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動態政經 / 神州動態

中國迎來春季外交熱潮

發布日期:2024-06-04 子瞻

多國元首、政府首腦到外交高官,從工商界到戰略界、學術界,來自五大洲的客人在這個春天接踵訪華,掀起一股春季外交熱潮。當北京再次成為世界「會客廳」,外界也從近期頻繁的中外互動中捕捉到多重信號。

與美歐關係如何穩下來

在大國博弈的背景下,中國如何處理對美歐關係始終是外交的重點方向,也是國際輿論關注的熱點話題。近段時間以來,中美元首再度通話、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集體會見美國工商界和戰略學術界代表、美國財長耶倫來華訪問,中美之間的互動讓外界看到兩國關係試圖止跌企穩的積極信號。此外,荷蘭首相、法國外長、德國總理也陸續訪華,中國運籌對歐關係的節奏也呈現大國關係新的動向。

3月底,習近平在北京集體會見美國工商界和戰略學術界代表,這是2023年11月中美元首三藩市會晤以來,習近平首次在北京同美方人士面對面交流。今年是中美建交45周年,兩國關係在當前也面臨新的變化。有國際問題專家指出,三藩市會晤以來,中美關係改善取得一些進展,但美方對華錯誤認知仍在延續,所作的承諾並沒有真正兌現,一些對華不友好的噪音和行徑給兩國關係帶來挑戰。

就在此次會見後不久,美國財長耶倫也開啟為期6天的訪華之旅,成為今年首位訪華的拜登政府內閣成員。在訪華期間,耶倫分別與中國國務院總理、副總理、財政部、人民銀行行長等舉行會談,就兩國宏觀經濟形勢及財政金融領域事務進行交流。作為美國政府的重要成員,耶倫在一個國家進行長時間訪問是不多見的,這也從側面展現出中美關係的特殊重要性。

耶倫訪華期間,雙方重申了中美元首三藩市會晤達成的「加強溝通」「防範脫鉤鈎「應對共同挑戰」三點共識。但外界也注意到,耶倫在與中方開展的對話中,既有交流,也有交鋒。接下來美國國務卿布林肯也要訪華。在外界看來,中美是良性互動還是惡性制衡尤為關鍵,兩國關係的不確定因素是否將隨着大國關係的調整走向比較平衡,也備受國際關注。但無論如何,美方政界和民間人士相繼訪華,多少都會帶來雙邊關係的可預期性。在國際局勢處在轉折的階段,中美兩國大國之間進行更密切的溝通磋商,不可謂不是一種積極進展。

此外,德國總理朔爾茨時隔一年多再度訪華,成為中歐近期互動的最大看點。去年德國政府發布「中國戰略」文件,文件鼓吹與中國「系統性競爭」等內容,一度為中德和中歐關係蒙上陰影。但實際上,中德關係整體穩定,即使在全球化遭遇逆風的背景下,雙方仍有強烈的合作意願和需求。朔爾茨到訪重慶、上海、北京,行程涵蓋政經活動等多項內容。不難看出,此訪為雙方增進理解信任、深化務實合作提供了契機,在當前新形勢下堅持正確認知、尋求更多共識是訪問關鍵。不可否認,當前歐洲內部也存在對華認知的錯誤傾向,給中歐關係發展帶來了不必要的干擾和阻礙。德國作為歐盟內舉足輕重的國家、歐洲經濟的重要引擎,穩定和發展好中德關係,也有助於推動歐洲一些人校正對華認知、回歸理性務實。

中俄最新互動受矚目

美國財政部長耶倫正在中國訪問之時,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也應邀抵達中國開啟為期兩天的訪問。這是自去年10月中旬之後,拉夫羅夫時隔僅半年再次來華。美俄政府高官訪華時間的罕見交叉,為拉夫羅夫此訪增加了看點,也為外界解讀中俄之間的最新互動留足了想像空間。

此訪中,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外交部長王毅分別與拉夫羅夫會見會談。在會談中,兩大時間背景均被中俄雙方提及。一方面,今年是中俄建交75周年,兩國關係歷經風雨,砥礪前行。另一方面,今年3月俄羅斯總統普京順利當選連任,有媒體報道稱,俄羅斯外長此訪將為普京連任後的首次訪華提前溝通對表。

對此,也有俄羅斯方面學者指出,拉夫羅夫的訪問將為普京可能的訪華奠定基礎,這也將是俄總統連任後的首次外訪。「這將成為俄羅斯外交政策優先方向和任務的標誌,拉夫羅夫的訪華再次提醒我們,世界不會圍繞美國的問題和願望而旋轉。」

在與拉夫羅夫會談後共見記者時,王毅總結中俄關係的「五個始終」,其中之一就是雙方要始終堅持「不結盟、不對抗、不針對第三方」的原則。訪問期間,拉夫羅夫也表示,俄中關係建立在平等互利基礎上,超越了冷戰時期的同盟關係,顯示了強大韌性。外界評論指出,美歐等國對中俄關係的曲解更多出於自身地緣政治目的,為美國的「雙重遏制」政策辯護,以期尋找藉口集合更多力量對付中俄。中俄在最新互動中再次闡釋「不結盟、不對抗、不針對第三方」的原則,有助於外界更客觀理性看待中俄的合作交往,擠壓刻意誤讀的空間。

此外,烏克蘭危機持續延宕,關於烏克蘭和平峰會是否能在今年6月舉行以及具體邀請方等問題都是輿論討論的熱點,中俄雙方將如何就相關問題交換意見自然受到高度關注。俄烏衝突發生以來,中方最高領導人同包括俄羅斯、烏克蘭在內各國領導人深入溝通,專門就此發布立場文件,多次派出特使穿梭斡旋。知情消息人士稱,瑞士計劃於6月中旬召開烏克蘭問題和平峰會,屆時將有80至100個國家與會,主要來自「南半球國家」。

近期,相比西方國家多次舉辦俄羅斯方面缺席的國際和會,中方始終強調相關會議的參與方需要公平與平等,這一態度也傳遞出希望將俄烏雙方拉在一起,而不是單方面搞排他性對話的態度。此前有媒體也報道稱,中國和瑞士堅持邀請俄羅斯參加在瑞士舉行的會議,雙方都認為,沒有俄羅斯參與談判的方案不現實。中方在與俄羅斯最新互動中,再度表明對烏克蘭問題的一貫態度。隨着危機負面效應的持續外溢,中國的立場和選擇將越來越具有現實意義。

周邊外交持續布局

周邊外交始終是中國外交的優先方向,而東盟國家在中國周邊外交中又居於優先位置。近期,印尼當選總統普拉博沃,老撾、越南、東帝汶三國外長相繼訪華,中國與東南亞國家互動頻密展開。與此同時,美國也通過美英澳所謂「三方安全夥伴關係」、美日菲三邊峰會等機制在中國周邊搞「小多邊」。加之中國與菲律賓在南海問題上的爭端持續,有分析認為,中國與東南亞國家的外交熱,正是對美國搞「小圈子」和南海爭端的有針對性對沖。

自印尼總統佐科上台之後,中印尼關係始終在高位運行不斷發展。印尼總統佐科的第一個任期內,中國投資推動了多個重要的基礎設施項目,如港口、高速公路、鐵路和能源設施。去年佐科兩度訪華,中印尼命運共同體「實景圖」加速落地。今年3月底,印尼選舉委員會公布2024年總統選舉計票結果,現任印尼國防部長普拉博沃贏得大選。短短9天後,中方就宣布普拉博沃應邀訪華的消息,中國也成為普拉博沃作為當選總統的首訪國家。在外界看來,中印尼雙方如此短時間就敲定相關安排,意義特殊。

一般而言,國家領導人的首訪在外交政策方向上具有重要象徵意義,在印尼政壇交棒的特殊時期,普拉博沃的訪問既展現出兩國關係的高水平,也對外釋放出中印尼相互尊重、密切溝通的積極信號。不過,人們也注意到,現任菲律賓總統馬科斯上任之後訪問的首個國家也是中國,彼時雙方領導人也進行熱絡交流並取得積極共識,幾乎沒有人可以預料馬科斯的外交政策轉變如此迅速,以至於中菲關係將走到如今的低谷。

不難看出,中方在普拉博沃尚未正式就任之際就向其發出訪華邀請,正是意在穩定中印尼未來關係,避免印尼方面的政權交替帶來外交政策大變動,進而對雙邊關係造成衝擊。因此,也有國際問題專家總結稱,普拉博沃此次受邀訪華展現出中方力求避免在東盟國家中出現第二個馬科斯。

近期的中菲在南海上的爭端,也令外界更加關注亞太地區的和平與安全。中方多次強調一直保持高度克制,主張本着睦鄰友好精神,尊重歷史和法理事實,尋求各自均可接受的解決方案,同時也奉勸某些域外國家不要挑事生非、選邊站隊,不要成為南海的攪局者和肇事方。

在處理周邊外交時,外界也關注到近期諾魯、多明尼克、密克羅尼西亞聯邦等多個太平洋島國領導人訪華。相比太平洋島國,中國在人口數量、國土面積、經濟發展水平等方面都有明顯優勢,但這並不影響相關國家領導人在訪華時受到高規格禮遇和尊重。對此,有分析指出,這既是中國外交平等待人的直接體現,也顯示出中方對與太平洋國家關係的高度重視。

太平洋島國曾長期遭受殖民統治,由於自身國力和地理位置等原因,在國際舞台上影響力有限。正因如此,太平洋島國對於平等外交有着天然訴求。秉持平等相待,也是中方與太平洋島國開啟互利合作的基礎。在諾魯、多明尼克等國家領導人的會談中,中方都表示願拓展貿易投資、基礎設施建設等領域務實合作,並簽署多項雙邊合作文件。中方始終主張,國家不分大小、強弱、貧富,都是國際社會平等的一員。在外界看來,春季外交熱潮裡的見新朋、會老友,也正是中國踐行大小國家一律平等的最新縮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