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報特別訪談人物 / 鏡報特別訪談

專訪破冰者鄭啟明:讓中醫文化在菲律賓落地生根

發布日期:2025-10-03 高天卿

記者:高天卿
受訪人:鄭啟明(菲律賓中醫及針灸學會主席,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副主席,世界針灸學會聯合會副主席)

高天卿:大家好,歡迎收看《鏡報》視頻專訪欄目。我是高天卿。今天我們有請到一位重量級嘉賓——鄭啟明主席。他是菲律賓中醫及針灸學會主席,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副主席及世界針灸學會聯合會副主席。這次他專程從菲律賓趕到香港參加2025香港國際中醫藥大會。鄭主席您好。

图片
主持人高天卿(左)與嘉賓鄭啟明(右)

鄭啟明:你好。

高天卿:非常感謝您接受我們的專訪。首先請您談談,您認為這次博覽會的意義在哪裡?

鄭啟明:首先,非常榮幸受邀來做這個專訪,也非常榮幸能參加本次香港中醫藥博覽會。我認為,香港一直是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和橋樑。在中醫藥國際化和傳播方面,這次博覽會將發揮更大的作用。

图片

2025香港國際中醫藥大會開幕式

菲律賓中醫發展歷程與挑戰

高天卿:鄭主席,您在菲律賓已經有超過20年的推廣經歷。能否和我們聊聊這個過程?一定充滿了很多挑戰。您當初是如何一步步讓中醫在菲律賓生根發芽的?

鄭啟明:中醫在菲律賓其實有悠久的歷史。自中菲貿易開始以來,中藥和我們的傳統中醫就為僑胞和菲律賓社區提供了很好的醫療服務。但真正讓中醫在菲律賓成為正式合法職業,是近幾年的事。菲律賓在1997年通過了一個傳統醫藥法案,確立了傳統醫學的地位,但中醫並未包含在內,所以中醫的發展並未順利推動。

這些年我們通過和大學合作,讓民眾逐步深入了解中醫藥。2005年,我在菲律賓東方大學醫學中心設立了短期中醫課程,包括基礎課程(如中醫基礎理論、針灸經絡)和提高課程,目的是培養針灸師。當時學生多為西醫人員,他們希望了解中醫,因為病人常常問他們能否吃中藥。他們完全沒有概念,所以我設計課程並得到醫學中心主任的認可。

图片

通過學習,我們更了解社會,也看到社會對中醫的需求。隨後,逐步與政府部門在宣傳、溝通等方面加強交流,並通過義診、服務、講座讓更多人了解中醫。2019年,菲律賓衛生部傳統替代醫學部門同意我們設立中醫標準工作小組,由我擔任召集人。經過多次會議,召集同行業人員共同推動這項工作。2020年疫情期間,中醫合法化迎來了重要轉機。

最艱難的挑戰

高天卿:回想20多年前您第一次來到菲律賓,當時您面臨的第一個最艱難的挑戰是什麼?

鄭啟明:這個問題非常重要。中醫作為專業技能,服務健康,合法化地位至關重要。華人華僑、本地病患都在尋找中醫,但政府缺乏相關管理和政策,從業人員面臨很多風險。這是我們進入這個行業、實踐所學時最大的挑戰。

教育的考量

高天卿:您剛提到教育,在菲律賓,面對法律和社會認知的雙重挑戰,您選擇從教育入手,背後有何考量?

鄭啟明:教育分兩部分:一是對民眾的科普,糾正網絡上的錯誤資訊,推廣專業認識;二是專業教育,只有培養合格的專業人員,才能提供合格的醫療服務。在推動前,最重要的是規範和合法化。2020年疫情期間,醫療資源匱乏,很多人自行購買中藥,引起政府高度關注。427日,衛生部召開會議,我作為中醫代表參加,提出要儘快落實中醫職業資格標準。衛生部同意後,我們於51日提交方案,58日被接受。隨後進行四次線上聽證會,202011月由衛生部長簽署通過。20213月,菲律賓政府頒發首張中醫職業資格證書,這是中醫發展的里程碑。

 

图片

證書的意義

高天卿:您從衛生部手中接過證書時,內心有何感受?

鄭啟明:感到終於有了盼頭和希望。我們中醫藥從業人員可以合法、正規地幫助僑胞和社區,推動中菲中醫藥交流合作,也能為產業海外發展提供重要條件,非常高興。

高天卿:所以那張證書對您來說不僅僅是一張證書,還有很深的意義?

鄭啟明:對我個人來說,當然很榮幸,但更重要的是中醫藥在菲律賓發展有了重要里程碑。

疫情下的轉機

高天卿:剛剛您提到新冠疫情是中醫在菲律賓的重要轉折點。當時中醫面臨嚴重危機,您卻把它變成推動合法化的契機,您是怎麼做到的?

图片

鄭啟明:這要感謝中國內地許多專家、世界中藥協會聯合會等各方面的支持。我們參考了世界各地傳統醫學、中醫藥法律法規和疫情治療經驗,如使用蓮花清瘟等藥方,幫助了很多人。中國政府也派遣醫療隊來菲律賓,福建中醫藥大學的專家參與疫情治療,累積了寶貴經驗。華社和中國使館成立抗疫委員會,送防疫物資、提供醫療服務。我們中心的醫生輪流值班,線上為病人提供諮詢,幫助了許多人。疫情期間,我們為社會各界舉辦了三十多場中醫藥抗疫宣講,邀請國內外專家分享經驗。這些努力讓中醫藥的療效獲得認可,推動了中醫在菲律賓的信任與發展。

中醫藥現況與未來展望

高天卿:現在中醫藥在菲律賓的現況如何?

鄭啟明:2021年以後,中醫職業資格標準合法化,我們根據規範和標準建立了中國菲律賓齊方中醫學院,要求學生達到標準。學院已獲衛生部認證,畢業生可獲中藥配藥師、針灸師、中醫師三類資格。教育體系也與國內醫療教育單位合作,提供線上教學,特別是福建中醫藥大學和世界針灸協會的專家都參與教學。因為有這樣的平台,得到大家支持。

此外,合法化後,我們在2022年於現代醫學中心(西醫院)設立了第一個中醫部,使中醫成為菲律賓傳統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未來還有很長路要走,需克服很多困難。中醫交流屬於人文交流,希望通過平台得到更多教育、醫療、產業支持。參加香港博覽會也讓我們學到很多,未來應以更高標準、現代化產品與菲律賓合作。東南亞有很多機遇,我們也向其他地方學習。

鼓勵年輕人投身中醫

高天卿:在高科技時代,如何鼓勵年輕人學醫、發揚傳統中醫藥?

鄭啟明:這個問題很好。我覺得先不談中醫,先學醫。祖父、父親、我自己都是從事醫療,最重要的是有一顆仁心。醫者不同於其他行業,是服務健康、服務患者,要有一顆心。中醫在海外屬於補充替代醫學療法,但它有整體觀、辨證論治、治未病等特色,特別是在健康管理方面。現在醫學模式已改變,從疾病為中心到全身治療、身心健康,生活方式改變,大家尋找有機產品等。中醫有很大優勢,不僅對自己、家人、社會都有幫助。現在很多人身心問題突出,中醫強調整體觀念,對這些很有幫助。學中醫需要仁心,也需要宏觀觀念,前途光明。

中醫藥未來展望與產業挑戰

高天卿:中醫在菲律賓已被正式認可,接下來要關注什麼?未來有何展望?

鄭啟明:菲律賓的發展與其他國家相比仍有距離,包括教學、人才、軟硬件等條件,且政府支持有限,更多還是靠自己。相信未來會有更多人投身這個行業,發展會越來越好。教育是根本,要培養足夠人才。中醫發展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問題是藥,醫藥需相輔相成,但目前中藥管理仍按西藥標準,要求條件高,從業人員難以達到。這是我們下一步重點,希望和政府配合,提出建言,促進改變。若藥品管理能深入發展,中醫事業才能更好推動。針灸方面也逐漸被接受,我們希望與主流社會更多交流,尤其在社區醫療支持方面更有意義。這需要細水長流,慢慢讓大家體會到中醫真正能幫助社區民眾。還有很長路要走,也感謝各界支持。

图片

中醫發展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問題是藥

中醫與高科技結合

高天卿:中藥是傳統行業,現代社會發展迅速,您認為這個行業能否與高科技如AI結合?

鄭啟明:中醫一直與時俱進,中藥劑型改革、提純、新研究,包括中醫科學院屠呦呦老師獲得諾貝爾獎,都證明中醫與時俱進,跟循證醫學接軌。人工智能不是單一行業,而是要與各行各業結合,中醫與人工智能結合是很大契機。傳統醫學可以用現代方法結合,比如我們中國菲律賓中藥中心有健康管理太空艙,福建中醫藥大學團隊把中醫信息數據化,通過人工智能評估健康狀態。中醫四診可以做動態評估,有些狀態還沒到病理階段,生化指標未變,但中醫能察覺。中醫與西醫不是互相替代,而是了解身體不同方面。現代生活更需關注身體狀態,中藥也不是所有自然的都無毒,還需深入研究並與現代科技結合,但要保持中醫理論基礎。針灸、中藥、甚至西藥都各有適合的病症,療效才是根本。病人需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治療方法。

图片

中國菲律賓中藥中心的健康管理太空艙

中西醫結合與針灸國際接受度

高天卿:中醫和西醫不是對立,而是相輔相成。

鄭啟明:是的,相輔相成,不是互相取代。

高天卿:我發現很多外國人對針灸的接受度很高。

鄭啟明:針灸在國外作為非藥物療法,研究很多,療效被認可,容易被接受。針灸對精神狀態如失眠、抑鬱、焦慮等效果很好。中醫能在海外生存下來,療效是保證。病人有療效就會再來,也會推薦家人。針灸不僅是治病方法,也是防病方法。中醫治未病有四個部分:養生、提高生活質量、防病、病後防變和病後防復發。針灸在這四方面都有效果,病人感受直接,臨床意義和治療意義都很大。中藥個體化調配,文化接受度低,但針灸基本不痛,慢慢被接受,針灸人群也越來越多。

高天卿:今天的訪談到此結束,非常感謝鄭主席的分享。您的經歷告訴我們,文化的傳播是一場持久的努力,而您幾十年的堅持和開拓讓我們非常敬佩。希望中醫藥能在菲律賓乃至全世界繼續發揚光大。

鄭啟明:非常感謝你的採訪,也非常榮幸,感謝《鏡報》對我們的支持,謝謝。