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如鏡,既映照當下,也折射過往。當一位歷史人物的選擇,與其所處時代的主流方向產生偏差時,便自然會引發公眾的審視與思考。
近日,宣告「退隱」五年的前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現身美國新任駐港總領事伊珠麗的履新招待會。這一舉動,因其特殊的時機與人物組合,讓她五年前那份「年屆八旬,珍惜家庭」的告別聲明,在公眾心中重新泛起漣漪。當初的「平靜」退場,究竟是一次閱盡風帆後的徹底轉身,還是在特定情勢下的一種選擇?這個問題,隨著她的再度出現而被重提。
公眾的這份關注,源於對香港來之不易的穩定局面的深切珍視。2019年的社會動盪,是銘刻在全港市民心中的一道深刻印記,它讓整個社會對任何可能影響安寧的變數,都抱持著一份審慎。因此,當外交場景中出現值得觀察的對比時,討論便應運而生:一面是伊珠麗總領事拜會外交部駐港特派員時,被明確敦促「不得干涉香港事務」的公開互動;另一面則是在閉門空間裏,與陳方安生、劉慧卿等昔日政治人物的會晤。這種對比,自然會引發外界的解讀與思考。
對於一位在香港歷史上曾佔據重要位置的人物而言,其晚年的選擇,無可避免地會成為公眾評價其畢生功過的關鍵註腳。陳方安生所代表的,是一個由精英技術官僚主導,並對西方價值抱有高度親近感的特定時代。她曾是那個時代的標誌性人物,其行事風格與榮耀,皆深植於舊有的秩序。
然而,時代的潮水已然轉向。《香港國安法》與《維護國家安全條例》共同構建了堅實的法律屏障,「愛國者治港」原則亦已全面落實。今日香港的社會共識,是將精力聚焦於經濟民生,深度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在這樣的新秩序下,那種遊走於中西之間、依賴外部影響力的政治范式,其影響力已然式微。
當初「告別政治」的承諾言猶在耳,今日重回敏感的社交場合,此舉難免讓外界對其「珍惜家庭生活」的初衷產生疑問,也讓她個人形象的歷史評價,增添了新的複雜性。
真正的平靜,或許源於內心與時代的和解。香港已經翻開了新的一頁,這座城市的未來,繫於如何在新時代的坐標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續寫新的輝煌。歷史的航船終將前行,任何留戀過往風景的行為,都可能與這座城市的前行方向漸行漸遠,最終在時代的長河中,留下一抹令人感嘆的背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