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動態政經 / 神州動態

向綠向新 產業轉型騰飛 ——湖州“兩山”理念提出20周年系列報道之二

發布日期:2025-08-16 顏菁 李琬婷

文/顏菁 香港鏡報高級記者

  李琬婷 香港鏡報記者

在太湖南岸的晨曦中,上港碼頭的電動軌道吊正無聲地搬運著集裝箱,新能源貨輪在碧波間劃出清淺的航跡。在德清臨杭物流園區的自動化分揀中心,高速掃描儀“嘀嘀”作響,智能分揀臂快速揮動,精准地將包裹投入不同的目的地格口。這些場景恰似湖州產業發展的生動注腳。湖州用二十年時間完成了從傳統工業城市到綠色智造高地的華麗轉身,GDP增長5.6倍的同時,走出了一條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比翼齊飛的新路子。

組合拳升級傳統產業 綠色標准引領轉型之路

在湖州的產業結構中,傳統產業占了大頭,蓄電池、紡織、造紙等高能耗產業占比高,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單位碳排放均高於省平均水平。

其中,采礦業是湖州曾經的支柱產業,但其發展態勢野蠻粗放,為人民增添了不少苦惱。“白襯衣洗了晾在外面,晚上收回來時變成了黑襯衣,上面沾滿了灰塵。”長興縣新川村村民回憶起曾經與礦為伴的生活,粉塵侵入引發的呼吸道疾病,對他們來說是家常便飯。

曾經的湖州,面臨著這樣的兩難問題:高能耗、高污染的傳統產業導致環境惡化,影響人民生活,但傳統優勢產業又是湖州發展經濟,提高人民物質生活水平的必要推力,舍不下,割不掉。

破局關鍵是如何在發展中解決污染問題,變“包袱”為財富,在不舍棄的前提下協同經濟發展與生態文明建設。對此,湖州打出了產業轉型的組合拳。

標准先行。湖州市在全國率先形成“五位一體”綠色制造標准體系,引領產業轉型。從市,到區縣,再到園區、企業,直至產品,五個層次嚴格執行綠色評價規範。

天能集團,作為湖州市乃至全國蓄電池行業領頭羊,綠色發展已經成為其企業目標。企業層面,目前天能集團擁有10家國家級綠色工廠、5家國家工業產品綠色設計示範企業,參與制定了220餘項國家和行業各類標准。

圖說:天能集團大力推行綠色工廠建設,構建綠色生產體系。

產品端上,天能集團參與全國廢舊鉛蓄電池回收體系建設。“要構建一個貫穿電池生產、使用、綜合利用、報廢回收等全生命周期的信息溯源系統,強化溯源體系數字化建設。”天能控股集團董事長、全國人大代表張天任表示。

布局優化。湖州從組織架構入手,直擊傳統家庭式作坊“低、散、亂”的生產經營缺點。

織裏童裝產業帶是湖州市最具特色的區域塊狀經濟之一,但其中砂洗、印花等配套生產環節均為高污染產業。對此,湖州建立綠色小微園區,引導小微企業集聚入園,提供統一的環保和能源基礎設施。同時,對於園區內企業規劃優惠政策,提供優惠利率貸款、簡化貸款程序、降低准貸門檻等金融服務,實現產業經濟、生態、社會三方效益全面提升。 

整體改造。只有提高資源利用率,必要時進行資產重組,傳統產業才能煥發新活力。

湖州影視城的前身是污染嚴重的“瑞森”造紙廠,2014年拉風集團投資近15億元“騰籠換鳥”,將其改造成為如今集影視、旅遊、休閑於一體的影視旅遊綜合體。“把舊的變新的、把壞的變好的、把沒用的變有用的”,2016年時任浙江省省長的李強同志在現場考察時高度肯定了影視城建設,成為浙江省“三改一拆”的經典案例。

無中生有布局新賽道 特色小鎮崛起創新集群

要想擴大經濟總量,湖州既要利用好傳統產業的固有優勢,又要規劃新興產業的未來格局。

2025年是“兩山”理念提出20周年,也是浙江特色小鎮建設十周年。在湖州,一批特色小鎮正從藍圖變為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

近十年來,吳興區埭溪鎮的美妝小鎮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已經成為全市生物醫藥鏈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2006年,美妝小鎮迎來一位貴客——珀萊雅。作為國貨美妝上市龍頭企業,珀萊雅在環境保護、智能生產和ESG管理領域起到了示範引導作用。珀萊雅相關負責人向記者介紹:“我們的湖州生產基地按照國際一流的花園式化妝品工業城標准建設,綠化面積達到40%,獲評國家級‘綠色工廠’。”

圖說:珀萊雅湖州生產基地貫徹綠色生產理念,是湖州生物醫藥產業鏈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近年來,珀萊雅湖州生產基地向“數字工廠”加速轉型。“我們從2018年起全面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通過SAP、智能物流中心、生產管理中心等一系列數智化運營系統建設,全面實現數字化轉型升級,充分發展新質生產力。”珀萊雅相關負責人補充道。

而在德清縣,另一個特色小鎮強勢崛起。從2012年,省地理信息產業園啟動建設至今,德清地理信息小鎮“無中生有”:十餘年鼎力奮鬥,換來430餘家“地理信息+”企業齊聚一堂,這裏成為首屆聯合國世界地理信息大會舉辦地。

近年來,德清正積極推動地理信息跨界融合,創造無限可能。

2023年4月,全國縣域唯一的國家級車聯網先導區落地德清。這裏占地172畝的智能網聯汽車測試場,是浙江省唯一同時滿足單車智能,以及智能網聯測試的公共測試場。全域949.3公裏道路開放測試,蔚來、比亞迪、吉利……眾多知名品牌的測試車輛在德清城鄉之間穿梭。

圖說:地理信息小鎮已經成為德清縣的產業“金名片”。

如今,德清又瞄准了“地信+地磁”這一新興領域,緊握新抓手——由中國科學院院士牽頭的“地球磁場模擬與監測系統”重大項目,加緊布局地磁導航、地磁探礦、可穿戴醫療設備等產業方向,打造又一增長極。

數據顯示,2024年1月至11月,湖州全市八大新興產業鏈營業收入占規上工業比重36.7%,比2023年底提高2.5個百分點。

當下,湖州正聚焦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汽車等新興產業,推動產業體系煥新,以增量驅動實現傳統產業轉型升級與新興產業培育壯大的協同共進。

能源結構向綠而行 光伏水電激活生態紅利

能源是推動產業發展的基礎支撐,是決定經濟社會能否順暢、高效運行的關鍵。無論產業多“綠”,若能源不“清”,終是功虧一簣。

“到現在,安吉縣可再生能源消費總量、增量占一次能源消費總量、增量比例分別達到30.2%和85%,可再生能源就地消納電量占全社會用電量中占比達到40.8%,這個數據非常可觀。”安吉縣發改局能源科科長趙文林介紹,“十四五”期間,安吉年新增光伏173兆瓦,光伏增長率達35.3%,能源結構一路向“綠”。

2005年,安吉僅有一座天荒坪抽水蓄能電站;到現在,安吉已建成有2座抽蓄電站、總容量390萬千瓦組成的亞洲最大抽蓄群落。而從全市範圍來看,至2024年,湖州累計可再生能源裝機達750萬千瓦,位列全省第二。

圖說:天荒坪發電站正在為湖州綠色發展提供磅礴能量。

綠色可再生能源發展,正在喚起美麗湖州新活力。

光伏發電成為農村增收新途徑。在德清縣新安鎮,租用村民屋頂安裝光伏板發電,已有689戶村民加入,年發電量近600萬千瓦時,村民戶均年增收超1000元。

清潔能源成為企業降本新選擇。據2023年末數據測算,目前光伏發電的度電成本(LCOE)已降至0.3029元,比購買傳統火電便宜近6%。

諸多企業敏銳地捕捉到綠色能源所蘊含的巨大潛力,紛紛投身其中,積極探索將其融入自身生產運營體系的有效路徑。

“目前我們公司99%的生產用電來自於光伏發電,並有計劃在2028年實現碳達峰,2046年實現碳中和。”浙江鑫盛永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鮑金勝向記者說明綠色能源應用情況。“‘綠色生產’已經成為全體員工的共識和行動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