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兩岸政經 / 台海兩岸

要有兩岸和平統一的信心和耐心

發布日期:2024-06-04 鏡報記者

訪談者/邵宗海 澳門理工大學名譽教授

主持/劉瀾昌 資深媒體人

文字/鏡報記者

視頻/ 「鏡新聞YouTube頻道」、Facebook、微博、華人頭條、微信公眾號

劉瀾昌:今天我很榮幸代表香港鏡報訪問台灣非常著名的兩岸問題專家邵宗海老師。今天是一個不平凡的日子,剛好很不幸台灣的花蓮發生了地震,而在這個時候您又不辭辛苦來到了香港。所以現在包括香港的朋友,還有全世界的華人都很關心現在台海局勢。新的領導人賴清德在5.20就要執政,舊的領導人蔡英文就要下台。在這之前台海又出現小問題,台灣方面的海巡船隻2月14日撞擊一大陸漁船,最終導致兩名漁民死亡,現在這事件還沒有解決。在這樣非常微妙的時刻,國民黨前主席馬英九去到大陸訪問,美國方面也沒有閑着,美國在台協會(AIT)理事主席羅森伯格也跑到了台灣來,見了台灣很多的重要人物,很多人關心在5.20之前台海形勢到底會怎樣?

5.20之前的台海形勢

邵宗海:首先,從台灣的角度看兩岸問題,確實存在一些悲觀情緒。這主要是因為台灣還有相當一部分民眾不希望兩岸關係過於緊密。然而,兩岸的和平發展是許多民眾所期待的。政治人物可能會評注兩岸關係不需要走得太快、太急,但我們可以看到,兩岸和平相處對民眾有利,也對未來發展具有積極意義。

兩岸統一的可能性

劉瀾昌:您剛才強調了和平的重要性。馬英九先生訪問大陸時,也多次提到和平。但兩岸關係中存在着統一與「獨立」、戰爭與和平的矛盾。很多人認為,和平是大家共同的希望,但如果和平意味着和平的「獨立」,可能不是大陸方面願意看到的一個方向。您認為馬英九先生除了堅持「九二共識」和反「台獨」立場外,是否有可能公開表達統一的立場?

邵宗海:關於兩岸最終走向統一的問題,我認為這是一個不可逆轉的趨勢。然而,現在是否需要馬上統一,還是應該先和平相處一段時間後再考慮統一的問題,這確實存在不同的意見。我個人對兩岸和平統一持樂觀態度。當兩個曾經敵對的團體現在願意和平相處時,最終的結果往往是不言而明的。

劉瀾昌:如果說現在的和平狀況是朝向統一的方向發展,這可能是大陸方面所樂見的。但很多台灣民眾可能更希望維持現狀。您提到最好是大家和平相處一段時間後再考慮統一的問題。然而,大陸的一些網民可能對此感到焦慮。您認為該如何處理這種情緒?

邵宗海:我認為我們應該給予彼此更多的瞭解和信任的時間。兩岸和平相處的過程中,最重要的是建立信任和瞭解。如果雙方能夠在這段時間內相互尊重、理解和支持,那麼最終的結果將會是積極的。對於大陸網民的焦慮情緒,我認為需要通過更多的交流和溝通來加以緩解。

劉瀾昌:您提到了給予彼此瞭解和信任的時間的重要性。確實,很多大陸朋友對台灣島內統一和要求「獨立」力量的對比感到困惑。他們認為這是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您能否對此進行分析?

邵宗海:我認為台灣島內統一和要求「獨立」力量的對比是一個動態的過程。雖然台灣有一部分人仍然主張「獨立」,但我認為這股力量已經在逐漸衰弱。與此同時,統一的聲音雖然在某些時候可能不夠強烈,但它是一個持續存在的趨勢。中國大陸的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對台灣人民產生了很大的吸引力。然而,要讓台灣人民接受統一,還需要大陸方面更積極地展示自己的優點和吸引力。今天不是說服馬英九、國民黨,而是要說服2000萬人口的台灣人民。

劉瀾昌:我們從香港經常去台灣,很多大選都參加過。有一句話印象很深的是,過去前「總統」陳水扁在爭取連任的時候,台南的一些老百姓說過:「我們肚子扁扁也要挺阿扁」,這個就是反映就是台灣畢竟有相當一部分還是支持民進黨的。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也要衡量台灣統一的力量是大點,還是「獨立」的力量大一點,我們怎麼樣去衡量做一個量的分析?

邵宗海:雖然民進黨已經執政多年,但這並不意味着「獨立」力量仍然強大。事實上,鼓吹獨立的聲音已經在逐漸衰弱。這是因為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獨立」並不是一個現實的選擇。與此同時,統一的聲音雖然可能還沒有完全起來,但它是一個潛在的趨勢。我認為我們需要給予兩岸關係更多的時間和耐心,讓雙方建立更緊密的聯繫和瞭解。

劉瀾昌:剛才您提到一個很重要的觀點,就是現在要求統一或獨立的力量比20年前衰落很多,但很多大陸朋友認為民進黨蔡英文執政了八年,賴清德又繼續執政,怎樣說明島內要求「獨立」的力量反而下降?

邵宗海:從另一角度看,蔡英文當了這麼多年,接着賴清德執政,這樣長的時間,可見鼓吹「獨立」起不了作用,那是因為北京的力量不能讓他們講太多。「獨立」或統一都需要鼓動很大的勇氣去追求的,不僅是口邊講講,需要實際行動。蔡英文或賴清德曾經有過這種雄心萬丈的一些看法,現在溫和多了,但另外一種話就是「獨立」的氣氛越來越淡。如果是這樣子來說,我是覺得說我寧願看到「獨立」的氣氛開始衰弱了,但是統一的聲音是不是完全起來了?我覺得說可能需要看北京是不是釋出更多的誘因讓台灣的人民感覺到兩邊合在一起可能是很好。

美方重申不支持「台獨」

劉瀾昌:實際上可否說現在島內最主要的追求的還是維持現狀?

邵宗海:維持現狀已經違背了這些主張,我們應鼓勵他們不談「台獨」,他們願意維持現狀,但現狀也許我們解讀不一樣,他們是往「獨」的方向走,但我覺得是不可能的事情。我相信對兩岸來講,今天我都能夠跟你坐在一起,談一些我們大家共同關心的問題。我們想想看這20年、30年前可不可能可以把這個話題公開的來談論,如果說能夠代表一部分台灣人民的想法,我覺得我們可以樂觀繼續的期待下去。

劉瀾昌:您剛才分析了台灣各種力量的對比,此消彼長。現在很多人說,對於台灣影響最大的可能還是美國,最近美國的領導人拜登再次要求大陸的領導人跟他通電話,通完電話後重申美方不支持「台獨」,不尋求新冷戰,這是不是美國也希望維持現狀?

邵宗海:我相信美國不希望「台獨」,源自於他們領導人的這句話。台灣有另外一種現狀的聲音,我覺得是美國的鼓勵、美國的影響是有一定的效果,這個效果剛好也能夠符合台灣民眾所期待的。我有時候會大膽的建議今天台灣能不能脫離中國大陸,不管是在民生經濟,甚至於包括了其他方面能不能完全做得到?台灣已經離不開了,它最後是怎麼走?我感到除了跟中國大陸合在一起的話,它還有什麼取向?只不過說在我們這一代或者在短期之內,可能不見得馬上看到這個結果,但是我絕對相信在我們下一代,可能他們比我們更快樂觀地說:「怎麼我們兩岸會走這麼快!」

劉瀾昌:基本上您的基調還是比較樂觀的,尤其是現在大家都知道大家很想去講和平,為什麼講和平?因為有戰爭的陰影,您覺得目前台海會不會真的還有擦槍走火的可能性呢?

邵宗海:如果說這些決策者對於台灣很多事情,他覺得沒有辦法忍受,這戰爭可能我們今天還沒開始談起的時候已經率先啟動。台灣有很多方面的做法及講法,對北京來講,都覺得是可忍孰不可忍,但是我會看出北京有它的格局。台灣境內有很多講的話是有衝擊性的,對北京就是說只要不要傷到未來兩岸的和諧,他們可以忍一時,只不過台灣看得不清楚。

台灣現在馬上就有新的領導人開始,台灣民進黨的格局可能還會在延伸一段時間,我覺得他們的延伸可能對兩岸有好處,好處在於它更加瞭解中國大陸不能隨便跟他們講話,賴清德日後的講話都比較謹慎,我覺得這是好事,我們不要刻意去挑釁,也不要刻意去激怒對方,就是維持現在目前狀況,這有點會讓旁觀者,特別是香港、中國大陸看起來焦急。但從台灣來說,我是覺得說現在台灣走的路是沒有後退,往前走,我就充滿希望。

澳門理工大學名譽教授邵宗海指出,雖然民進黨已經執政多年,但這並不意味着獨立力量仍然強大。事實上,鼓吹獨立的聲音已經在逐漸衰弱。這是因為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獨立並不是一個現實的選擇。與此同時,統一的聲音雖然可能還沒有完全起來,但它是一個潛在的趨勢。他認為需要給予兩岸關係更多的時間和耐心,讓雙方建立更緊密的聯繫和瞭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