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21日,我們從曼谷驅車向西出發抵達泰國吞武裡府,並在參觀了桂河大橋後一路向北在北攬坡留宿後,於第二天下午抵達湄索縣。
●在湄索,我們遭到泰國軍警攔截車輛進行檢查
湄索位於泰國中西部的達府,在進入達府並向西行進後,泰國軍警設置的公路檢查站明顯增多,八十多公里的路程經過了6個檢查站。
近期,由「王星」事件引發了中緬泰聯合執法打擊行動使得當地風聲漸緊。在經過每一個檢查站時,泰國軍警都在醒目處用泰文立個牌子要求司機搖下窗戶,如果是非泰國人,看不懂牌子上的提示語的話,說明這是重點車輛,泰國軍警會荷槍實彈進行攔截檢查。
當地時間2月22日下午14時30分,我們順利抵達湄索縣的莫艾河沿岸。在泰緬邊境口岸附近,通過翻譯與當地人交流,當地人提醒我們說:「這裡形勢非常緊張,對面妙瓦底園區的武裝分子經常會綁架中國人過去。」
●對面就是臭名昭著的妙瓦底園區
就在距離我們不足50米處,我們可以看到莫艾河沿岸不到100米就有一位全副武裝的泰國持槍軍人在站崗巡邏,而對岸則可以清晰地看到有一大片平地而起的樓房建築,孤零零地矗立在周邊雜草叢生的荒地裡。表面上看是所謂的「產業園」「開發區」,實際上就是電詐園區。只見建築物之間有行人在不停地走動,但是卻不見持槍的武裝分子和保鏢。
中緬泰聯合打擊電詐讓湄索從熱鬧變蕭條
2025年2月,中國聯合泰國、緬甸展開大規模打擊電詐行動後,湄索縣的景象驟變。尤其是中國公安部部長助理劉忠義於2月16日率團到泰緬邊境後,他不僅親自前往緬甸妙瓦底,與緬方官員商討營救電詐受害者,還安排工作組駐紮在當地負責接收被送往泰國的中國籍電詐分子。而湄索在經歷了嚴厲的行動之後,原本繁華的邊境商業城市,如今顯得冷清蕭條,大量商舖關門歇業,街頭巡邏的泰國軍警增多,氣氛緊張而壓抑。
站在泰國湄索縣的莫艾河沿岸,透過一條並不寬闊的水面,我們望向對岸的緬甸妙瓦底。兩座城市被這條河流分隔,然而這條河的兩岸,卻仿佛是兩個截然不同的世界。
●湄索縣城,店鋪大多大門緊鎖
在打擊行動之前,湄索縣是泰緬邊境最繁華的商業城市之一,這裡是通往緬甸的主要陸路關口,也是泰緬貿易的重要樞紐。市場裡人聲鼎沸,商舖鱗次櫛比,小餐館、金店、手機店和匯兌店隨處可見,每天都有大批人員往來,既有合法商貿活動,也摻雜着大量灰色經濟。
然而,這座城市的繁榮很大程度上依賴妙瓦底電詐園區帶來的「經濟溢出效應」。大量從事電詐的人在湄索消費,酒店、KTV、酒吧、賭場等娛樂場所生意興隆,地下匯款點、換錢所提供着龐大的現金流支援。每天,大批受騙者、人口販運鏈條上的中間人,以及尋找快速致富機會的「投資者」穿梭於湄索與妙瓦底之間,形成了一條隱秘而龐大的黑色產業鏈。
2025年2月開始的跨國聯合行動,重創了這一地下經濟網絡。泰國警方加強邊境封鎖,湄索地區的酒店、換匯點、酒吧、卡拉OK廳大多停業,街頭的許多金店、電子產品店也紛紛關門。一些商家甚至直接撤離,原因是他們的主要顧客——那些從事電詐活動的人,不再敢堂而皇之地出現在湄索。
邊境街頭戒備森嚴,軍警荷槍巡邏,氣氛緊張。在泰緬第二友誼大橋附近,大批泰國警察檢查進出車輛,嚴格審查可疑人員,限制無合法身份的緬甸人進入泰國。當地人告訴我,湄索的許多旅館和租房最近都被警方排查過,凡是沒有正當工作的緬甸人,都被要求離境。這一系列措施讓昔日繁華的邊境小城陷入蕭條,失去了往日的喧囂。一位在湄索開餐館的華人老闆告訴我:「以前,妙瓦底的那些人每週都來湄索大吃大喝,晚上去酒吧、KTV,第二天再回去繼續工作。但這次行動之後,我們的客人少了一大半,很多人聽說風聲緊,乾脆躲起來不出來了。」
在這場行動中,泰國警方不僅加強了邊境管控,還嚴格監視所有跨境資金流動,許多換匯商店因涉嫌參與洗錢而被查封。當地金融業受到重創,一些過去與妙瓦底有業務往來的銀行也收緊了對可疑帳戶的監管。這使得電詐集團的資金鏈受到嚴重衝擊,也讓依賴邊境貿易的小商戶遭遇經濟寒冬。
知情人士透露妙瓦底園區內恐怖情況
在湄索縣的一家咖啡館裡,我與一位知情人士取得了聯繫。他是一名曾在妙瓦底某個犯罪園區工作過的中國人,如今已經設法逃出,並在泰國警方的保護下等待遣返。他神情疲憊,眼神裡帶着深深的警惕。他低聲說道:「這些電詐園區就像一座座黑色工廠,你進去後,身份就不再屬於你自己,所有的行動都被監視,所有的收入都歸犯罪集團所有。如果你不聽話,懲罰隨時都會降臨。」
根據他的描述,妙瓦底的電詐產業運作方式已經形成了一整套嚴密的體系,這不僅僅是一個犯罪團夥運作的網絡,而是一種跨國犯罪生態鏈,涵蓋了人口販賣、暴力控制、網絡詐騙、跨境洗錢等各個環節。犯罪集團通常在中國大陸、東南亞各國的社交媒體、招聘網站上發佈虛假招聘廣告,承諾「月入上萬、食宿全包」,以極具誘惑力的薪資條件吸引年輕人報名。一些應聘者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帶到泰國,而後被轉移至妙瓦底,護照被沒收,從此失去自由。那些嘗試反抗的人往往遭到毒打、關押,甚至被轉賣給更嚴苛的詐騙集團。他強調:「很多人原本只是想找一份海外工作,結果卻被送進了噩夢。」
進入電詐園區後,受害者通常會接受2-4周的所謂「專業培訓」,實則是系統性的詐騙技能培訓。犯罪集團制定了一套完整的詐騙手法,內容涵蓋網絡金融欺詐、博彩騙局、虛假投資、高額回報陷阱等,詐騙對象主要是中國大陸及全球華人社區。詐騙集團內部有嚴格的KPI考核制度,每名「業務員」每天都要完成一定的詐騙目標,如果業績不達標,就會遭受不同程度的懲罰。最常見的懲罰方式包括毆打、電擊、禁食,甚至是「水牢」折磨——將受害者關進充滿污水的房間數天,讓他們生不如死。如果某人長時間無法完成詐騙任務,就會被當成「廢物」處理,可能被轉賣給更殘暴的犯罪集團,或者被威脅賣器官以「償還債務」。
園區的管理極為嚴密,所有出入都受到持槍保安的監視,內部設置了嚴密的監控系統,任何試圖逃跑的行為都會被立刻制止。知情人士透露,很多受害者嘗試逃跑,但最終不是被抓回去毒打,就是被秘密處決。「他們甚至會在園區內設立『榜樣』,讓其他人看到如果反抗,會是什麼下場。」他說。犯罪集團在管理上採取的是「軍營式」模式,每個人的行動都受到嚴格限制,吃飯、上廁所、休息甚至是睡覺,都需要獲得許可。許多人被迫長時間工作,每天工作12到16小時,不允許休息,甚至連生病都不能請假。「如果你病了,不是去看醫生,而是被丟進房間等死,或者被賣掉。」他說。
資金流向也是電詐集團的關鍵環節。詐騙集團騙取的錢款通常不會直接存入個人帳戶,而是通過地下錢莊、虛擬貨幣交易、境外銀行帳戶等多種方式進行洗白,再通過複雜的財務操作進入合法市場。一些園區還會將受害者「包裝」成投資人,讓他們操控跨境匯款帳戶,以規避各國的監管。部分受害者甚至被迫利用自己的身份去開設虛假銀行帳戶,或是成為犯罪集團的資金「跑腿」,幫助轉移非法資金。
妙瓦底犯罪集團的殘暴遠不止於此。犯罪分子深知受害者的恐懼心理,因此不僅僅是靠武力壓制,還利用心理操控和暴力脅迫,讓人喪失逃跑的勇氣。他們會故意製造「逃跑者被處決」的假像,或者散播「園區之外更加危險,逃跑必死」的恐怖故事,讓受害者心理崩潰,從而放棄抵抗。更令人髮指的是,有些人即便被「允許」離開,也需要支付高額的「贖身費」,通常金額高達數萬甚至數十萬元人民幣。許多人為了籌錢贖身,被迫聯繫家人甚至朋友騙錢,而這筆錢最終也進入了犯罪集團的口袋。
泰國加強邊境治理清剿電詐產業園
泰國政府近年來一直在加強對妙瓦底電詐園區的打擊力度,尤其是在中國與東南亞多國展開聯合執法行動後,泰國警方的圍堵措施逐步升級,目標不僅是遣返被困人員,更是徹底清剿電詐集團。然而,由於電詐園區背後的利益鏈條極其龐大,這場圍堵戰仍然充滿挑戰。儘管泰國政府採取了一系列強硬措施,但犯罪集團並未就此偃旗息鼓,而是迅速調整策略,甚至開始向其他國家轉移,企圖繼續維持其龐大的詐騙產業鏈。
泰國軍警在湄索及周邊地區加強了邊境管控,湄索至達府的高速公路沿線,如今已設有多個固定檢查站,並增加了流動巡邏小組。我在返回達府的途中,親歷了至少3次邊境檢查,並被要求下車登記證件及拍照,每一輛載有中國人的可疑車輛都會被要求停車接受搜查,所有乘客都必須出示身份文件。警察們全副武裝,仔細核對車上人員的身份,盤查他們的行程記錄,任何可疑人員都會被帶走進一步審查。特別是在湄索,邊檢站的巡查力度顯著提高,大批曾經往來於妙瓦底的車輛如今被限制通行,泰國警方的邊境封鎖措施,使得詐騙集團的人員流動變得愈發困難。然而,儘管如此,依然有一些犯罪分子能夠通過賄賂邊防人員、使用假身份文件等方式逃避檢查,從而繼續他們的非法活動。
●前往湄索的檢查站,泰國軍警正在攔截過往車輛
與此同時,緬甸克倫邊防軍的角色變得愈發複雜。在國際社會的壓力下,蘇奇督及其掌控的克倫邊防軍迫於形勢,不得不作出釋放被困人員的承諾,並通過泰緬第二友誼大橋將部分受害者移交給泰國。然而,這種釋放行動明顯帶有策略性的拖延,根本目的仍然是維護犯罪園區的正常運作。原計劃每日釋放500人的承諾,實際上被嚴重縮水,20日移交200人,21日移交300人,22日僅移交121人。如此緩慢的釋放進度,意味着即便持續進行一個月,最多也只能釋放15000人,而據泰國警方估算,妙瓦底及周邊的電詐產業區總人數可能超過十萬,這樣的釋放規模根本無法撼動犯罪集團的根基。更為惡劣的是,克倫邊防軍在這一過程中,竟然還利用釋放名單進行「敲詐式解救」,即要求被困人員支付高額贖金,否則不會被列入釋放名單。這種做法等於是在最後關頭再次榨取受害者的價值,既向犯罪集團輸送資金,又讓克倫邊防軍在經濟上受益。
●泰緬湄索邊境檢查站,仍有一些居民往來於兩國之間
由於泰國警方的圍剿行動愈發緊迫,犯罪集團的轉移策略也在加快推進。2025年2月22日,泰國警方透露了一起抓捕非法偷渡人員、誘騙受害者前往呼叫中心工作的案件詳情。警方查獲了手榴彈、「快樂水」以及藏在玩偶中的冰毒,總重量超過1公斤。經過追蹤,警方成功在通往曼谷方向的信武裡府佛統路段截獲一輛非法偷渡入境的車輛,抓捕了4名嫌疑人。其中包括21歲泰國籍司機、28歲無護照的中國台灣籍男子、26歲逾期居留的菲律賓女子和26歲的中國籍男子。同時查獲的物品包括一枚綠色的M26型殺傷性手榴彈,屬於從國外走私入境的危險物品;1053.5克冰毒;7包「快樂水」(含甲基苯丙胺成分的毒品)和22粒搖頭丸。
經調查,這批人正試圖從妙瓦底逃離。而據知情人士透露,妙瓦底犯罪集團正在將部分業務向柬埔寨、菲律賓等地轉移,以躲避執法打擊。事實上,近年來柬埔寨的西港、波貝等地,已經逐漸成為東南亞新的電詐重災區,而現在,這些區域很可能成為妙瓦底犯罪集團的新據點。泰國警方對此高度警覺,並已加強與柬埔寨方面的合作,力圖堵住犯罪分子的轉移通道。
與此同時,蘇奇督及其控制下的克倫邊防軍正在採取一系列手段,確保妙瓦底犯罪園區的運作不受外界干擾。近期,泰國方面切斷了妙瓦底的部分電力供應,試圖削弱園區的運行能力。然而,蘇奇督立即通過園區內部的備用電站、柴油發電機,甚至直接向緬甸電網購電,以確保電詐集團的正常運作。為了彌補額外的運營成本,蘇奇督隨即提高了園區內部的收費標準,將「妙瓦底水溝谷城市建設基金費」從每人每月3000泰銖提高至5000泰銖,這一費用實際上是電詐集團向犯罪分子徵收的「保護費」,用於維持園區的運轉。蘇奇督甚至採取更為極端的措施,命令園區內的犯罪團夥向外部資金來源收取更高的「抽成」,確保犯罪網絡的現金流不受影響。
面對泰國警方的步步緊逼,蘇奇督與妙瓦底的犯罪集團正在展開一場生死博弈。他們一方面假裝配合執法,釋放部分被困人員以緩和外部壓力,另一方面卻在幕後策劃更為隱蔽的犯罪模式,並加快向其他地區轉移力量。
黑暗終將消散,打擊電詐行動仍在繼續
電信詐騙不僅是經濟犯罪,更是一種嚴重的社會毒瘤,它不僅造成無數受害者傾家蕩產、家庭破碎,還催生了一系列衍生犯罪,包括人口販賣、綁架、洗錢、暴力虐待,甚至是非法器官交易。這些電詐集團不僅僅是操控受害者進行詐騙,他們本身已經發展成了跨國有組織犯罪網絡,涉及多個國家和地區,滲透進東南亞各國的經濟、社會,甚至在某些地區對地方武裝和政局產生影響。電詐園區內部對人員的非人待遇已經不再是秘密,受害者一旦進入,便會被扣押護照和證件,失去人身自由,他們不僅要「高效」完成詐騙任務,還必須滿足犯罪團夥對「業績」的苛刻要求,否則就可能遭受酷刑、虐待,甚至被「二次販賣」給其他犯罪集團。如果被認為沒有利用價值,他們可能會被轉賣給黑市,從事非法勞工,甚至成為器官販賣的犧牲品。
妙瓦底等地的電詐園區不僅威脅到個體的人身安全,其影響已滲透到整個東南亞地區的社會穩定。犯罪集團利用人口販賣、非法偷渡管道,將受害者從一個國家轉移到另一個國家,逃避執法追捕。而詐騙所得的巨額資金,往往通過地下錢莊、數字貨幣、離岸帳戶等方式進行洗白,進入合法市場,甚至滲透到政商界,影響地區經濟生態。一些地方武裝或黑幫勢力,也因這些犯罪網絡獲取巨額利益,從而助長了更多的暴力犯罪,使得打擊工作面臨重重阻礙。對電詐集團的縱容,實質上是對整個社會法治體系的破壞,讓犯罪愈發猖獗,也讓更多人陷入無辜受害者的行列。正因如此,各國政府必須採取更強硬、更系統的手段,徹底摧毀這一跨國犯罪網絡。當前,中泰緬等國的聯合打擊行動已取得初步成效,多個電詐園區被端掉,大量被困人員獲救,但這遠遠不夠。犯罪集團正在改變策略,加速向柬埔寨、菲律賓等地轉移,並利用新技術掩蓋行蹤,偽裝成合法企業繼續進行犯罪活動。因此,國際合作需要進一步深化,跨國執法合作機制必須更加嚴密,各國情報共享和打擊力度應同步加強,確保每一個電詐犯罪分子都無處可逃。同時,東南亞各國應加強對非法入境和人口販賣的防控,阻斷電詐園區的「人口供應鏈」,從根源上打擊電詐的人員來源。此外,對地下金融網絡和洗錢管道的徹底清剿也至關重要,只有切斷電詐犯罪的資金流,才能真正摧毀其經濟基礎,讓這些犯罪集團無利可圖,最終瓦解。
在這場持續的鬥爭中,每一次成功的打擊,都是在為受害者爭取希望,為社會恢復正義。妙瓦底的黑暗或許仍未散去,但正義的光芒已經照亮前方的道路。只要各國繼續攜手合作,持續加大打擊力度,打破電詐集團的利益鏈條,這些罪惡的園區終將被徹底摧毀,而東南亞,也終將迎來真正清朗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