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兩岸政經 / 台海兩岸

賴清德就職演說會凍結台獨黨綱嗎

發布日期:2024-02-16 劉瀾昌

美國的極力支持下,「務實的台獨工作者」賴清德搭配「頑固的台獨分子」蕭美琴,為民進黨繼續執政台灣。不過,僅以四成的得票勝出,且失去立法機構的絕對控制權。然而,島內的形勢顯示,現實是嚴峻的,儘管「台獨意味着戰爭」,「這次大位之戰實際也是戰爭與和平,衰敗與繁榮的選擇」的觀念,台灣藍綠白各界都是知道的,儘管有程度的差別,甚至有所扭曲,但是還是選擇「雙毒政權」。這必然使到台海的局勢比蔡英文執政時期更為緊張。給台灣未來帶來不確定的因素的邏輯,則是明白無誤的。

「台獨就意味着戰爭」

筆者認為,未來觀察台海形勢,可能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在當選到5月20日就職為一個時間段;第二,5月20日到今年的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這可能又是一個時間段階段;第三,則是10月1日到美國的總統大選有結果,是否特朗普重新執政又是一個時間段。

當中,或許最為重要的是賴清德在520就職演說說什麼?他是猖狂叫囂實現法理台獨,還是按照美國的要求凍結民進黨的台獨黨綱?是一個很重要的指標。無疑,「台獨就意味着戰爭」,島內,以至全球華人世界,甚至世界重要國家都會緊盯520這一天。

在陳水扁上台時,他在5月20日的時候曾經說過「四不一沒有」,北京的反應是「聽其言觀其行」,最終陳水扁還是不斷嘗試「法理台獨」,甚至被美方視為「麻煩製造者」;蔡英文2016年上台時候也說過要全盤接受馬英九時代所獲得的兩岸交流的成果,但是她所代表的民進黨咬死不接受「九二共識」,故此,實際上馬英九創下的兩岸官方接觸交流的成果被她斷送了。這次,全球的目光關注賴清德是否凍結台獨黨綱,其實是關注台海是否也會出現戰爭還是「維持現狀」,繼續處於一個和緩的局面。

其實,這次賴清德勝選,不如說是美國贏了。如果沒有美國出盡八寶,賴清德的僅有四成選票怎麼能夠奪取大位呢?所以,不少人相信,如果美國的壓力足夠,賴清德在520會就範。而實際上,這樣做也最符合美國的利益。因為,美國現在要把精力分散在兩場戰爭:一個俄烏戰爭、一個中東戰場,無力應付台海可能發生的戰爭。同時,為了拜登連任,也需要證明他有能力掌控台海局勢而特朗普則不能。

這次筆者感到,台灣選前的民調還是很準,「賴蕭配」得票558萬,得票率為40.05%。與事前的台灣六成人要下架民進黨的民調,幾乎是百分之百的吻合。另外,民進黨的不分區「立委」的政黨票只有498萬票,以及區域立委的得票情況,都符合要輸給藍營的預測。

再就是,侯友宜、趙少康共拿下467萬1021票,得票率33.49%,少於國民黨政黨得票數476萬4293票;以及,柯文哲陣營得票369萬,得票率26.46%,取得不分區「立委」8席,都與事前民調相符。故此,筆者的結論,這一結果顯示,其實不是民進黨贏了,而是美國贏了。美國的干預成功了,基本上整個大位之戰的戲碼,都是按照美國的劇本走。

「以台制華」是最有效而成本低的戰略牌

去年初大選開打,美方就不諱言,儘管綠藍白三個候選人都表示親美,都要到美國「面試」,但是白宮的第一選擇還是民進黨,因為國民黨還是與北京走得比綠白都要近,存在美國不能控制的可能變數;相反,賴清德和柯文哲則都是美國可控的。尤其是,美國在和中國大博弈中,「以台制華」還是最有效而成本最低的一張戰略牌。故此,美國的布局還是要讓民進黨繼續執政。

偏偏,已經執政八年的民進黨已經累積相當的民怨,拜登政府要達到目的必然要破壞和分化在野力量。郭台銘是美國的第一張牌。郭台銘已不是國民黨員,四年前他和韓國瑜相爭已經令到藍營人士對他不滿,而且在台灣「仇富」的社會氛圍中他不可能勝選。不過,郭台銘還是堅持要參選,不但要參加國民黨的初選,而且在輸給侯友宜之後還堅持「聯署」支持者參選,還害的國民黨籍議長周典倫因為「買聯署票」被拘。最後,只是因為大陸出手查他的鴻海集團在大陸的「土地」和「稅收」問題才最後不得不退出。他的完全不合邏輯的行為,始終引起藍營和台灣有思辨能力之人的懷疑,有消息指之前他也跑過一趟美國,得到了在美國設電動車生產線的優惠承諾。也許,消息還需要證實,但是郭台銘的作用就是在藍營中「攪局」則是無疑的。

美國的第二張牌,就是破壞藍白合。只要藍白合成功,民進黨必輸無疑;反之,藍白不合,賴清德躺着選都能贏。那麼,白宮要破壞藍白合的功夫放在哪裡?主要放在柯文哲身上。台灣人都相信自從柯文哲到美國「面試」,就被「下藥」了。就在藍白合簽了六點協議當晚,柯文哲公開承認美國在台協會主席羅森伯格當晚打過電話給他,並稱美國的「關心很正常」。到底美方與他說什麼誰也不知道。然後,藍白破局,柯文哲又公開聲稱有人假冒美國參議員助理對他開價,說什麼如果他答應做侯友宜的副手,就給他1億美元,甚至還加碼到2億美元,故意將大眾視線引向大陸,把水攪渾,以推卸他使藍白合破局的責任。事實上,藍白不合選後被揪的「戰犯」,還包括民眾黨的黃珊珊,國民黨的金溥聰等等。真正「心水清」的人,都不會認為這是他們在邏輯上應該做的事情,因為他們都有基本的邏輯思考能力,必然清楚藍白不合敗局已定,可是他們偏偏要做,只能令人懷疑背後有幕後黑手。

不能不提的還有,到了選戰的最後決戰階段,美國透過三個學者發表文章,明確要求賴清德凍結「台獨」黨綱,但是賴清德沒有這樣做。當時的解釋是他要鞏固他的基本盤,要為勝選做一個保證;如果他凍結了「台獨」黨綱可能就失去了基本盤的支持。筆者認為,美國當時其實也是「做球」給賴清德表演,重要的是給機會他說出一些「維持現狀」、「維護台海和平」的美麗辭藻,而真正要他落實,則是勝選之後在520再表演。

因此,筆者相信,賴清德在520的確可能透過某種偽裝的句子表達類似凍結台獨黨綱的似是而非的意思。台獨黨綱,是民進黨的神主牌,他們有可能虛化但是不可能放棄。但是,由於賴清德只有四成的選票,況且民進黨失去立法機構的絕對控制權,他極需要偽裝以減輕來自北京以及美國的壓力。但是,以為「雙獨政權」會改變本質,絕對是錯的。

在這個前提下,再仔細分析島內的政情,可以感到統一的力量在減弱。大家都看到,最積極推動藍白合的恐怕是馬英九。可是,在12日晚,侯友宜最後的造勢大會竟然不讓馬英九上台。事前,侯友宜就和馬英九作出「切割」,竟然聲稱馬英九的兩岸政策和他的不完全一樣。那是因為什麼呢?是因為馬英九在接受「德國之聲」是說,在兩岸關係問題上,要相信中國領導人,要相信大陸方面是真心實意希望和平統一的。馬英九的話一點都沒有錯,但是侯友宜及國民黨的團隊一見到民進黨抹黑炒作,就腿軟了,就跟着民進黨「拿香拜」,跟着民進黨的調子走。這一下子,傷了許許多多正藍營的心,一部分「含淚投票」,一部分則乾脆只投國民黨的政黨票,不投侯友宜。最後點票結果,侯友宜得票少於國民黨政黨票十萬票,主要原因就是這個。

筆者認為,更為嚴重的是,這次大位之戰,更加凸顯當下的國民黨只不過等同於民進黨的B隊,B隊怎麼能夠戰勝A隊呢?表面上,「朱家軍」也表示還堅持「九二共識」,而實際上,在選舉造勢中,他們都盡量避開這個話題。

侯友宜熱心去美國「面試」,但是不敢到大陸行,朱立倫也不敢。馬英九年初返鄉行,其實就是為這次國民黨大位之戰造勢,可是「朱家軍」切割還來不及。最後,藍營只能打民進黨的貪腐,可是年輕人都說,你國民黨當年也不是貪腐嗎?你們現在執政的縣市不也是貪腐嗎?實際上,侯友宜只能守住藍營的基本盤,而這個基本盤也在呈現不斷萎縮的趨勢。

要完成祖國的統一大業需要從現實出發

最後開票夜,最令筆者驚訝的是,柯文哲竟然拿到了369萬票,而且基本上都是青年票。有分析指出,一百多萬「首投族」 都投給了柯文哲。因為,這些青年極度不滿意民進黨的執政,但是又對國民黨有舊恨成見,就把「改變」的希望寄託在白色力量之上,故此,善於算計的柯文哲得以乘勢而上。問題是,這股不滿現狀的新生力量,經過民進黨長年的「洗腦」 ,極少認同自己是中國人。他們也都是「綠底」了。

那麼,真實的分析當下的台灣思潮,不能不認為分裂的力量在增長,而支持統一的力量在消減。綠色加白色,共有九百多萬選票,「朱家軍」也走向民進黨B隊。如何扭轉這種政治生態的走向,是要完成統一大業的中國人需要嚴肅面對的嚴峻形勢。賴清德政權是絕對不會和大陸和統,要完成祖國的統一大業需要從現實出發,作出切合實際的部署,包括從政治、經濟、軍事、外交打出新的組合拳。

如何扭轉這種政治生態的走向,是要完成統一大業的中國人需要嚴肅面對的嚴峻形勢。賴清德政權是絕對不會和大陸和統,要完成祖國的統一大業需要從現實出發,作出切合實際的部署,包括從政治、經濟、軍事、外交打出新的組合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