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特稿封面特稿

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

發布日期:2024-06-04 柳蘇

(一)7月召開二十屆三中全會

習近平主席曾鮮明指出:「改革是由問題倒逼而產生,又在不斷解決問題中得以深化。」此次座談會上,企業和專家代表圍繞深化電力體制改革、用科技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優化外資企業營商環境、推動城鄉融合發展等提出意見建議。這些意見建議着眼的,正是亟待用改革破解的問題所在。完成目標是推進改革最重要的牽引。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抓住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需要解決的重大體制機制問題、深層次矛盾和問題,奔着問題去、盯着問題改,不斷為中國式現代化注入強勁動力、提供有力制度保障。

這意味着去年下半年便開始受到外界關注卻遲遲未有召開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正式確定會議時間與會議主題。政治局會議強調,改革開放是中國人民事業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是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關鍵時期;面對紛繁複雜的國際國內形勢,面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必須繼續把改革推向前進;全黨必須自覺把改革擺在更加突出位置,圍繞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會議要求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時更加注重系統集成、突出重點和改革實效,推動生產關係和生產力、上層建築和經濟基礎、國家治理和社會發展更好相適應,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強大動力和制度保障。

自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歷屆三中全會通常都在秋季舉行。二十屆三中全會在今年7月召開,距離二十大的召開將近兩年之久,是1984年十二屆三中全會以來召開時間與黨代會間隔最長的一次。為何會這樣?合理的解釋是因為三中全會重點研究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問題,將會涉及重大改革舉措,所以需要在正式召開會議之前進行更長時間的工作準備與鋪墊。

(二)「中國式現代化」和「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是二十屆三中全會主題

從最近中國高層的風向來看,「中國式現代化」和「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是二十屆三中全會的主題。因為不論是習近平主席考察上海、在紀念毛澤東誕辰130周年講話、新年賀詞,還是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都在反復強調「中國式現代化」和「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在目前中國語境下,「中國式現代化」已經上升為最大的政治,而改革開放又是「決定中國式現代化成敗的關鍵一招」。既然這樣,讓「中國式現代化」和「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在當前現實下有更加具體的指向。因為這既是延續改革開放以來三中全會傳統,又是當前中國凝聚人心、激發活力與創造力的必由之路。

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全面深化改革成為當代中國最鮮明的特色,擴大對外開放成為當代中國最鮮明的標識。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啟了改革開放歷史新時期。中國人民面貌的歷史性變化,最根本的,就是在十一屆三中全會重新確立的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指引下,衝破了長期禁錮人們思想的許多舊觀念,擺脫了許多思想上的枷鎖和禁錮,振奮起偉大的革新創造精神、開拓進取精神、實幹興邦精神,激發出空前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創造出舉世矚目的發展成就。新中國成立以來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是以這次全會為開端的。在思想、政治、組織等領域的全面撥亂反正,是從這次全會開始的。偉大的社會主義改革開放,是由這次全會揭開序幕和開始起步的。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道路,是以這次全會為起點開闢的。一句話,中 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標誌着:中國從此進入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歷史新時期,中國共產黨從此開始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探索。

自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啟動改革開放以來,歷屆三中全會通常都會作出重大決定,多數時候與經濟社會改革發展問題相關。比如,十二屆三中全會讓中國經濟改革從農村走向城市,十四屆三中全會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構築「四樑八柱」,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全面深化改革,主張「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2013年習近平主席曾說過:「改革開放以來歷次三中全會都研究討論深化改革問題,都是在釋放一個重要信號,就是我們黨將堅定不移高舉改革開放的旗幟,堅定不移堅持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

1949年以來的新中國發展歷史表明,實事求是地推進改革,將中國人追求美好生活的強烈願望轉化為源源不斷的活力與創造力,是中國崛起的關鍵。在近年來許多人對未來感到迷茫和疑慮的形勢下,二十屆三中全會像改革開放以來多次進行的切實有效改革那樣宣示進一步改革開放的決心,以實實在在的政策凝聚人心。

(三)中國改革不會停頓開放不會止步

2024年3月27日,習近平主席在北京會見美國工商界和戰略學術界代表,強調中國的改革不會停頓,開放不會止步。據央視新聞報道,出席這場會見的美方人士包括:美中關係全國委員會董事會主席格林伯格、黑石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蘇世民、高通公司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安蒙、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院長艾利森、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會長艾倫等人。

從這次中國領導人會見美國工商界和戰略學術界代表,可以洞察到多個維度的重要資訊。這不僅是一次以經貿與學術為橋樑而開展的外交層面的互動,更是中美之間在經濟、戰略等多領域交流合作的重要體現。值得注意的是,會見中提到的「我們正在謀劃和實施一系列全面深化改革重大舉措」,這並非空泛之談。結合中國近年來的政策動向和經濟發展趨勢,可以推測,這些重大舉措可能涉及多個方面。例如,在經濟領域,將進一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在政治領域,會加強法治建設,推動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在社會領域,將加大民生投入,提高社會保障水平等。這些舉措的有效實施,將有力推動中國經濟社會的全面進步和高質量發展。

習近平主席向出席的美方人士強調,中國經濟是健康、可持續的。他說,「我們將持續推動高質量發展,持續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既讓中國人民不斷過上更好生活,也為世界可持續發展作出更大貢獻。中國發展前景是光明的,我們有這個底氣和信心。」習近平主席表示:「我們正在謀劃和實施一系列全面深化改革重大舉措,持續建設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為包括美國企業在內的各國企業提供更廣闊發展空間。」

(四)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

政治局會議特別指出,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是以習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要深刻領會黨中央戰略意圖,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取得更大突破,更好發揮先行探路、引領示範、輻射帶動作用。示意中央區域協調發展領導小組要加強統籌協調,有關部門要加大支持力度,上海市要更好發揮帶動作用,江蘇、浙江、安徽三省要各揚所長,凝聚強大工作合力,不斷譜寫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篇章,在更大範圍內聯動構建創新鏈、產業鏈、供應鏈。

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是習近平主席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重大國家戰略,是新時代引領全國高質量發展、完善我國改革開放空間布局、打造我國發展強勁活躍增長極的重大舉措。在全國經濟版圖中,涵蓋上海、江蘇、浙江、安徽三省一市的長三角區域,是我國經濟發展極具活力的區域,在國家現代化建設大局和全方位開放格局中具有舉足輕重的戰略地位。習近平主席在浙江、上海工作期間,就對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進行深入思考和積極推動。進入新時代,這片區域在全國發展大局中應當承擔什麼樣的使命,習近平主席高度重視、精心謀劃。

習近平主席指出,實施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要緊扣一體化和高質量兩個關鍵字,以一體化的思路和舉措打破行政壁壘、提高政策協同,讓要素在更大範圍暢通流動,有利於發揮各地區比較優勢,實現更合理分工,凝聚更強大的合力,促進高質量發展。長三角三省一市把握歷史機遇,牢牢樹立「一體化」意識和「一盤棋」思想,相互賦能提速,強化優勢對接,努力實現「1+1+1+1>4」。

如今,長三角區域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集群化發展態勢愈加明顯。量子通信、穩態強磁場、聚變能等一批前沿科技在「無人區」不斷突破,「九章」量子電腦、嫦娥鋼、「墨子號」衛星等一批成果不斷湧現,為未來產業積蓄動力。瞄準國際先進科創能力和產業體系,加快建設長三角G60科創走廊和沿滬寧產業創新帶,長三角配置全球資源的能力和輻射帶動全國發展的能力將進一步提升。

(五)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改革價值取向始終不能變

此次座談會上,習近平主席以推進經濟體制改革為例,進一步闡釋改革如何突出重點。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經濟體制改革牽一髮動全身,對其他領域改革具有重要影響,它是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的「牛鼻子」。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可以說是抓住了破解增強發展動力難題的主要矛盾。

習近平主席在此次座談會列舉的一系列經濟體制改革重要內容,正是現實需要和最緊迫的事情,也為如何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提供指引。經濟領域改革如此,其他領域改革亦是如此。正如習近平主席所強調的,其他領域改革也要聚焦全域性、戰略性問題謀劃改革舉措,實現綱舉目張。

此次座談會上,習近平主席指出「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抓改革、促發展,歸根到底就是為了讓人民過上更好的日子」,進一步明確了改革無論改什麼、改到哪一步,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改革價值取向始終不能變。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要把增進人民福祉作為發展的根本目的,採取更有針對性的措施,一件一件抓落實,一項一項促提升,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續用力,尤其要從最困難的群體入手,從最突出的問題着眼,用心用情用力解決好人民群眾特別是困難群體的急難愁盼問題,努力在推動高質量發展進程中補齊民生領域短板,切實兜住兜牢民生底線,全方位提升人民生活水平。

以人民為中心貫徹新發展理念。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中國共產黨基於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和價值取向,遵循尊重人民、依靠人民、為了人民的原則,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新發展理念注重協同性和聯動性,統籌解決發展的動力問題、發展的平衡問題、人與自然和諧問題、發展的內外聯動問題、社會公平正義問題,積極回應人民群眾要求、滿足人民群眾需求,以尊重人民主體地位和創造精神推動經濟社會發展,適應把握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努力開拓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發展的現代化之路,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越走越寬廣。

以人民為中心推進經濟建設。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興國之要。習近平主席指出:高質量發展,就是能夠很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發展,是體現新發展理念的發展,是創新成為第一動力、協調成為內生特點、綠色成為普遍形態、開放成為必由之路、共用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

以習近平主席為核心的黨中央始終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加快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大力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推動形成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布局,以習近平主席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團結帶領人民不斷為美好生活而奮鬥。新征程上,要始終把人民利益擺在至高無上的地位,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朝着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不斷邁進。

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又一個重要年份,主要任務是謀劃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5月23日,習近平主席主持召開企業和專家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再一次彰顯中央重視開門問策、集思廣益的優良作風,也釋放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