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偉:「賀氏火針」在日本傳中華醫道人物 / 華裔精英

賀偉:「賀氏火針」在日本傳中華醫道

發布日期:2024-04-08 朱晨曦、蔣文月

灸的繼承與傳播,總是要有人做的。我從中國來到日本,只是做了自己想做也應做的事。」在日行醫20餘年的針灸師賀偉說。

賀偉出生於中國北京的中醫世家,自幼與針灸結緣。其父賀普仁創立「賀氏針灸三通法」,曾獲中國中醫藥行業最高榮譽——「國醫大師」稱號,也是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中醫針灸」項目的四位代表性傳承人之一。上世紀80年代末,賀偉從中國中醫學院(現北京中醫藥大學)畢業後選擇赴日留學,繼續精進醫術。在取得日本針灸師資格證後,他在東京創辦了自己的針灸診所「精誠堂」。

數十年間,「賀氏針灸」的獨到療效口耳相傳,慕名前來求醫者絡繹不絕,其中不乏疑難雜症患者,以及從日本各縣甚至海外趕來的病人。看診之餘,賀偉不僅常設針灸科普講座,還致力於翻譯並推動中國針灸學著作在日出版、撰寫針灸相關論文和書籍等,為中醫針灸在日本醫學界的活用與發展作出了獨特的貢獻。

中國唐代著名醫學家孫思邈所著《備急千金要方》以《大醫精誠》開篇,告誡醫者對待醫道「精勤不倦」,對待病人「大慈惻隱」。這篇論述中醫醫德的重要文獻,勉勵着古往今來一代又一代的醫家,也成了賀偉的人生信條。回望賀偉的習醫與行醫之路,他始終以謙遜之心鑽研學問,以平等仁心對待病人,可謂至精至誠、至臻至善。

中醫針灸在日本

穿過東京世田谷區的幽靜街巷,來到一幢低調簡潔的小樓前,便能看到刻有「精誠堂針灸治療院」的豎式木質招牌。邁進診所玄關,先是一陣舒緩悠揚的純音樂迴響耳畔,接着,幾組考究的中式桌椅與診療隔板相繼映入眼簾。時值傍晚,賀偉仍身着白大褂在治療床間忙碌着,為病人問診施針。

「黃帝受命,創制九針。」針灸發源於中國,在西元6世紀傳到日本後,逐步被納入日本本土醫療體系。如今,日本的針灸教育與臨床實踐都趨於成熟。日本厚生勞動省最新資料顯示,日本現有針灸院共3萬餘家,針灸師13萬餘人。在競爭激烈的日本針灸業界,賀偉的這方診室,到底有何過人之處?

「這要從針灸在中日社會中的定位說起。針灸在中國是醫療手段,在日本則更多被看作一種保健方式。我的診所雖然開在日本,但保持了中醫針灸的特性,以治療為主。」據賀偉介紹,日本針灸主要起緩解疼痛、解除疲勞等保健作用,中醫針灸則適用於更廣泛的病症,無論是抑鬱症等心理疾病,還是癱瘓等疑難雜症,中醫的療效都值得期待。

正因如此,中日針灸從施針理念、工具手法,到從業人員知識結構、臨床技術等皆為同源異流、同根異枝。在日本,像賀偉這樣能用中醫針灸療法看診的,少之又少。

「日本針灸用的針很細,紮得不深,刺激不強;而中醫針灸卻講究刺激到位,這特別考驗醫生的自信。」賀偉說,即使像「火針」這樣的強刺激治療手段,大多數病人也能克服畏懼感,因為無論病人來自哪裡,想把病治好的心都是一樣的,「療效會說話」。

說起那些成功幫助病人消減痛苦的時刻,賀偉總是如數家珍,例如一個受耳聾頭疼之擾、靠止疼藥度日的病人,在病癒後,「精神負擔大大減少了」。然而被問到最難忘的病例,他卻答到,「是那些我治不好的病」。

就這樣,賀偉秉持着謙遜求精的態度,數十年如一日獨自在診所忙碌,閑來無事時翻書琢磨穴位脈絡,就是他最大的消遣。為給病人提供方便,他在週末照常開診,收費也並不高昂,對於長年就診的病人,更是像朋友一樣守護。他說,「因為中醫針灸既是實踐醫學,也是人文醫學」。即不僅重視疾病,還重視患病的人。

中醫針灸理論認為,人體是一個小宇宙,通過經絡聯繫在一起,心臟則是統領這個小宇宙的中心。賀偉以「四診法」判斷病人的病灶深淺、病因由來,也充分瞭解其體質、性格,如此才能確定施針部位及刺激深度。賀偉認為,以人為本、身心合一,這正體現了中醫學獨特的思考方式。

「我兩週來一次,從未間斷。針對我的不同症狀,賀醫生每次紮針的部位都不同。」一位剛完成治療的女士對記者表示,她數年來先後因關節疼痛、心律不齊前來就診。「現在,每當被問到自己的心臟狀況時,我都能回覆一句『托您的福,我的心臟沒什麼問題』。我認為這都是信任賀醫生的緣故。」她笑着說。

「賀氏火針」東遊記

對於出身中醫世家的賀偉來說,走進針灸的世界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

賀偉回憶道,當年有許多日本留學生到北京追隨父親學習針灸,讓自己得以觀察到中日針灸間的差異。同時,針灸在日本也發展出了新的特點與成就,這讓他產生了赴日深造的想法。從北京中醫學院(現北京中醫藥大學)畢業後,賀偉於1989年赴日留學。

初到東京,賀偉先是在語言學校學習日語,後成為了國立東京醫科齒科大學的研修生。他表示,自己本來打算繼續讀博,從事科研工作,但深思熟慮後還是覺得,「自己的血脈裡就是針灸」。

想在日本做一名針灸師,並不容易。日本政府從19世紀末起就規定針灸執業者必須進入專門學校學習,通過國家統一考試後方能取得資格證書。近年來,日本針灸專門學校的規模數量不斷擴大,已至近百所,且大多為三年制,時間與學費成本都相對較高。為了取得行醫資格,賀偉考入了日本早稻田針灸專門學校,完成三年學業後,才終於開設了自己的針灸診所。

與大多日本針灸師不同,賀偉從小受到中醫文化的浸潤,也有豐富的中醫針灸理論與實踐儲備。他深諳其父創立的「賀氏針灸三通法」,特別是在火針療法的對日傳播方面,作出了獨特的貢獻。

火針,古稱「焠刺」,是兼具針之刺激與灸之溫熱的中醫傳統療法,因其對病患刺激強烈,對針灸醫師的要求也更高,在很長一段歷史時期內,這種療法都被束之高閣。20世紀60年代起,賀偉的父親賀普仁開始了對現代火針療法的研究,不僅發明了賀氏火針針具,還參與制定了「針灸操作技術規範——火針」的中國國家標準。由此,賀氏火針療法被廣泛用於更多臨床病症,也成為中國針灸傳承發展的座標之一。

賀普仁將自己研究的針灸治療學體系概括為「賀氏針灸三通法」,其中「溫通法」就以火針療法為主,此外還有以毫針刺法為主的「微通法」和以三棱針放血為主的「強通法」。講究「以通為本」的賀氏針灸,為今人提供了認知中醫針灸的獨特視角與支點,也逐漸在海外傳播開來。

如今,在美國、東南亞等地均有賀氏針灸三通法研究會,賀偉作為該會的日本會長,身體力行促進針灸醫學的民間交流。

賀偉不僅常在日本的醫科大學、針灸學校等開設中醫針灸專門講座,還將《賀氏針灸三通法》《疼痛的針灸治療》等中醫針灸專業書籍翻譯成日文出版。此外,他結合自己多年的臨床經驗和理論思考,撰寫了《針灸醫學》《針灸的威力》等日語書籍,也在日本醫學雜誌發表論文,獲得中日醫學界常年的關注與報道。

2011年日本「3·11」大地震後,賀偉毅然作為志願者奔赴福島,在數千人的體育館裡,掛上針灸治療的牌子為避難的民眾紮針。他回憶道,當時許多人在體驗後感到好奇,還使得中醫針灸原理一度成為館內熱門話題,在震後的壓抑氣氛下,這也不失為一種減壓的方式。

「醫療無國界,我想把對人類有益的醫療方法介紹出去,服務更多需要幫助的人。」賀偉說。

傳播中華醫道任重道遠

「擁有數千年歷史的東洋醫學為何延續至今?為何中醫沒有止步於中國國內,而是在全世界開花?就是因為它『好用』。雖然部分原理尚無法解釋,但它可以被用於治療,這一點是明確的。」對於那些對中醫望而卻步的患者,賀偉在精誠堂官網寫下了這樣的話。

在賀偉看來,中醫學作為中華民族對生命及其自然關係認知智慧的典型代表,其不斷發展傳播的法寶就在於實打實的療效。當下,越來越多的人正在嘗試並認可中醫針灸療法。2010年,「中醫針灸」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目前,已有113個世衛組織成員國認可針灸和中醫藥的診療方式,針灸服務年產值超過100億美元。

然而,對於不甚瞭解中華文化的海外民眾而言,中醫學的陰陽、五行等學說理解起來較為艱澀,導致許多人止步於暗暗稱奇,甚至認為它是天方夜譚。

因此,賀偉認為,如何做好中醫療效的理論闡釋,以及如何提高海外大眾對中醫的文化性認知,這是海外中醫人面臨的下一步挑戰。「要傳播中醫,絕不能只着眼於眼前的藥方藥材,更要去挖掘它『天人合一』『以人為本』的醫療思想。」

對於中醫針灸的未來發展,賀偉表示,「當前,中醫有向西醫靠攏的傾向,但我認為後者向前者靠攏更具前景。」他相信,隨着針灸系統理論被進一步闡明,其中蘊含的治療理念與哲學思想定會在未來醫學中佔有一席之地,進而造福全世界更多患者。

賀偉已在日本成立了日本中醫針灸研究會並出任首任會長。他一方面通過講座等形式推動中醫針灸在日本的正傳正用,培養更多年輕的中醫針灸人才;另一方面,他也希望向日本普及國際針灸師證書考試,推廣中國自己的針灸理論與療法。

針灸發源於中國,在西元6世紀傳到日本,中日針灸同源異流。中醫有「天人合一」的思想,而消除病痛,實現人與自然環境的和諧相處是各國醫學共同的目標。賀偉作為「賀氏針灸」的傳人,以精湛的醫術在日本懸壺濟世,努力推動中醫針灸在日本紮下根來、開花結果。「讓更多的人瞭解針灸,讓針灸充分發揮其特長。」賀偉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