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動態政經 / 神州動態

中國製造大飛機適逢其時

發布日期:2024-06-04 米圖

年3月初,第五架C919正式服役東航,國產大飛機量產開始提速。

天之驕子飛起來

C919是中國第一款按照國際標準,自主研製的噴氣式民航客機。2023年5月28日,全球首發用戶東航開展C919的首次商業飛行,此後,東航陸續從中國商飛接收5架C919,均投放至上海虹橋-成都天府、上海虹橋-北京大興兩條航線上實施常態化運營。

從運行表現來看,東航高管評價C919,運行安全平穩有序,展現了良好的安全性、可靠性和舒適性。正是憑藉安全、可靠的市場表現,中國商飛迎來了更多航司採購或追加的大筆訂單。據中國商飛最新透露,C919 大飛機已經拿下1200多架訂單,形成了可觀的大飛機產業鏈。

其中,去年東盟博覽會期間,汶萊騏驥航空向中國商飛下了30架飛機的訂單。今年2月,新加坡航展期間,中國商飛公布新訂單,西藏航空將成為C919高原型全球啟動用戶,訂購40架C919高原型飛機。

國內外航司紛至沓來的訂單不僅證明C919產品上的成功,更為中國商飛開拓全球大飛機市場提供了強有力支撐。

半個世紀的夢想

中國造大飛機走過了太多艱險和彎路。有中國首架「大飛機」運十暗淡收場的遺憾,也有支線小飛機ARJ21成功的鼓舞。回顧從運十到如今的C919,一路荊棘載途。

國產大飛機的夢開始於1955年。中國代表團前往印尼出席萬隆大會的專機,是租用印度航空公司的民用客機「喀什米爾公主」號,受台灣特務的破壞,專機途中爆炸,機上所有成員罹難。擁有安全可靠的專機一事提上了新中國造飛機的發展日程。

1970年8月,客機項目正式立項,被命名為「708工程」,也稱悲壯的運十項目。這個網羅了全中國最優秀的飛機設計人員的項目組,誓要攻克大型客機這個人類工業上的「明珠」。

十年磨一劍,1980年,運十完成了首次試飛工作。就在運十首飛前幾個月,美國老牌航空公司麥道總裁麥克唐納來訪,提議合資製造麥道飛機,得到了中方高層人員的認可。在那個奉行用市場換技術的年代,國產大飛機計劃,就此陷入了長久的寂靜。

運十項目胎死腹中,但小組的一些成員有幸參加了ARJ21支線飛機工程。ARJ21於2002年9月開始研發,2008年第一次試飛,2016年6月正式投入商業運營,開始了商業成功的探索之旅。截至目前,ARJ21已累計向國航、東航、南航、印尼翎亞航空等交付117架,開通國內外航線400餘條,每週運營航班量近1800班。

2023年11月24日,ARJ21迎來了第1000萬名旅客。1000萬人次的載客運輸量,標誌着這一機型趨於成熟,完成了市場檢驗。業內人士指,航空製造業本身具有規模經濟的鮮明特徵,一款機型取得商業成功,市場佔有率、適應性,產品穩定性、可靠性是重要衡量指標。

目前,ARJ21已經實現年產30至50架的批量生產能力,正在向規模化運營、系列化發展的方向邁進。

ARJ21的成功,為C919橫空出世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西方為C919探路交學費

長期以來,全球航空製造業由波音、空客兩大巨頭「兩分天下」。但在這兩大航空巨頭形成過程中,還有不少同行者探路,為中國大飛機的成長留下寶貴的財富。

例如,巴西航空工業公司穩居波音空客兩巨頭之下第三把交椅的前世今生。當世界航空進入噴氣動力的時代,巴西民航的主力機型是DC-3,一款傳奇的螺旋槳機型,載客30人左右。巴西政府決定,面對噴氣時代,就從研發DC-3的替換機型入手,開展自己的航空工業。

執行DC-3替換大任的不是巴西人,而是法國人馬克斯·霍斯特。霍斯特,在巴西受到了明星般的待遇,為了實現霍斯特的設計——一種可以搭載21名乘客的雙發渦輪螺旋槳輕型客機,1969年巴西航空工業公司就此成立,跟空客成為同齡人。

2003年,巴航工業和中國的哈爾濱飛機製造廠合資成立了哈爾濱安博威公司,共同生產ERJ-145,這也是中國最早的中外合資飛機製造企業。幾十年來,巴航工業做的都是「小飛機」,支線客機是主幹產品,換一下內飾,支線客機可以變成豪華的公務機;裝上軍用設備,就變成了偵察機和預警機。巴航工業生產的螺旋槳教練機甚至成了英國空軍的制式裝備。而巴航工業生產的最大飛機,是可以充當戰術運輸機的KC-390。

小歸小,巴航工業在50年裡積累了從設計、取證、市場、公關等全方位的能力,有些能力甚至不亞於波音空客,比如飛機的電傳操縱系統設計。巴西在航空領域的整體能力在發展中國家裡是首屈一指的,目標更為宏大的中國航空工業,依然要向巴西同行學習很多。

據業內人士分析,巴西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其航空業之所以能在國際上有一席之地,更重要的一點是因為它切中了波音、空客早已放棄的支線市場。而中國支線客機ARJ21的成功,也是在支線上發力。

而協和等超音速飛機的折戟,也為C919及C929的研發提供了正確的路徑思路。致力於超音速商務機服務的美國航空企業Aerion,2021年5月宣布,因為籌資困難,結束運營。而18年前,2003年法航和英航同時宣布,結束協和客機的運營。人類短暫的超音速商業航空時代結束了。一種客機,兩家航空公司,14架飛機,27年運營史。協和退役之後,人類民航的最快速度,從兩倍音速降到了不到一倍音速,回到上世紀50年代末的水平。

有協和的時候,從倫敦飛到紐約只需要3個小時。為什麼不飛了?原因是不掙錢。協和成本很高,機票價格太高。另外,巨大的音爆無法解決。當飛機超音速時,被壓縮到極致的空氣被穿透,產生了激波,激波造成壓力的劇烈波動,帶來空氣震盪,俗稱音爆。協和客機在兩萬米高空以兩倍音速飛行時,航跡下方可以聽到高達130分貝的音爆,等同於晴天霹靂。

不能在陸地上超音速飛行,限制了協和客機的航線開發,只有倫敦—紐約和巴黎—紐約兩條跨大西洋的航線可以用。然而,協和退役之後,還是有很多人表示失望,畢竟對商業人士而言,時間就是金錢。

在協和退役的那一年,Aerion應運而生,願景是開發一架小一點的超音速公務機AS2,該機設計時速約1600公里,相當於目前大多數傳統商用客機的2倍,專門做高端金領的生意。18年時間裡,它幾次更改設計方案,但在耗資10億美元研發後,因籌資計劃失敗導致經費不足,在沒有製造出原型機的情況下被放棄。

超音速飛機的退出,也給中國大飛機研發,提供了可避免的禁區。

C919比肩黃金機型

C919性能優異,直接對標波音737、空客A320系列。C919基本型混合級布局158座、全經濟艙布局168座、高密度布局174座,航程4000至5500公里,將與波音737MAX系列、空客A320neo系列展開直接競爭。

根據中國商飛專家介紹,C919的絕大部分性能指標與波音737、空客A320持平,甚至在氣動力布局方面還優於後兩者。C919具有後發優勢,在整體設計上採用先進的技術更多,自動化程度更高,同時在未來的市場潛力也更具有優勢。

同時,更具經濟性、舒適性、環保性。飛機燃油消耗、座公里直接使用成本比現有同類飛機低,經濟性特點突出;採用加寬客艙和座椅寬度、配備新的機載設備等手段來改善舒適性;視野設計比同類型的寬,更能保證行駛安全;選用新型發動機滿足雜訊和污染物排放的要求,提高環保性。

最關鍵的是價格更為優惠,性價比高。空客A320和波音737MAX系列飛機的單價都超過了1億美元。而根據東航公告顯示,C919報價為0.99億美元,進入進入國際市場,有其優勢。

據上海臨港新片區管委會介紹,當前,C919飛機已經進入了規模化發展新階段,為上海民用航空產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臨港計劃用3年時間,完善產業鏈,使大飛機批產能力達200架,預計到2026年,上海大飛機產業規模將達到800億元左右。

另外,最值得關注的是國產發動機再次傳出好消息。C919適配的CJ1000A發動機已經完成了首次試飛,將要面向雙通道遠程大飛機的大涵道發動機CJ2000近期也傳出了實驗完成的好消息。這也意味着,國產飛機的「中國心」已經不遠了。

中國大飛機C919,在交付東航5架後,今年還將相繼入列國航、南航、海航等多家中國大型航司。在2023年,載客運營元年表現卓越後,C919的製造商——中國商飛獲得了超千架的訂單。中國大飛機已經邁上穩定量產階段。半個世紀的中國造飛機夢正一步步走向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