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高天卿 香港鏡報高級記者
金色的邀約,從綠水青山間發出。“在湖州看見美麗中國”——2024年3月15日,湖州市委書記陳浩在推介會上向香港企業家和人才發出誠摯邀請:“湖州正全力繪制一幅政企同心的奮鬥畫卷,打造‘企業最有感’的營商環境,讓每一位投資者、創業者都感受到‘家一樣的溫暖’。”
圖說:2024年3月,“在湖州看見美麗中國”城市(香港)推介會舉行,湖州市委書記陳浩發出“邀請函”。
光陰荏苒,昔日的“挖礦賣石”之地,如今已投身於自動化、數字化制造新業態。站在新起點,湖州的目光越過山川,錨定長三角腹地,眺望全球舞臺。它正高舉“引進來”和“走出去”兩面大旗,將“湖州模式”的種子播撒向世界各地。
優惠新政與立體交通打造人才磁場
人才,是一座城市的靈魂;城市,是人才發展的沃土。近年來,湖州深入開展人才強市、創新強市的首位戰略,打造全國人才創新創業理想城市。
2024年,湖州計劃通過“南太湖精英計劃”項目,引進140個領軍型創新創業人才和團隊,並拋出極具吸引力的“千萬級”政策禮包:最高1000萬元的項目資助,疊加最高1000萬元的人才基金支持。
安居方能樂業。湖州高度重視人才住房需求:來湖的高層次人才最高可獲300萬元購房安家補貼,大學生也可享最高50萬元的相應補貼。同時,湖州將“軟服務”深度融入人才政策,向符合條件的高層次人才發放“高鐵年卡”與“人才一卡通”,並提供“免費公交”“免費旅遊”等貼心服務,讓人才心無旁騖地扎根湖州。
湖州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取得的新進展,也將進一步促進資源流入。
2024年12月26日,上海經蘇州至湖州的高鐵正式開通運營。這條設計時速350公裏的交通動脉,將湖州到上海虹橋的時間壓縮至40分鐘。至此,湖州不僅實現與上海的同城化聯通,更成為長三角區域內,唯一可1小時內直達上海、杭州、南京、合肥四大萬億級城市的重要節點。
這一跨越時空之變,將加速人員、資金、技術等要素的高效流動,為湖州發展注入新動力。一方面,它拉近了城市間的距離,使得商務出行、旅遊觀光更加便捷。另一方面,高速鐵路的開通優化了投資環境,吸引更多的企業和資本進入湖州,推動了產業升級和經濟發展。
通過這條交通線,湖州正全面謀篇,主動對接上海“五個中心”建設,鼓勵在上海打造“人才飛地”,支持在滬青年來湖發展。可以預見,來自滬蘇方向的項目將加速落地湖州。清晨在上海喝咖啡談項目,中午在湖州看廠房簽協議,也將成為長三角人才創業的新常態。
多維平臺與場景構建是招商引擎
引才聚智是基礎,招大引強則是引擎。湖州正從多維度展開招商引資工作。
在南潯區,連片標准化廠房正拔節生長。“萬畝千億”產業新平臺,正通過“鏈式招商”的形式,吸引產業鏈上下遊企業聚集成勢,並計劃通過五年的開發建設,打造產值超1000億元的新興產業集群。
其中,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的發展令人矚目。吉利集團的遠程制芯三電系統集成項目,成為南潯挺進新能源汽車產業賽道的關鍵力量;科林電機通過創新升級,凸顯新能源汽車電機競爭優勢;耀明科技則深耕於新能源電池技術前沿。
吳興區的西塞科學谷,以“科、產、城、人”的融合發展理念為指導,規劃“一園、一鏈、五片區”的空間布局,科研院所、高端酒店、生態公園等基礎設施一應俱全。它依托優質山水資源,著力在“好風景”裏布局“新經濟”,探索出“生態+科技+產業”的實踐模式。
圖說:西塞科學谷依托優質生態環境,集中布局“高精尖”產業。
南太湖生物醫藥產業園區,則致力於創建AAA級工業旅遊風景區,將“生產、生活、生態”理念完美融合。目前園區已完成高標准的“六網融合”建設,初步呈現生態化、園林式、專業型的生物醫藥研發制造平臺風貌。
今年5月,《湖州市加快推動招商場景建設實施方案》正式印發,標志著湖州的招商模式再次迎來升級,開創“為場景找技術、為技術找場景”的雙向奔赴路徑,力促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
該《方案》提出,智能物流裝備、生物醫藥、綠色能源等新興產業領域,以領軍企業為核心,推動上下遊企業協同;傳統產業煥新升級,現代家居、紡織產業將引入大規模定制、柔性供應鏈等數字化場景;未來產業布局上,瞄准人工智能、低空經濟、精准醫療等領域,建設前沿交叉研究平臺,為新技術提供試驗場;智慧城市方面,聚焦政務、交通、文旅等領域,開放智慧治理、沉浸式旅遊等場景,吸引科技企業參與城市數字化建設。
本土制造業凭借“數智升級”揚帆全球市場
在敞開大門迎客的同時,湖州本土制造業凭借創新內核與綠色基因,煥發出強勁的“智造”活力,積極融入全球競爭。
南潯絲綢文化產業園正以數字技術重塑千年絲路輝煌。“我們依托數字創新大腦,直擊設計環節短板,建成數字中央板房和實體選品中心。”浙理工湖州研究院產業服務中心主任胡若涵介紹,“借助AI設計平臺分析流行趨勢、開發原創紋樣,形成了從設計到銷售全流程的數字閉環。”
AIGC 大模型實現“一人一紋”的個性化定制,圖像紋樣提取算法和智能配色技術,將傳統設計周期從2周縮短至2小時。真正解決了絲織服飾產業“產能低、周期長”的難題。
“我們也在思考怎麼讓更多人看到湖州絲綢,於是嘗試打造了直播矩陣,初步建成10個共享直播間,培育出30位‘蚕娘主播’。”胡若涵補充說,“我們希望能讓世界看到湖州之‘美’。”
“椅業之鄉”安吉的轉型故事同樣精彩。以永藝家具為代表的龍頭企業,持續推進“關鍵工序機器換人”,廣泛應用視覺識別、視覺檢測等先進解決方案,不斷提升核心工藝自動化率。2024年,永藝家具境外營業收入達36.06億元,產品暢銷全球80多個國家和地區。
圖說:湖州家具產業正在擁抱智能化、自動化生產模式。
這一出海數據,離不開湖州政府精准施策。
湖州海關依托“關長送政策上門”,針對行業特點進行宣講,解讀自貿協定夥伴國降稅表,圍繞RCEP等關稅減讓政策,為企業精准提供政策指引,確保企業出口零信息差。此外,湖州海關開通出口家具屬地査檢“綠色通道”,疊加檢驗檢疫證書“雲簽發”、原產地證書自助打印等便利化措施,大幅提升通關效率。
湖州市商務局則深化拓市增單。“在過去,湖州企業出海普遍單打獨鬥,成本高、風險高、帶動範圍有限。現在我們以抱團出海的形式,助推湖州市八大特色塊狀產業全鏈條走向世界。”湖州市商務局相關工作人員介紹。“此外,針對企業出海,我們設立了綜合服務平臺,跟進解決他們的痛點難點。”
助力措施多管齊下,2024年,湖州塊狀產業出口達485.7億元,占全市出口比重31.7%,同比增長16.3%,增速高於市均13.6個百分點。
湖州深諳開放共贏之道,積極構建多渠道、立體化的全球市場觸達網絡。去年,全市共組織境內外參展拓市團組578個,參展企業數2117家,獲取意向訂單16.2億美元。“全球月月采購會”已經成為常態化項目,2024年累計舉辦20場,邀請300餘名客商與超600家本地企業采購對接。
圖說:湖州東盟海外營銷中心於2024年6月28日在泰國曼谷啟用,成為湖州在海外的首個重要戰略支點。
在全球化浪潮中,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和世界貿易樞紐,其無可比擬的“超級聯系人”角色與“價值增值器”功能,對於正揚帆出海的湖州產業而言,無疑是借勢騰飛的強勁東風。倘若湖州能夠借助香港成熟的資本運作平臺、暢通的國際貿易網絡,使國際化團隊進一步融入產業服務聯盟,將形成更強勁的出海驅動力。
展創新之翼,啟開放之門。從廣納英才到精筑平臺,從智造升級到產業出海,湖州正以更加自信、開放的姿態,在綠水青山間書寫著創新驅動、合作共贏的高質量發展新篇章。這片踐行“兩山”理念的熱土,正日益成為吸引全球目光、匯聚創新資源的開放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