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功榮:累西腓是我的第二故鄉人物 / 華裔精英

盧功榮:累西腓是我的第二故鄉

發布日期:2024-06-04 林春茵

西腓像威尼斯一樣,四面臨水,城市影照在水中;就是在城市的深處,我們也感受到海洋的氣息。」巴西政治家若阿金·納布科如是說。累西腓是巴西東北部最大的城市,伯南布哥州的首府,大西洋的天然良港。坐在累西腓海濱最負盛名的海鮮餐廳,累西腓華僑華人協會會長盧功榮向記者回顧25年旅巴生涯。

這位頗有「俠」之風範的僑領,曾獲累西腓市榮譽市民稱號,又將獲頒伯南布哥州榮譽市民,談及崢嶸歲月,他頗為動容。

維護僑益 敢於說「不」

對累西腓市海關的一些官員來說,這位叫「JACK LU」的中國商人盧功榮是個喜歡說「不」的「刺頭」。然而也正是在盧功榮的不斷「挑刺」下,累西腓的營商環境得到了顯著改善。

盧功榮回顧說,近年來,從事進口生意的中國僑商對「中國速度」之快深有感觸,無論是一站式辦結的「市民服務中心」,還是通關的便捷高效,都充分體現中國政府的「以民為本」。

他舉例說,從中國寧波發往巴西桑托斯港的貨,走海運18天後抵巴,若累西腓海關辦事效率高,申報綠燈、及時開櫃檢查、放貨,則不構成成本,若一路紅燈,清關出來即使新貨也變成了舊貨,進口商不但無法搶市場先機,還可能因滯銷而大虧一筆。僑商們雖多有抱怨,卻無處發聲。

從2014年至2016年,累西腓市政府海關聯合稅局在聖誕黃金銷售期發起查稅行動,命名為「來自東方」嚴打行動。這令遵紀守法的僑商大為憤慨卻無計可施。長期累計的不滿情緒到2017年終於爆發。

當年,巴西各地推行稅收新政,從累西腓港口提貨的人造皮革箱包,課稅從原來的每公斤一美元左右上漲到每公斤五美元。僑商們一算帳,一個貨櫃課稅從原來的十幾萬暴漲至三四十萬美金,非但無利可圖,長此以往生存都難以為繼。

華商作為市場的最小細胞,聲量有限,也不熟悉巴西發聲管道。人群憤慨中,盧功榮站了出來,以華商需學習新稅法為由,邀請巴西稅務、海關、當地進出口公司的資深報關行共同舉行座談會。

在會上,盧功榮進退有度,連連發問。他請當地小有名氣的報關員檢測箱包材質,對按現行稅政每公斤五美元的箱包材質五金和做工進行檢測,直接發問:「同材質的LV名牌包,難道也只需五美金嗎?」

這顯然不合情理,也不合規範,眾人譁然。盧功榮又乘勝追擊,向海關關長提問:「我想問一下,從2014年到現在,清查嚴打行動面向全市,是否應該一視同仁?連年命名為『來自東方』,這是否屬於種族歧視?」

這是一個真實準確又十分嚴厲的指控。媒體鏡頭緊盯之下,海關關長停頓了很長時間,最後艱難地回應說:「『來自東方』(行動)不會再有了,這個活動過去了。」此後,對華商污名化的「來自東方」嚴打行動終於偃旗息鼓。

事後,不少報關員感慨說,在海關大樓大廳裡直言當局的不公之舉,他們幾十年來都不敢,JACK LU卻做到了。

3月25日,伯南布哥州舉辦第二屆國際投資論壇,聚焦「巴中建交50周年 中國投資與巴西東北部:前景和挑戰」,邀請盧功榮作為華商代表,與專家學者對談。論壇話題涵蓋「一帶一路」共建機遇、中國「新工業化」和巴西「再工業化」「新經濟計畫」等政策如何同頻共振。

盧功榮再度發聲,對巴西官僚作風提出辛辣意見,以期激蕩良好的營商環境。

「我們之所以能挺直腰杆說話,是因為背後站着中國。中國強大了,國際地位提高了,我們海外打拼的遊子也有底氣用勇氣反擊不公正的待遇。」盧功榮說。

有容乃大 薪火相傳

盧功榮1970年出生於福建省福州市連江縣赤澳村。赤澳向海,兩千餘村民中,400多人旅居海外,其中八成在巴西。

「我們家鄉連江靠海,是傳統僑鄉。百年來大部分男兒志在四方,向海而生幾乎是人生必經之路。」盧功榮說。

1999年,盧功榮在即將踏入而立之年的時候,來到了巴西。初到巴西的頭三年,對盧功榮影響至深。當時盧功榮在華人最為聚集的聖保羅打拼,那是南美最大城市。旅巴30餘萬僑胞中有約26萬人定居在此,他們中的絕大多數從事中巴進出口貿易。當時外貿市場繁榮,踩準時機一夜暴富的神話時有流傳。

儘管同行有競爭,但有老僑民毫無保留地向他傳授生意經。老僑帶着盧功榮走訪批發市場,瞭解外貿生意流程,「如何進貨,在哪裡開店,什麼貨好賣」,從零起步幾乎是手把手地領入行。

到累西腓,亦是老僑領路,跑遍附近鄉鎮摸清市場。盧功榮回憶說,累西腓華人少,比較團結。最初做批發生意,盧功榮每週有一天需要到約100公里外的集市進貨批貨。巴西早市凌晨1點開始,僑商們往往抱團租一輛貨車來去,互相照應。

中國士大夫有「達則兼濟天下」的抱負,在旅巴鄉親的生存策略中,也蘊含這種情懷。「剛出來背井離鄉什麼也不懂,巴西和中國文化習俗語言迥異,僑商中遵循不成文的『習俗』,新僑都靠老華僑幫忙,受老華僑指導。」盧功榮說,「我們福建福州人出來了就沒有回頭路,老僑無私的幫忙讓新一輩能夠逐漸站穩腳跟,老僑也曾經是新僑,也得到過支持幫助,這種慷慨和包容精神,值得薪火相傳。」

在累西腓經營二十年,盧功榮事業成功,擁有四間頗有規模的公司。其間,他遭遇過意外,也收穫了盛譽。

盧功榮曾註冊自主箱包品牌「優姿」,該品牌2008年左右在巴西東北部打出名氣,吸引了不少加盟商。2018年,一場火災燒毀了他位於累西腓市中心的三層樓倉庫,一夜間資產歸零。

在巴西,華商掘金地大多是在古老街道,比如聖保羅號稱南美最大露天批發市場的25街商區等。但是老房子火患尋常,每當遭遇火情時,華商們往往第一個想到請盧功榮出面幫忙善後處理。

記者約訪盧功榮時,他就正帶着律師、保險經紀、消防軍警等一眾人,在幫助一位僑商處理火災定損和保險理賠,應對訴訟。

「火災第一時間,盧會長就到位了,陪着我們捱過了最艱難的那個晚上。」受災僑商告訴記者,除了火災受損外,作為火災責任人,她還面臨被巴西相鄰鋪面訴訟,屋漏逢雨,欲哭無淚。「幸虧有盧會長,他二話不說,帶著專業團隊介入,協助我們渡過難關。」

「我經歷過那種焦慮、痛惜又求助無門的時刻,理解他們不容易,尤其是人在海外遭遇險情,困難重重。與人為善,本來就是中華傳統美德。」盧功榮的初衷十分簡單,「別人信任我,我能幫就幫。」

熱心慈善 融入巴西

2022年累西腓將「中國春節」列為官方節日。今年春節,中國駐累西腓總領館舉行燈光秀,累西腓華僑華人協會舉行換屆就職典禮暨春節聯歡活動,現場中國元素滿滿,熱鬧非凡。

「作為中巴外貿第一線的打拼人,僑商最能感受祖國日益強大和全球影響力進一步凸顯的脈動。」在盧功榮看來,當地民眾對春節文化的熱愛,說明他們發自內心想要瞭解更多的中華文化,也凸顯了中巴人民的深厚情誼。

盧功榮以累西腓華僑華人協會為例說,新時期新僑群體構建的華社,已經超乎過去抱團取暖的模式,逐漸演變為鄉情、商業和慈善共舉的多元化新型社團。而其中,慈善之「義」和中華傳統文化之「禮」,是其源遠流長的精神支柱和內核。累西腓華僑華人協會的會館,是一座中西合璧的院落,既有中式亭榭,又有巴西烤爐,有如同從中國山水畫裡橫生斜逸而出的虯枝古木,又有原產巴西的熱帶草木。

「這裡有中國文化的印記,也有鮮明的巴西風格,我們打造為『華人之家』,讓大家有家可回,也讓巴西人深深烙下『中國印象』。」盧功榮介紹說,每逢中秋端午,一邊是醒獅舞龍熱場,中國歌舞獻演,一邊是巴西烤肉爐子熱氣騰騰,人潮湧動,中巴友人共襄盛舉。

而至聖誕、元旦,僑胞們則走出院子,持續多年向當地弱勢群體進行慈善義捐。在當地,由累西腓多個僑團共同舉辦的「來自中國的愛」慈善捐助活動已形成暖心品牌。

推動在累西腓市設立「中國移民日」的累西腓市議員馬克斯受訪說,中國僑民積極融入累西腓社會,開辦的公司和店舖為當地民眾提供了約1.25萬個直接就業崗位,造福該市民眾。尤其令馬克斯感動的是,除了長期做慈善外,新冠疫情期間,中國僑民積極協助當地民眾抗疫,共渡難關。

「我所接觸的巴西朋友,尤其是企業家,都特別想要瞭解中國。」盧功榮說,尤其是近十年,中國參與金磚合作,提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所宣導的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理念,獲得相當的贊成票,「世界局勢不穩,更需要相互尊重和瞭解。」

盧功榮說,中國僑商好似螞蟻搬家將義烏商品「中國製造」推向世界各地,又發揮僑資僑智,以各種形式投身祖(籍)國建設,「『僑』之於改革開放,之於『一帶一路』,已成重要一環。」

不日,盧功榮將獲頒伯南布哥州榮譽市民稱號。遙望渡海而來的歲月篇章,他尤為感恩踏往累西腓的第一次旅程。「累西腓面朝大西洋,時刻感受海洋氣息,我也時刻如同重返連江赤澳的海邊,也許從那時起,我就已經把累西腓當做自己的第二故鄉。」

僑領盧功榮在巴西打拼25年,為中國僑商發聲,為當地民眾謀福,被授予累西腓市榮譽市民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