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特稿

大理不忘金庸先生揚名之情 ──「紀念金庸誕辰百年 香港傳媒期刊大理行」

發布日期:2024-04-12 楊清林

今年是當代武俠小說大家金庸百年誕辰,也是金庸先生辭世6周年,在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中,描繪了一個政通人和,人民安居樂業的世外桃源:大理國。古大理國所在地:雲南省大理市因此隨着金庸先生武俠小說的風行而被國內外民眾熟知,並成為知名的旅遊地。為紀念金庸先生誕辰百年,4月9日至12日,香港紫荊雜誌社特組織香港期刊傳媒大理行,赴大理市採訪,一探先生筆下大理國的真容。

在距離金庸生活地香港3500多里外的雲南省大理市,當地舉辦各種活動,紀念這個以他膾炙人口的武俠巨著讓大理在海內外揚名的文學大家。

現為中國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所在地的大理市,曾經是中國歷史上在西南建立的一個多民族政權——大理國的國都,該政權由段思平於西元937年建立,國號大理,其疆域包括今天中國的雲南、貴州南部,以及東亞的緬甸、老撾、越南北部部分地區。大理國於1254年被元世祖忽必烈所滅,共存在300多年。

在長達300多年的時間裡,大理國尊奉儒家文化,信仰佛教,創造了輝煌的文化。但在過去相當長的時間裡,大理國因其是中國西南一隅的少數民族政權,長期被湮沒在中華民族浩瀚的歷史中,並不為海內外普通大眾所熟知。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從未到過大理的武俠小說大家金庸,在其創作出的武俠小說《天龍八部》中,以大理國為背景,在快意恩仇的江湖糾葛中,描繪出了一個政治清明,百姓安居樂業的世外桃源——大理國。在其後創造的《射雕英雄傳》、《神雕俠侶》中,大理國也是重要的故事發生地。

在過去的幾十年時間裡,隨着金庸的武俠小說在國內外廣受歡迎,其武俠作品不斷被香港、台灣、內地拍成電視劇、電影,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武俠熱潮,大理國所在地大理市因此受益,隨着金庸武俠小說的流行廣為國內外民眾熟知,並成為國內外民眾慕名而往的旅行地。

武俠小說大家金庸雖已辭世第六個年頭,3月9日至12日,由香港紫荊雜誌總編輯李海棠為團長的「香港期刊傳媒大理行」採訪團,循着金庸先生的武俠故事來到大理市,處處都能感受大理人對將大理市推介到世人面前的金庸先生的感恩和敬意。

3月4日,大理州文聯邀請曾參與金庸1998年4月首次大理行的工作人員代表、曾參加「金庸學術討論會」的學者代表,以及本土作家、受益的企業代表等,隆重召開「紀念金庸先生誕辰100年周年座談會」,大家憶述金庸武俠小說裡大理國的詩意和發生在大理國的跌宕故事,以及金庸先生生前親臨大理故國大理市,不遺餘力地推介這個在他的作品裡和當下都很美麗的城市,表達這座城市的人們對金庸先生的感激之情。

在大理市2002年為中國中央電視台拍攝金庸先生《天龍八部》電視劇而按照小說描述的大理國而建成的天龍八部影視城裡,每天都舉行盛大的開城門儀式。

10日下午2點,採訪團一行就親臨現場體驗了一次隆重的開城門迎接儀式,幾十名演員扮演成士兵、大臣、宮女、皇帝,在城門口舉行盛大的歡迎儀式,親自歡迎遊客入城參觀。

 天龍八部影視城還原了金庸小說《天龍八部》裡的大理國的城門、皇宮、鎮南王府等,自2002年建成並拍攝完電視劇後,就作為旅遊景區供遊客參觀。影視城工作人員說,大理市很珍惜因金庸先生小說而誕生、留給大理的這個文旅項目,影視城建成20多年來,每天上午9點和下午2點都舉行隆重的開城門儀式,讓遊客滿滿的儀式感;此外,影視城一直尊重金庸先生小說的描述,對建築不作任何改動,保持着原來的樣子,讓金庸的武俠迷能實地感受到小說裡的大理國。

始建于唐代,距今已有1200多年歷史的國家重點保護文物大理市崇聖寺三塔,是金庸先生武俠小說《天龍八部》裡大理國皇家寺廟天龍寺的原型,隨着小說的走紅也廣受遊客關注。1998年4月13日金庸先生首次遊大理市時,和大理市領導一起在這裡種下了3棵側柏。10日下午,採訪團到崇聖寺三塔參訪時,發現這3棵側柏已長成兩層樓高的大樹,並成了遊客遊覽崇聖寺三塔的打卡地。

 今年已80歲的大理市廣播電視台原總編室主任郭峰1998年4月金庸先生首次大理之行時,曾全程隨同採訪。郭峰在金庸先生手植的三棵側柏前回憶起當年情形時,對金庸先生溫文爾雅、才思敏捷的形象仍記憶猶新。

「金庸先生在看過大理後曾經感嘆,如果寫小說前來過大理,可能寫得更好」,他說。

至於為何種下三棵柏樹,郭峰說:「這三棵樹代表他自己、香港和大理市,他希望自己和大理市的情誼能松柏常青,友誼長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