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中小企业正逐渐成为变革的主力军。作为全国首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福州勇立潮头,敢于争先,以“智改数转”引擎,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激活新质生产力,塑造竞争新优势。
数字峰会引领
企业“智改数转”破局
位于闽侯的福州福强精密有限公司,作为汽车零部件细分领域专精特新企业,福强精密深耕汽车密封条、新能源电池阻燃材料等产品20年,为福耀集团、宁德时代等龙头企业提供配套服务。面对汽车产业链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浪潮,这家老牌制造企业以数字化为突破口,实现破局。
闽侯福强公司技改后,电焊工作全部由机械手臂完成,有效提升了生产效率。(郑帅 摄)
在工信等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福强精密与福州联通、鼎捷数智以及泛微网络紧密合作,通过构建数字车间、整合工厂内外数据流、实施智能化应用、集成各部门业务管理等路径,优化核心生产系统与外围运营环节,实现生产制造和智能办公管理各环节的提质、增效、降本、减存。
高新技术赋能
工业互联网平台崛起
福建辉阳电缆科技有限公司实施ERP管理系统,建立了业务财务一体化的信息流闭环,实现了从源头订单到业务运行乃至财务结算、账务处理的上下游紧密链接,全程可追溯。
福州联泓交通器材有限公司导入数字孪生系统,将真实工厂场景进行三维重建,打造信息透明的智能工厂,对仓储、配送等环节进行精确实时掌控、预警。
在新型工业化道路上,“智改数转”成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新兴赛道。福州市全力推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工作,聚焦针织、棉纺、电子、汽配等4个试点细分行业,常态化开展试点企业申报入库工作,目前已征集入库试点企业535家,280余家试点企业与服务商签订改造合同,进入改造实施阶段。
催生就业机遇,培养跨学科人才
福州中小企业的“智改数转”浪潮不仅推动了企业的发展和产业的升级,也为大学生就业带来了新的机遇。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需要大量既懂工业生产又懂信息技术的跨学科人才。
比如福强精密在构建数字车间、实施智能化应用等工作中,就需要具备工业工程、软件工程等多学科知识的人才。
而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搭建和运营,也需要计算机科学、数据分析、自动化控制等专业的人才。
这为大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同时也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促使高校加强跨学科专业的建设,培养适应新时代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从企业的“智改数转”实践,到工业互联网平台的蓬勃发展,再到为大学生就业和跨学科人才培养带来的新契机,福州正以工业互联网为支点,撬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新浪潮。这不仅将推动福州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也将为全省乃至全国的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和模式。未来,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应用,福州有望在新型工业化道路上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