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將成為2024經濟破曉之翼政經 / 神州動態

民航將成為2024經濟破曉之翼

發布日期:2024-04-08 米圖

國民航局在今年1月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對2023年的中國民航業定調:總的來看,中國民航呈現恢復穩健、運行安全、競爭有序的良好局面。

中國民航 疫後飛出新天地

據中國民航局披露的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民航全行業完成旅客運輸量6.2億人次,同比增長146.1%,恢復至2019年的93.9%。

在運行質量方面,民航局發言人表示,2023年,中國民航大力推進「幹支通,全網聯」航空運輸網絡體系建設,國內航線網絡通達性拓展23%。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2023年,中國民航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150億元,連續4年超千億元。運輸機場總量達到259個,總容量達15.6億人次。

在穩健復蘇的背景下,中國民航企業2023年業績顯示:小小的吉祥航空實現盈利,中國國航、東方航空、南方航空三大巨頭大幅減虧。四家上市機場受益客流量恢復,全部實現盈利。

受國際航線尚未全面恢復、國內市場競爭加劇、油價匯率等要素價格波動的影響,國航2023年預計虧損9億元至13億元。

南方航空2023年預計虧損35億元至47億元。南方航空表示,受國際客運航班恢復相對緩慢,國內客運整體供過於求,全球供應鏈不暢導致飛機、航材等價格大幅上漲以及人民幣貶值等多因素影響,公司仍面臨較大的經營壓力。

相對大塊頭航空公司,體量較小的民營航空公司吉祥航空實現了扭虧為盈,預計2023年淨利潤約為6.8億元到8.8億元。

機場方面,輸送量排前的幾大機場,幾乎都實現了盈利。白雲機場預計2023年全年將實現淨利潤4.38億元到5.36億元。上海機場預計2023年將實現淨利潤9.1億元到10.8億元。深圳機場預計,2023年實現淨利潤3.61億元至4.51億元。廈門空港2023年預計實現淨利潤3.21億元到3.85億元。

2003年 國際民航業寒冬已去

2023年,對國際民航業來說,是寒冬漸漸離去的一年。

今年2月初,國際航空運輸協會發布了2023年全球民航客運業的相關數據顯示,2023年全球航空業保持復蘇態勢,客運總量同比增長36.9%,亞太地區航空公司全年國際客運量同比增長126.1%,勢頭最為強勁。歐洲地區航空公司年客運量則同比上升了22%,其中12月客運量首次高於疫情前同期。此外,中東、北美、拉美和非洲等各地區去年客運量增速也均接近或超過30%。

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歐洲民航業,2023年歐洲航空旅客量達到疫情前水平的95%。業內人士指,儘管存在通脹壓力和地緣政治緊張局勢,但2023年歐洲航空旅客量強勁增長。

據機場協會ACI Europe的最新數據顯示,2023年有23億旅客通過歐洲地區的機場,比2022年增長了19%,僅比疫情前的水平低5.4%。

分析人士指,這與歐洲區域航空巨頭的不斷變革創新密切相關。在航空巨頭漢莎的帶動下,歐洲整體航空市場向上向前加速邁進。

2023年中,意大利經濟和財政部與德國漢莎航空集團達成一項合作協定,同意漢莎航空集團以增資3.25億歐元的方式收購意大利ITA航空41%的股權。雙方在合作協定中明確,意大利經濟和財政部同意漢莎航空集團在今後適當時機收購意大利ITA航空所有剩餘股權。可以預見,在不久的將來,意大利ITA航空將成為漢莎航空集團旗下第五大航空公司。

此次收購ITA航空,使歐洲的航空業集約化程度更高,而這更有利於漢莎航空的提升與創新。在提升客戶出行體驗方面,漢莎航空計劃投資25億美元,在遠程航線飛機全艙推出新一代升級改造的「阿萊格斯」座椅。這種頭等艙將在2024年接收的空客A350客機上亮相。自今年2月起,漢莎航空面向遠程航線旅客推出了全新的機上餐食預訂服務。旅客可在航班起飛36小時前,通過漢莎航空App線上預訂包括凱撒雞肉沙拉、甘薯三明治、檸檬芝士蛋糕等餐食。漢莎航空還基於客戶需求重新開發了App,並從今年2月起供客戶下載使用。

另一個橫跨亞歐兩洲的土耳其國家航空公司,也表現優秀。雖然受到新冠疫情的影響,但土耳其航空審時度勢,疫情防控期間並未大規模削減航班和裁減人員。該公司2022年旅客運輸量達7100萬人次,實現利潤27億美元。土耳其航空究竟有哪些法寶,能夠快速從疫情陰霾中走出來呢?

土耳其航空因疫情大流行期間未大規模削減航班和裁減人員,保障了公司的有序運營,一度成為2021年和2022年歐洲國際航線運力投入最多的網絡型航空公司。在行銷策略和運營機制上,土耳其航空以靈活、快速的市場反應加快航班恢復,滿足市場增長需求。最近兩年,土耳其航空通過代碼共享和新開國際航線等手段,在美洲、亞洲、大洋洲多洲開花,開展聯營共享等合作。創新的舉措,為其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穫。

對2023年的國際民航業,國際航協理事長威利·沃爾什總結認為,後疫情時代全球航空客運量繼續保持強勁復蘇態勢,這個消息令人振奮。隨着人們未來外出經商、留學、旅遊等意願的進一步上升,航空業發展勢頭有望持續加強。他希望,各國政府不斷採取新的戰略舉措,從基礎設施建設、節能減排等各個方面入手,進一步推動航空業的全面復蘇。

2024年 民航業春風漸吹

展望2024年的民航業,專家認為,走在經濟復蘇前列的民航業,會迎來高於GDP的增速,為復蘇中的世界經濟帶來更靚麗的表現。

據國際航協預測,隨着全球航空市場的進一步開放及各國行業利好消息的推出,2024年全球航空業有望保持持續增長態勢。預計全球航空業全年收入水平將達到9640億美元,同比增長7.6%,全球航空業淨利潤預計將達到257億美元。

以中國為首的亞太地區航空公司將實現淨利潤11億美元。全球旅客出行人數有望突破47億人次,創2019年以來新高。貨運也將呈現較快增長勢頭,預計收入將達到1110億美元。

對中國民航今年的形勢,中國航空運輸協會在年初舉辦的研討會上也做出預判,2024年中國航空旅客運輸量預計有望達到7億人次左右,超過疫情前水平,航空公司盈利能力將同步明顯改善。

但與此同時,國際航協也指出,航空業的復蘇仍較脆弱,未來易受到全球經濟形勢、地緣政治衝突以及供應鏈緊張等諸多外部因素影響。在行業整體向好的大前提下,有幾個具體的趨勢值得關注。

行業復蘇跡象更加明顯,航司盈利能力增強。從目前的數據來看,在2024年,全球航司所投入的運力將終於超過2019年、實現10%左右的增長,其中亞太地區的表現最為亮眼,年增長率接近30%,而北美地區雖然有所減弱,但增長率依然在10%以上。從2024年開始,全球航空市場的增長將變得更加常態化。

國際大型航司話語權不斷增強。2024年,雖然旅客出行量增加了,但總體上看,能將我們帶到目的地的航空公司數量正在減少。為了最大程度地實現規模經濟,幾十年來航空公司一直在進行合併,這一趨勢在疫情之後的這幾年中加速了,在歐洲,漢莎集團、法國航空-荷蘭皇家航空集團和國際航空集團(IAG)是三大巨頭,2024年它們可能會變得更大。

疫情之後,航司不得不重構成本結構,傳統的大型航司不但在規模上佔據優勢,更是在航線時刻、飛機引進、人才、資金等關鍵因素上具有中小航司不可比擬有優勢,這一點在國內的特殊市場和監管環境中更加明顯,所以,不同形式的整合將繼續,傳統大型航司的話語權也將不斷提高。

運力緊張將持續。在2024年,由於新飛機交付速度以及普惠發動機問題的雙重夾擊,全球航司的運力短缺現象將持續存在。儘管空客公司2023年交付了735架飛機,波音公司交付了528架,但是這仍然無法滿足航司的運力規劃,再加上供應鏈資源所限,飛機交付問題可能會持續到2025年之後。

「可持續發展」成為常態話題。可持續航空燃料(SAF)是最為關鍵的話題,未來一年以及之後會進一步受到關注。根據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的估計,到2050年,SAF有望貢獻約65%的減排量,以實現航空業零排放的目標。要實現2030年減排二氧化碳5%的目標,全球需要生產約175億升的可持續航空燃料。

近年來,為實現航空業2050年的淨零排放目標,多個國家和航空公司都在積極探索擴大可持續航空燃料的應用,推動航空業綠色發展。在國內,2023年4月,空中客車與中國航空油料集團有限公司簽署合作備忘錄,將加強中歐雙方在可持續航空燃料的生產、應用及通行標準制定等方面的合作。這一合作將提高可持續航空燃料產量,並優化供應鏈,力爭到2030年將可持續航空燃料使用量佔比提高到10%。

科技創新應用不斷深化。2024年,很多積累了多年的科技成果將結出果實、科技創新在航空業的應用也將不斷深化。在無人電動垂直起降飛機eVtol領域,更多貼近現實應用場景的產品將被發布。「打飛的」將逐步成為現實。

與此同時,由於人工智能AI和數字化的快速發展,全球的航司也將這些技術深度結合到航司的運營當中,比如中東的Eihad Airways開發了訂座應用BOTIM,客戶只需輸入基本的信息,BOTIM就說明可以完成所有的訂座服務。除此之外,「智慧民航」的概念成為近年來的熱詞,很多實際的應用場景如機場安檢、托運、零售等將會逐步落地。

綜上所述,分析人士指,儘管2024年的民航業還會面臨疫情遺留的很多問題,但增長將成為主題,在科技和可持續發展的引領下,民航業作為宏觀經濟晴雨表上的破曉之翼,終將迎來曙光。

民用航空業,作為對經濟敏感度高彈性的行業,2024年,儘管存在諸多的地緣政治不確定性,隨着美元加息步伐放緩,通脹壓力減緩,今年國際航空業的韌性將突出展現,表現出快於經濟復蘇的增長勢頭,成為2024年全球經濟的破曉之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