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栩:潛心「夢學」的泰國華人學者人物 / 華裔精英

林栩:潛心「夢學」的泰國華人學者

發布日期:2024-04-30 李映民

山下鄉、下海創業、海外深造,曼谷吞武裡大學助理校長、泰國華人學者林栩的前半生經歷了一個個時代浪潮。如今,他潛心研究夢學,講學立說,服務人類。林栩認為,研究夢境並不是研究神秘學,而是利用科學方法,充分調動潛意識的價值,釋放心靈,啟迪智慧。

從知青、企業家到夢學研究者

林栩出生於廣東省汕頭市澄海區。1974年,高中畢業的林栩經歷了「上山下鄉」,在山區度過了四年的知青生活。回城後,林栩先後就讀於廈門大學企業管理系、汕頭市經濟幹部管理學院,後在汕頭市共青團等機關工作。平淡的機關生活關不住這位年輕人的心,彼時,改革開放的春風正在南中國吹起,林栩毫不猶豫地選擇了下海經商。他在廣東汕頭創辦了一家公司,經過四年時間奮鬥,使這家公司變成一家擁有四家分公司的大型企業。1989年,林栩被評為汕頭市優秀青年企業家,其事跡被收錄在《南中國企業家列傳》,是中國改革開放第一代成功的青年企業家。

上世紀90年代初,林栩舉家搬到母親的出生地泰國,他的人生又有了新的飛躍。在泰國深造期間,一個偶然的機會林栩接觸到夢學研究,便決定將餘生精力投入其中。泰國是一個東西方文明交匯、傳統文化和現代文明融合的國度,該國在夢學研究方面有獨到的方法路徑和運用實踐,這給了林栩許多啟發。

為了積累夢學研究素材,從1994年開始,林栩把自己所有的夢境一一記錄下來,這一記錄工作堅持了整整30年。目前,他已保存8大本日記,記錄了3000多個夢境。這些都成為他研究夢學的潛意識的實證資料。

在林栩的書櫃裡,存放着一百多本關於心理學、夢學的書籍,那是他在世界各地的書店買來的。為了研究夢境,他閱讀了大量西方的心理學、生理學、哲學等學術著作,包括中國古代流傳的夢學經典《周公解夢》和代表西方夢學的經典著作《夢的解析》。

林栩認為,夢境的根源是潛意識,按照世界著名心理學家弗洛伊德的觀點,潛意識是潛藏在人們一般意識下的一股心理力量。林栩在研究中發現,人的潛意識裡貯存積累着人類祖先遺傳的信息基因,有經驗、創傷、記憶和能量。人類的想像力、創造力很多是經過意識的思考研究,在潛意識裡沉澱,最後從潛意識迸發出來,而夢就是潛意識最直接的表現形式。

2005年,林栩在曼谷認識了來自北京的心理學家許國泰,兩人一見如故。林栩把自己記載了1000多個夢境的事和相關研究告訴了許國泰。許國泰頗為震驚,說「你的研究很有價值,你觸碰了一個高深的領域——夢學。這是集心理學、神經科學、宇宙學於一身的大學問,你應該出書」。於是,2006年1月,林栩第一本研究夢學的著作《夢的啟示》在泰國出版。

《夢的啟示》成為林栩的敲門磚,他由此結識了中國和美國頂尖的心理學教授和夢學研究者,有機會踏入夢學研究領域的學術殿堂。林栩與北京林業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心理學系教授朱建軍、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高級研究員陳宏圖結識,三人一拍即合,成為學術夥伴和人生摯友。林栩對夢的研究也更加投入,更加深入。繼《夢的啟示》之後,他繼續筆耕,又出版了《喚醒心理的力量:潛意識力量自我管理手冊》《創造心理學》等著作。多年來,林栩通過講座、出書和學術交流,將其研究成果與中國、泰國以及西方國家的夢學理論融合比較,互為借鑒。此外,林栩還受聘為中泰十所大學的教授或客座教授。

創立融合東西方的釋夢理論體系

經過30多年的潛心研究,林栩創立了一套融合東西方特點的釋夢理論體系。林栩告訴記者,在夢學研究中,他借鑒西方心理學、現代生理學與傳統中華文化,研究形成了自己的釋夢理論體系,以及一套「具體夢境具體分析」的辯證釋夢方法。

林栩認為,古今中外,研究夢境主要有三個流派,一個是中國的《周公解夢》,這是在實踐中進行的經驗性總結,並形成系統的理論,其中雖含「封建糟粕」,但仍不失借鑒價值。第二種是前蘇聯生理學家巴甫洛夫從生理學的觀點來解釋夢,他認為夢是人體條件反射的產物。第三種是弗洛伊德的潛意識理論,夢是人的願望的表達,情緒的宣洩,記憶的碎片,靈感的啟示。無論是中國古代經典《周公解夢》、西方心理學著作《夢的解析》,還是巴甫洛夫的生理學理論,都是林栩釋夢體系的重要參考。

經過反復的探索與試驗,林栩提出「孵夢」理論,即利用得當的方法來調動潛意識的力量,進而來解答內心困惑,獲得心靈的釋放。「潛意識告訴你的東西,可能就是你內心最深處的聲音。」林栩說。

林栩認為,研究夢境並不是研究神秘學,夢學可應用於很多領域,如刑偵、醫學診斷。比如,一些特定夢可能和某些疾病有關等,這在傳統醫學和現代醫學上都獲得一定認可。林栩曾連續兩年在中國人民公安大學為刑偵學、犯罪心理學的學生作題為「潛意識與刑偵破案的探索」的講座。林栩認為,刑偵人員在犯罪現場收集血跡、衣服、腳印、指紋等物證線索,但是還有很多看不到的線索,需要經過刑偵人員的大腦,通過思維或潛意識來挖掘。其實,刑偵人員在案發現場展開偵查、詢問、取證等工作時,大腦的潛意識也在收集儲存信息,感受一些意識層面所沒看到、發現不到的與案件有關的蛛絲馬跡,這些信息會沉澱在刑偵人員的潛意識之中。當刑偵人員冥思靜想分析案情時,會觸發潛意識的機能,從而獲得靈感或夢境的啟示,之後再對掌握的證據數據進行邏輯推理,二者綜合得出更科學、更準確的破案論據。

林栩曾就該話題與美國著名華人神探李昌鈺進行交流,李昌鈺評價林栩的理論為「開發人的潛意識輔助破案有挑戰性,值得研究」。

積極推動東西方夢學理論的交流互鑒

在夢學研究取得一定成果並得到學術界認可後,林栩積極推動東西方夢學理論的交流互鑒。

自2010年起,林栩相續受邀到泰國國立朱拉隆功大學皇家曼鬆德師範大學、泰國蘭實大學以及中國的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國人民公安大學等一百多所大學做主題演講,主談創造心理學、「喚醒心理的力量」、「潛意識與夢」等。

林栩告訴記者,到世界各國的大學演講,夢學的課題最能引起廣大師生的興趣,他通常會讓師生提出感興趣的題目。比如,他在清華大學演講時,學生建議的題目是「潛意識與夢」,北京大學給出的題目是「喚醒心理的力量」,北京師範大學學生則對「潛意識與創造力」感興趣……

為什麼「夢學」的課題會引起大學生們如此濃厚的興趣呢?林栩認為,可能是目前大學心理學課程沒有夢學相關內容,也很少有專家教授涉足這個課題,但每個人生活中都有夢的痕跡,大家也意識到夢學對於了解自身有重要價值。

與此同時,目前科學界、學術界對夢的解析有些蒼白,不能滿足大家的求知欲。林栩告訴記者,作為海外華人,能够把自己的研究成果跟祖籍國的同行、年輕人分享,是一種無與倫比的快樂。

林栩一直有一個心願,那就是為中泰文化交流做點實事。2009年,林栩發起組織創辦了泰中文化人聯合會,並任主席。泰中文化人聯合會匯聚着在泰國的華人學者、教授、醫生、藝術家、媒體人、教師、留學生以及熱愛文化的企業家。該組織以舉辦學術講座、書畫展覽、文藝演出、交流訪問等多種形式,為中泰兩國文化藝術合作與交流作出了貢獻,在中泰兩國官方和民間享有良好聲譽。

2013年3月,林栩組織了一批來自泰國、中國、美國的心理學專家組建泰中心理學研究院,並任院長。泰中心理學研究院是集學術、培訓為一體的科研教學機構,從事心理學、潛意識學的研究探索。十多年來,泰中心理學研究院已在泰國皇家師範大學、泰國中央語言學院國學院、泰國壽星俱樂部、中國清華大學深圳研究生院、中國移動總公司等百餘家高等院校、企業開展心理學潛意識的授課培訓。

如今,林栩正策劃建造世界上第一家以夢為主題的「夢世界博物館」。這是一個集心理學、夢學的展示、體驗、研究為一體的文化園地,旨在鼓勵人們重視大腦、重視智慧。該博物館將展示幾千年來人類對夢境研究的現代科學解讀,還將定期舉辦與心理學、潛意識、夢學有關的講座,教授學員開發自身潛意識,啟迪智慧。此外,博物館也將開展夢的咨詢解讀,解答疑惑,紓解負面情緒。同時,也將與中國、美國的高校合作,開展學術研究交流,廣集人才,推進夢學理論研究。

林栩表示,他期待「夢世界博物館」能够早日建成,成為東西方文明、傳統文化與現代科學傳播交流、互鑒發展的重要平台。

上世紀70年代當知青,80年代下海創業,90年代赴泰國開啟夢學研究,曼谷吞武裡大學助理校長、泰國華人學者林栩,擁有豐富的人生經歷。如今,林栩潛心研究夢境,其融合中華傳統文化、西方心理學與現代生理學的夢學理論體系,在心理學領域具有獨特地位。林栩希望,通過自己的研究,能夠為東西方文明、傳統文化與現代科學搭建交流互鑒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