮堂

现在,即使时光过去了100多年,富丽堂皇的严家大院仍然巍峨地矗立在喜洲古镇,成为喜洲商帮创造的商业文明和白族建筑文化艺术的见证,不断惊艳着一批又一批来此参观的国内外游客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