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特稿封面特稿

兩大歷史性事件完成意義重大

發布日期:2024-04-30 柳蘇

全國兩會3月11日圓滿閉幕

(一)2024年再次實現5%左右的增長

今年全國兩會聚焦很多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議程,國務院總理李強發表上任後首份《政府工作報告》,把今年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目標設為5%左右,這對於我國經濟發展而言是個合適的目標,是具有獲得感的目標,但也是需要攻堅克難才會實現的目標。

要在2024年再次實現5%左右的增長,將是一條更具挑戰性的道路。5%左右的經濟增速是實際增速,這意味着如果考慮可能存在2%左右的物價增長,我國名義經濟增速可能將達到7%左右,這意味着我國居民的收入、企業的盈利均將較去年有明顯提升,這增加了企業和百姓的獲得感。之所以要穩增長,說到底就是為了保就業,世紀初GDP每增長1個百分點會拉動100萬人就業,後來產業結構調整,尤其是服務業發展後,GDP增長1個百分點,能夠拉動130萬、甚至150萬人就業。情緒觸底回升將是可持續復蘇的主要催化劑,但恢復信心的道路可能還需要一些時間,隨後的政策出台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今年能否觸底反彈。

(二)「新質生產力」等成為「兩會關鍵詞」

今年中國兩會受到全球矚目,「高質量發展」、「中國式現代化」、「新質生產力」等成為外媒普遍提及的「兩會關鍵詞」。《巴基斯坦觀察家報》以「從2024年中國兩會看『一帶一路』的未來和期望」為題報導指出,中國兩會成世界經濟的「希望燈塔」。美國彭博社介紹稱,新質生產力涵蓋科技創新、綠色能源、協調發展等領域,並表示中國已在多個領域取得了進展;韓國《中央日報》表示,今年中國兩會的一個關鍵詞是「高質量發展」,「中國現在的目標是要通過高質量發展讓人民群眾生活更美好」;歐洲《現代外交》網站說,今年中國兩會將重點關注「新質生產力」,這是一種創新驅動的先進生產力質態,是推動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基礎;

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在最新發布的報告中稱,全球資金正在重返中國股市。「大摩」在最新發布的報告中表示,隨着部分基金對中國市場的看跌情緒有所緩和,全球長期投資者撤出中國股票市場的行動已經按下暫停鍵。

諷刺的是,某些西方國家利用所謂「脫鈎」政策來打壓中國經濟增長,並停止與中國科技合作。然而,中國仍然是對外國直接投資最具吸引力的目的地。

習近平主席3月5日下午在參加他所在的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強調,要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海外人士對習近平主席關於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論述給予高度評價,認為習近平主席的論述為繼續鞏固和增強經濟回升向好的態勢注入動力,為中國經濟高品質發展、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提供科學指引,相信中國發展新質生產力將不斷取得成果,向「新」而行的中國經濟也將為全球經濟發展增加新活力、帶來新機遇,助推建設和平發展、共同繁榮的美好世界。

(三)香港凝神聚力謀發展的必答題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5周年,國家發展進入新的歷史機遇期,香港更加要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在國家各項重大規劃部署中發揮更大作用。如何更好對接國家規劃部署,貢獻國家、發展香港,是香港凝神聚力謀發展的必答題。

「來而不可失者,時也;蹈而不可失者,機也。」不少專家學者認為,發展新質生產力,香港有能力有條件走在前列,肩負起排頭兵的重任。事實上,香港近年來推動新型工業化和建設國際創科中心,培育一些新的經濟增長點,都與新質生產力密切相關。特區政府積極推動的Web3.0,發展下一代互聯網技術,實際上就是金融跟科技相結合的新業態,也是新質生產力的一部分。特區政府於《香港創新科技發展藍圖》中,明確提出要發展人工智能、生物醫藥、微電子、新能源在內的先進製造業,未來5到10年將香港製造業佔GDP的比重提高到5%,其增量部分靠核心技術來推動。香港無論是在發展傳統的優勢產業,還是打造未來新產業,都能以新質生產力為導向。

另一方面,香港面臨的挑戰也不可忽視。香港一直面臨着經濟轉型的挑戰,內地大城市的競爭力確實愈來愈強,單以 GDP(本地生產總值)論,2023年就有上海、北京、深圳、廣州、重慶超過3萬億人民幣,高於香港。海南的離島免稅優惠,亦令香港「購物天堂」的金漆招牌有所褪色。但是,香港依然擁有一系列內地城市無法比擬的優勢,至少在可以預見的中短期內,內地沒有哪個城市可以超越。

要真正擺脫當前香港經濟面臨的困境,關鍵還是要靠積極的產業轉型和大膽的招財進人;要靠改革來釋放以住房為核心的最大剛需,拉動房地產業的重新增長;要靠改革來完善退休、失業與醫療保障體系,消除民眾不敢消費的後顧之憂;要靠改革來加快人民幣離岸中心的建設及推動「一帶一路」產業園的建設,維護與鞏固香港國際金融與貿易中心的地位。

(四)23條立法順利完成

香港特區《維護國家安全條例草案》完成立法會法案委員會審議階段後,立法程序已進入最後直路。3月19日立法會三讀通過《維護國家安全條例草案》,晚上接近7時,89名在席議員全票通過草案,立法會主席梁君彥亦破例投票。這是歷史性一刻,特首李家超表示,完成歷史使命,條例於3月23日正式生效。

特首李家超出席全國人大開幕,出席證件上的編號是「23」,中央希望香港盡快為基本法23條立法,清楚明白。23條立法非常必要,是特區政府的憲制責任,亦是利國利港利民的務實之舉,必須做,而且要盡快做。特首李家超說,希望立法會會本着早一日完成立法,多一日維護國家安全的原則,盡早完成立法。

國泰才能民安,有國才能有家,對於免於恐懼的自由,經歷過修例風波的港人都有切膚之痛。23條立法的要旨,是防範、制止和懲治的危害國家安全的行為和活動,與正常對外交流有明顯區別,奉公守法的人不會誤墮法網,這再清晰不過。

特首李家超說,基本法第23條立法是「越早做越好」。因為危害國家安全的風險每日都存在,而且國際形勢千變萬化,一些敵對勢力仍然虎視眈眈。所以,越早完成立法,即我們會越早免除這方面的威脅,令所有市民有一個安居樂業的環境、令香港有一個安全的營商環境。

外國反華勢力亦虎視眈眈。23條立法進入衝刺階段,將對他們形成強烈刺激。需要對他們在輿論領域的攪渾水、妖魔化抹黑攻擊等手段做好心理準備、制定應對策略,香港特區政府更要保持定力,堅定不移地推進立法進程。

(五)如果有外國人批評23條,他們應該看一看自己國家的法律比香港更嚴

就基本法23條立法是香港特區的憲制責任,不容別國干涉。香港社會譴責美西方一方面不斷為自身國安高築牆,但同時不斷詆毀香港建立健全維護國安法制體系,將亂港黑手、「外國代理人」黎智英包裝成所謂「政治犯」,更屬厚顏無恥,香港市民奉勸美西方切勿再裝瘋賣傻,顛倒是非。

美國國務院發聲明抹黑基本法第23條立法,妄稱立法後會被用作威脅和消除異見云云。其後,美國駐港總領事梅儒瑞接受彭博社訪問時大放厥詞,將正在法院接受審判的壹傳媒黎智英等反中亂港罪犯稱之為「因政治言論而被捕者」,更稱釋放有關人等「可以改善香港形象」,又聲言擔憂香港的「網絡審查」,稱有美國公民在來港時都會使用「即棄式」手機和手提電腦云云。梅儒瑞對23條立法、香港的網絡安全、言論自由、黎智英案等問題進行混淆是非、顛倒黑白的詆譭、抹黑,企圖誤導國際社會,散播恐慌情緒,充分暴露美國政府雙標偽善,更加證明其與黎智英等反中亂港勢力互相勾結,賊心不死阻礙香港發展、遏制中國。

英國外交大臣卡梅倫妄稱,「作為《聯合聲明》的共同簽署國,英國有責任確保這些權利和自由得到維護。」他強烈敦促香港特區政府重新考慮,並與香港人民進行真正和有意義的磋商。中國駐英國使館發布新聞稿回應表示,《中英聯合聲明》沒有賦予英方任何資格和權力幹預香港事務,堅決反對英國政客對香港《基本法》第23條立法的無端攻擊。

彭博通訊社連發三條「即時新聞」,聲稱Facebook等社交平台會被禁,這根本是無中生有。在特區官員作出否認後,彭博不得不發出澄清報道,自掌嘴巴,賠上了公信力。英國《泰晤士報》發表題為「Hongkongers to be jailed for keeping old newspapers」的極具誤導性報道,聲稱「市民管有一份《蘋果日報》舊報紙就可能被判刑」,有關報道不但極具誤導性,標題亦完全錯誤,令人誤解管有某份舊報紙便會被監禁,引起市民恐慌。

基本法委員會前副主任譚惠珠接受傳媒專訪表示,《維護國家安全條例草案》結構設計完整,很好平衡了維護國家安全,以及個人的權利和自由。譚惠珠表示,政府在起草條例草案時參考了包括美國、英國、加拿大等國的相關法律共22項內容,以瞭解目前這些國家需要如何維護國家安全,以及不同普通法國家對相似罪行的處理方法。她介紹,對比維護國家安全法律的數量,澳洲、紐西蘭、新加坡的相關法律均不少於四部,加拿大不少於六部,英國不少於九部,美國甚至不少於20部,數量都遠比香港多。至於懲處方面,對於顛覆國家及恐怖活動罪,或向政府發動戰爭,在美國及新加坡都可判處死刑;而澳洲、加拿大、英國等國對於叛國罪都可處以最高終身監禁的刑罰。譚惠珠反駁指:「23條立法是完全依從普通法制度慣例和法理起草的,香港的懲罰力度與外國一致。如果有外國人批評23條,他們應該看一看自己國家的法律其實比香港更嚴。」

(六)立法工作嚴謹有序一絲不苟

新華社2月29日播發港澳平題為「香港《維護國家安全條例草案》平衡兼顧維護國家安全和保障權利自由及經濟發展」的文章,系統論述23條立法的重要性、必要性和民意基礎,指出《條例草案》的法律條文非常清晰,精準地針對危害國家安全的行為,釋除了公眾對誤墮法網的疑慮。有理由相信,《條例草案》一定能夠保國家安全、「一國兩制」、香港繁榮發展、香港全體居民人權自由,以及所有外來投資者利益,為香港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開放保駕護航,為「一國兩制」行穩致遠提供堅實保障。

港澳平文章指出,《條例草案》在以下五個方面可圈可點:充分尊重和保障人權 ;充分借鑒其他國家特別是普通法國家立法經驗;充分吸收香港社會所熟悉的現行法律規定 ;充分保障居民福祉和權益;充分保護特區內的財產和投資。第五個方面為香港營造了更穩定、更可預期的營商和發展環境,使來自世界各地的資金和人才更有信心在香港投資、營商、生活,使香港真正成為投資的熱土、幹事創業的天堂、成就夢想的地方。

長期以來,社會上對23條立法存在一些誤解,如將「安全」和「發展」對立起來,把「23條立法」和「鞏固提升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對立起來,種種危言聳聽的說法若非出於無知,就是別有用心的抹黑。其實,紐約、倫敦、新加坡等著名的國際金融中心城市所屬國家早就訂立了國家安全法律,有關法律並沒有影響上述城市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香港亡羊補牢,順理成章。

現今國際地緣政治複雜多變,國家和香港面臨的安全風險無日無之,完成第二十三條立法具有必要性、急切性。立法工作進入重要階段,立法會密集式開會,以「早一日得一日」的精神,全速並審慎地審議法案,盡早完成立法,是對國家和香港有承擔、負責任的表現。

《維護國家安全條例草案》不只廣泛借鑒了其他普通法國家的經驗,也充分參考了公眾諮詢期間收集回來的意見,而且再經過草案委員會近50小時的深入討論,不論在民意、普世性、條例精確度各方面都達到極高水平,不單止補上香港維護國家安全的最後一塊短板,也更好地維護了社會穩定和作為國際金融中心至為重要的營商及法治環境。

雖然今次立法工作進展神速,但政府和立法會仍然依足法定程序處理。由最初公布公眾諮詢文件,繼而根據社會各界提出的建議推出草案,再經逐條審議後修訂條文,接下來還有恢復二讀辯論和三讀,每個階段的工作皆一絲不苟,足以說明當局對於立法程序的尊重,以及立法的嚴謹程度。

立法會議員已就發言安排達成共識,基本上,大家只在23條恢復二讀時發言,每人限講3至5分鐘,而非規定的10分鐘上限。消息人士表示,大家都想在此重要的議案中發言,劃一發言時間,可免卻有人發言太長或太短的問題。換言之,議員在三讀階段料不會再發言,只有官員做總結,這樣的話,有機會趕及3月19日三讀通過立法。

《條例草案》審議字斟句酌、集思廣益,可以有效堵塞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漏洞,同時符合保障人權自由的國際標準,足以讓香港及國際社會放心安心。23條草案保護投資權益,營商環境更好,香港商界、國際投資者放心,立法後不會出現誤墮法網情況。23條立法將與香港國安法一起,築成維護國家安全的堅強防線。「一國」原則更堅固,「兩制」優勢愈彰顯,「一國兩制」才能行得更穩、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